林琳诊室丨入秋后,慢阻肺街坊需多注意,慎防急性发作

健康   2024-09-11 22:01   广东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林琳教授

开栏语本栏目是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林琳教授带领团队开办的专刊栏目,致力于中医体质平衡、保健养生和呼吸系统常见病疑难病的预防治疗调理,将介绍阴平阳秘健康生活知识,日常保健技巧,养肺护肺常识,并介绍肺部结节,肺癌,间质性肺病,慢阻肺,哮喘,支气管扩张,各种病毒和细菌性肺炎,急、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各类呼吸疾病的预防、治疗、日常调理及肺康复。
诊室故事

70岁的张伯,是一名慢阻肺老病号,平时规律使用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症状控制相对稳定。1周前,张伯不慎受凉感冒,一开始只是轻微地打喷嚏、流鼻涕,后来感觉自己的胸闷、气喘也比以前加重了。张伯不敢怠慢,于是来到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林琳教授的门诊,及时就医。 


林教授仔细询问张伯病史,张伯说,若稍作活动后,就会感觉胸口闷、呼吸不顺畅,休息后会有缓解,咳白色稀痰,像泡沫一样,觉咽痒不舒服,平时怕风容易出汗,感觉身体有点虚,做事没有力气,胃口一般,睡眠还可以,大便1~2天/次,小便正常。查体: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  


结合病史,林教授告诉张伯,他目前处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考虑是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

中医来看,该病属于“肺胀”的范畴,四诊合参,属“气虚痰瘀证”。由于张伯年已逾七旬,脏腑精气渐衰,宗气不足,加之复感外邪,肺失宣肃,痰湿内阻,发为本病。肺气宣肃失常,故胸闷、气喘加重;痰湿内阻,故咯白色泡沫痰多。

林教授判断,目前张伯的病情可在门诊通过中西医结合调理的方式,一方面继续规范使用吸入平喘类西药,另一方面林教授给张伯开了具有化痰平喘、补益宗气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一周后,张伯复诊时告诉林教授,自己胸口闷、呼吸不顺畅的情况较之前改善了许多,痰也少了,但目前仍伴有少许咳嗽、乏力。

林教授仔细问诊后,给张伯调整了中药汤剂,并嘱咐张伯还要继续坚持调理一段时间。

此外,林教授还教会了张伯,秋季如何通过饮食调养、运动锻炼、保暖防寒等措施来维护身体健康,减少慢阻肺的急性发作风险。
为什么慢阻肺容易在秋季急性加重?


疾病影响



秋季是各种呼吸道病毒、细菌活跃的季节,此时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慢阻肺通常在中年或老年人群中发病,这类人群由于抵抗力较弱,更容易感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同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慢阻肺患者也更易受气候影响波动,增加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


气温变化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且昼夜温差大。慢阻肺患者的气道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冷空气的刺激会导致支气管发生痉挛,从而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诱发或加重慢阻肺症状。



湿度变化



秋季空气湿度逐渐较低,容易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但同时岭南地处湿地,初秋湿热稍退,余湿留恋,燥湿交替,湿润的雨天会使气道分泌更多的痰液,干燥的晴天则会使痰液在气道中难以咳出。痰液在呼吸道内的滞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进一步加重慢阻肺的病情。

秋季来临,慢阻肺患者如何进行调护?



1.早睡早起
立秋后,应顺应大自然的阳气收敛趋势,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可以帮助戴阳归阴,早起则可舒畅阳气,使得肺气得宣,减少痰瘀停滞,有助于秋季滋阴养肺。

2.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
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特别是夜间和早晨,气温较低,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3.做好个人卫生防护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特别是在感冒流行期间,避免近距离接触患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好口罩,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以期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

4.保持适宜温湿度
秋季空气干燥,室内可使用加湿器或洒水等方式,保持适宜的空气湿度,以减少呼吸道刺激。同时,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适度运动
秋季是开展运动锻炼的好时期,此时气温适宜,适合在户外阳光充足之处,多做锻炼,但运动量不宜过大。应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项目,如慢跑、太极、瑜伽等。运动时,应避免出汗过多,以防体内的阴气耗损。

6.肺经穴位按摩
沿手太阴肺经循行之处进行按摩,可着重按揉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等肺经五输穴。按揉这些穴位有助于宣畅肺经的经气,调节肺经气血,预防肺部疾病的发生。


7.饮食调养 
林教授认为,慢阻肺发生的根源在宗气不足

中医理论中,宗气主要与肺心的功能相关,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宗气不足,肺失宣肃,大气积于胸中,则发为慢阻肺。因此,慢阻肺患者的饮食调养,整体原则在于补益宗气,建议可多食用黄芪、党参、白术等具有补益宗气功效的食品。

秋季,自然界的金气渐旺,万物的阳气开始敛藏。饮食上,应适当增加酸味食物,以助收敛濡养;应减少辛味食物,以防发散太过。

慢阻肺患者在此时可适当搭配食用具有养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百合、银耳、麦冬、粳米、蜂蜜等食物,以助通降肺气、濡养肺金。同时,要避免食用过于辛辣、燥热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等。

黄芪巴戟麦冬汤


材料:黄芪30克,麦冬20克,巴戟天15克,清水适量。

做法:将黄芪、麦冬和巴戟天清洗干净,浸泡15分钟,后将所有材料加水炖煮1小时,调味即可食用。易上火者可用五指毛桃代替黄芪。
功效:益气养阴、补益宗气
适合人群:适宜于长期咳嗽、活动后气喘、疲倦乏力、容易疲劳等属宗气不足的慢阻肺人群秋季食用。阴虚火旺或热性体质的人群应慎用。

  医学指导:林琳,主任医师,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国医大师周仲瑛、洪广祥、晁恩祥教授学术继承人。广东省名中医刘伟胜教授学术继承人。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副主委,世中联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科学研究,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哮喘、肺部炎症、支气管扩张、慢阻肺、肺癌、肺部结节、各种原因的急慢性咳嗽、间质性肺炎、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肺康复治疗技术,以及️擅长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擅长体质平衡健康调理。

牵头制定《慢阻肺中医肺康复指南》和《中成药治疗成人流行性感冒临床应用指南》。参与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等多项行业指南。获首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全国和广东省五一劳动奖、全国和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南粤巾帼十杰、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杰出女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编出版专著6部,发明专利4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广州市科技进步奖等9项。

出诊时间:

周二下午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研修楼七楼治未病门诊

周四上午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门诊三楼特需门诊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团队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成立于1986年,30多年已建设成为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过硬,综合服务能力强,行业学术地位高的学科,被遴选为国家华南区域中医肺病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重点专科,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行业知名度。

专科围绕慢阻肺、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结节、间质性肺病、肺动脉高压、慢性呼吸衰竭、睡眠呼吸障碍等慢性肺系疾病进行深入的临床与理论机理研究。通过挖掘和传承古今经验,开发系列特色外治疗法和内服方药,学术水平在全国中医院领先在前。

专科团队擅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涵盖疾病早期预防、治疗、康复、慢病管理等核心内容。专科中医特色鲜明,开展自血疗法、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注射、中医肺康复等中医特色治疗,对慢性咳嗽、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多种疾病确有疗效。同时还开展肺功能测定、多导睡眠监测、支气管镜检查、FeNO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等现代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 黎尚钊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王军飞

责任编辑:陈佳佳

广东省中医院
致力于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