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在医海
开栏语: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杨志敏教授带领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组成中医诊疗团队,注重回归经典,在临证中运用中医思维及中医综合治法,解决复杂疑难病、危急重症与围手术期疾病,取得显著疗效。今开设本专栏,以医案解析的形式介绍杨志敏团队的特色诊疗思维及临证经验,以供借鉴。
大柴胡加玄参地黄汤是古方之一,是在大柴胡汤基础上,加玄参、地黄而成,意在除少阳阳明之燥结热,并能甘寒养益下焦津血、濡养清热,是为阴精耗损伴实热结燥而设。现结合此方理法,整理案例如下。
龙某,男,53岁,2022年8月29日入院。主诉:左足趾坏死切除术后2月,头晕1月余。患者2个月前出现左足趾疼痛、色暗黑,无溃烂,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糖明显升高,诊断为糖尿病足,遂行左侧足第2、3、4足趾切除术,予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仍有波动。1月余前患者出现头晕,少许昏沉感,与体位变化有关,视力较前模糊,伴上肢及躯体皮肤干燥瘙痒,遂至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就诊,拟“2型糖尿病”收入中医经典科。自诉体重今年下降20余斤。刻症:神清,精神一般,头晕,昏沉感,体位改变及夜间加重,平躺则稍缓解,视力较前模糊,上肢及躯体皮肤干燥瘙痒,夜间自觉腹腔内燥热感,伴情绪烦躁,影响睡眠,腹稍满,无口干口苦,手凉,纳可,眠差、易醒,大便每日1次,偏干偏硬。小便量少,色偏黄,淋漓不尽。舌暗红,苔黄厚腻,左脉濡滑数,右脉濡弱数。
中医诊断:眩晕(少阳阳明合病)。
病机分析:患者久病耗损,气血瘀滞,燥热内生,而成少阳阳明之病机。腹热、大便燥热为热结在内之象,小便不利、情绪烦躁、手凉为热结在内伴气机郁滞在内,不能疏泄条达之表现,视力模糊、皮肤瘙痒、脉濡弱而数,为疾病暗耗下焦津血,精虚不濡而兼内热之表现。
治法: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养阴生津。
处方用大柴胡加玄参地黄汤:柴胡24g,黄芩 9g,赤芍 9g,生半夏 12g,生姜15g,大枣12g,大黄6g,枳壳24g,玄参 15g,生地黄15g。3剂,水煎服。
9月1日二诊:患者头晕症状较前缓解,腹内燥热较前减轻,仍有上肢及躯体皮肤瘙痒,手凉。大便仍干,于前方基础上加当归10g,赤芍用量至30g;当归气温味甘,能温润津血、活血通络。赤芍,俗称小大黄,《神农本草经》谓其能“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故加量能除体内痹结。
患者服上方后诸症缓解,已无头晕、皮肤瘙痒及腹内燥热感,大便畅,睡眠可,9月5日守方出院。
按 大柴胡加玄参地黄汤出自黄元御《四圣悬枢》,原方主治“少阳疹病,半入阳明胃腑,呕吐泄利”。而理解此方方机,需进一步理解此方结构,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主治以三焦不利、气机郁滞,伴里热燥结为主要表现,患者多伴腹满、腹胀、胸闷、脉弦滑、大便燥结等,此皆为实热燥结之象。热邪灼伤津液,可轻可重,轻者以中上焦津伤为主,治以葛根、知母、麦冬、沙参、玉竹、天花粉、人参、石斛之属,重则伤及下焦津血,治以芍药、地黄、玄参、阿胶、龟板之属。当久病津血耗伤,伴实热燥结并存,若徒泄燥结,则易更伤津血,故治疗当兼顾养益津血。此患者虽有腹热、便结、烦躁等燥热之象,但皮肤干燥瘙痒、视物模糊、手凉、脉濡伴数,为阴血耗损、不能濡养的表现。大柴胡加玄参地黄汤正是为热燥内结伴阴血耗损而设,故用之而效显。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广东省中医院 曾祥珲
执行编辑:庄映格
审核校对:王军飞
责任编辑: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