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杜甫居然“一日上树能千回”!百家讲坛揭秘少年杜甫的文采和朋友圈

学术   2024-09-05 17:32   北京  

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唐朝,好多人都想穿越一下,梦回唐朝。那梦回的唐朝,是哪个阶段的唐朝?当然是如日中天的唐朝,唐朝最璀璨的时段。咱就说好不好,咱就说巧不巧,这趟千年不遇的盛世“班车”,杜甫搭上了,适逢其时,躬逢其盛。

一转眼杜甫十四五岁了,恰同学少年,要问少年杜甫怎么样?不得不说,厉害了,我的少年!杜甫到底有多么厉害,咱们从三个方面展开一下:

第一,身体倍棒。杜甫说自己十五岁那个时候,身体太健壮了,“健如黄犊”,小牛犊啥特点?如果大家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小牛犊一生出来,不是撒欢就是踢腿,活蹦乱跳,甚至横冲直撞。杜甫同学,壮得像个小牛犊,说明啥?能量过剩呗,精神头儿十足呗,浑身使不完的劲儿。杜甫还说,自己这个时候还是一颗孩子心,孩子心是什么心?大多是吃的心、玩的心、乐的心。当院子里的梨熟了、枣熟了,杜甫同学“噌噌噌”上去又下来,下来再上去,一天数不清多少回。

人们常常以为,杜甫一生都是穷困潦倒、颠沛流离的,他经常眼神忧郁、眉头深锁。其实,真实的杜甫在年少时曾有过一段十分优裕的快乐时光。十四五岁的杜甫身位健壮,文采出众,在大唐第二政治文化中心的东都洛阳,以诗赋见长的他在大腕云集的翰墨场里已崭露头角,成为令人青睐的“文坛新星”。少年杜甫亲身体验着盛世繁华,油然而生的自豪和骄傲之情,化作拳拳报国之心,从此贯穿他的一生。

杜甫记忆深处的开元盛世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这一段快意的少年时光,给杜甫后来荆棘塞途的人生带来多少慰藉?

第二,文采极佳。不是说,出名要趁早吗,这一点杜甫做到了。杜甫同学在洛阳崭露头角,而且走红的速度飞快杜甫诗中说:“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啥意思呢?杜甫提到两个人,一个姓“崔”,一个姓“魏”。从辈分上来讲,崔、魏二人,乃文坛前辈。从年龄上来讲,他俩要比杜甫年长很多。可是呢,辈分不是问题,年龄不是问题,他们褒赞杜甫的文风怎么样?“似班扬”,大有班固、扬雄之风。

大伙要知道,东汉的班固、西汉的扬雄,这是两汉时期叫得响的两位文学大家。那崔魏称誉的杜甫的文才,到底指的是啥?其实,在文学史上,班固、扬雄,并不是以诗闻名。从文学样式来讲,有一种说法,叫“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比方说,楚骚、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大家注意,在汉为赋,汉赋在两汉时期具有代表性,具有标志性,垄断汉代文坛长达四百多年,出现过著名的“汉赋四大家”,在这“四大家”当中,班固和扬雄双双入选,占了两个席位。

那“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这说明啥?一方面,尽管这里包含崔魏二人,对杜甫同学有鼓励的成分,但也说明杜甫同学的赋,写得确实不错,铺张扬厉,很有班固、扬雄的影子;另一方面,说明杜甫同学有潜质,后生可畏,大唐文坛的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这光有人对杜甫点赞,没有转发没有关注,好像还差那么点意思,有没有哪个大人物,想见见杜甫啊?

第三,人气特旺。杜甫告诉我们:“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大意是说,李邕都想认识认识少年杜甫,王翰都巴不得和杜甫成为邻居。乍一听这话,好像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关键问题是,想和杜甫谋面的人是谁,想和杜甫成为邻居的人又是谁,李邕和王翰,他俩处于哪个段位?

要说李邕和王翰,这俩人都不简单。王翰是著名的边塞诗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家喻户晓的《凉州词》,作者就是王翰。


李邕的咖位就更高了。李邕是唐代文章泰斗,书法巨擘。作为书法家,李邕是被拿来和王羲之相提并论的。大家都知道,王羲之的书法,别人不是送他八个字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李邕的书法,他送别人八个字:“似我者俗,学我者死”,看看吧,书法,谁模仿李邕,不过东施效颦,只能落入俗套;谁学习李邕,如果不懂变通,根本无法超越,只能死路一条。李邕的书法简直成了独门绝技!

还有,史书上说,李邕出身书香门第,胸罗万卷,博古通今。李邕的学问很不一般,李邕的长相更不一般。他长得眉眼俊异,不是凡人之貌,这就有点神秘啦,所以,李邕入朝为官之后,许多年轻后生,慕其大名,景仰膜拜,李邕所到之处,常常引发追星般的轰动效应,那种场面,简直是“众人围观,人仰马翻”。

李邕书法


如此说来,李邕怎么可能放下身段,去求见那么年轻的杜甫呢?这件事,正史是有记载的,大家看,“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这句引文包含一个因果逻辑,因为杜甫卓尔不群,李邕惊叹不已,所以是李邕主动会见杜甫的。由此可见,杜甫既不是白日做梦,也不是夸张之词,对不对?可是,不对呀,李邕比杜甫大了三十多岁,王翰也比杜甫大了二十多岁,是不是这二位平易近人,对文坛后生一贯那么客客气气呢?要说王翰,那是有名的富豪,进士及第,倜傥不群,而且发言立意,自比王侯,要钱有钱,要才有才,要傲慢,傲慢得不得了哇。


杜甫《百忧集行》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可又想现在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从诗中可以同时看到他少年生活的一个片断。诗人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所谓“健如黄犊走复来”,就是生动的写照。清杨伦称此句“形容绝倒,正为衬出下文”(《杜诗镜铨》卷八)。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千回。所谓“千回”,只是夸张的语气,喻其多也。少年杜甫“心尚孩”,这个尚字用得非常贴切,说明了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在十五岁时,仍在持续跳跃着。一个“尚”字,就概括了杜甫由童年到少年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诗人抓住了少年的气质、性格特征,以跳动的笔触把它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这里并非没有目的地表现少年自我,也不是用喜悦的心情颂扬少年自我,而是以忧伤的心情去回忆少年自我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因而就深深地蕴含着悲痛、愤懑的感情。杨伦对这首诗开头的眉批是:“聊以泄愤,不嫌径直。”(《杜诗镜铨》卷八)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诗人虽用“倏忽”二字,然从“十五”至“五十”其间沧桑都是读者可以想见。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体弱至此,却不能静养,因生活无着,还须出入于官僚之门,察言观色,养活一家老小。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内心痛苦不言而喻。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而发出“悲见生涯百忧集”的概叹。此为全诗之诗眼,它把诗人的情绪凝聚到“悲”字上。它不仅因老而悲,也因贫而悲,更因依附别人、缺乏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而悲。尤可悲者,诗人不是悲一时一事,而是悲其一生。悲其一生为人民而悲。“悲见生涯百忧集”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这是全诗主线,它与诗题相呼应,又因往昔境遇凄惨而悲,联想到当时老窘之境而悲,在结构上可谓承上;由此出发,为以下具体描写家贫先写一笔,可谓启下。“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写家中凄景。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经过诗人的具体描写,其忧伤痛苦之状,如在眼前。为了表现百感交集的感慨,诗人以数字强化衬托悲状,强化悲的情怀。例如,诗中以“十五”比“五十”,就划分了自我的两个时代。以“ 八月”果熟,“一日”上树“千回”,来形容“十五”岁的少年的灵敏活跃,天真烂漫。用“四壁空”写“百忧集”,就充实了忧的内容。用“健如黄犊”对比“坐卧只多”,用“走复来”对比“少行立”,用“强作笑语”对比“悲见生涯”,更见出悲的氛围之浓。尤其令人心酸的是,诗人还将自己的童心少年和自己的痴儿作了对比。自己年少时,无忧无虑,不愁吃穿,却想不到已入老境之际,自己的儿子却饥饿难忍,啼叫怒索。在诗人笔下,不仅如实地表现了自己的凄凉处境,而且逼真地写出了老妻、痴儿的表情、姿态,非常富于人情味。

杜甫在《进雕赋表》中,称自己的作品善于“沉郁顿挫”。这也表现在《百忧集行》中。它“悲愤慷慨,郁结于中”,“沉郁苍凉,跳跃动荡”(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诗人不幸的遭遇,切身的体验,内心的痛楚,在诗中化为一股股情感流 。它回旋激荡,悲愤呼号,久久不息。 


ISBN 978-7-5171-4564-6

侯海荣 著

原价53.00元 现价31.80

【如需购买请长按二维码】


《杜甫这辈子——一览众山小》是杜甫三部曲的第一部。杜甫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圣”。杜甫之所以成功,与他的家学渊源,和他所处的那本特殊的时代有关。他成长在盛唐时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杜甫的生活与当时的社会事变息息相关,他又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要写明白杜甫的人生轨迹,也就读懂了那个时代。杜甫的一生有喜有悲,有爱有恨,有狂有狷,有情有义。

作者侯海荣教授以形象灵动的语言,还原了杜甫的人生本色,展示了杜甫的人格魅力,作者的文字很活泼,但轻松的文字背后是坚实的材料支撑,完全是以“学术”的态度来完成一部通俗读物。

侯海荣教授主讲的《杜甫这辈子》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后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杜甫这辈子》全系列共分为三部,讲述杜甫在人生的不同时期的成长经历。本书为该系列的第一部,以讲稿为基础,增加插图、注释等内容,使书稿更加丰富。作者用深情且灵动、极富东北地方特色的语言演绎《杜甫这辈子》,以诗史结合方式系统介绍了杜甫一生的人生道路与经典作品,解锁杜甫的情感密码,讲述杜甫的家国情怀,还原杜甫的人生本色,再现杜甫的人格魅力,有趣有料、有理有据、有情有意,深受观众的喜爱与支持。

侯海荣,文学博士,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世界汉学研究会理事,东北苏轼研究会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会员。《百家讲坛》主讲嘉宾,讲述《诗说魏晋南北朝》二十集,《杜甫这辈子》上中下三部。出版专著《姜夔诗词研究》等。



责编:张   桐 

审核:佟贵兆 

监制:廖厚才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9号楼302

联系电话(融媒体中心):010-64925987

社官网:www.zgyscbs.cn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是国务院研究室主管主办的国家级出版社,成立于1995年,主要出版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研究成果及其相关辅导读物,同时出版哲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文化以及干部教育、成人教育、技术职称考试类图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