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现代诗,你读懂了吗?——“解剖”现代诗的精神内核

学术   2024-10-08 17:03   北京  


雾中读卡夫卡

朵渔


整个冬季,浓雾像一只安静的笼子

扣在我头上,太阳脆弱如树上的霜

每一桩悲剧都自动带来它的哀悼装置

毋庸我多言,我只需交出嘴巴

仍有一些冰闪烁在黏稠的空气里,像密伦娜的信

轻快的鸟儿如黑衣的邮递员在电线上骑行

在确认了轻微的屈辱后,我再次交出耳朵

郊区逐渐黯淡下来,地下像埋藏着一个巨大的

矿区在隆隆作响,我合上书,交上眼睛

并成功地说服自己,独自营造着一个困境

而现在,一只甲虫要求我对困境做出解释

就像一首诗在向我恳求着一个结尾

现在,我唯一的困境,就是找不到

一个确切的困境。



陷入无物之阵的“自囚者”

——朵渔《雾中读卡夫卡》导读


朵渔的诗是坚硬的,虽然他是“下半身”诗歌运动的命名者之一。我一直在说,“下半身”只是一个切口,有人仅仅止于下半身,殊不知,下半身诗歌仅仅把“下半身”视为灵魂的入口,目标则是探向更为幽邃的生命境遇。朵渔与其他“下半身”的倡导者一样,早已跨出“下半身”最初的命名。他更像一个人文知识分子,拿起灵魂的解剖刀,从身体到灵魂,从各个层面施展精准的手术。朵渔的手术刀的材质主要源于欧美自由主义经典文本,但质地精良的刀子却是在本土性语境下锻炼出来的。

《雾中读卡夫卡》具有浓重的阴郁气质,经由层层隐喻意象,成功地完成了象征性生存困境的塑形。自然意象(“浓雾”、“霜”、“黏稠的空气”、“黯淡”)与情绪性的语词(“脆弱”、“悲剧”、“哀悼”、“屈辱”),组织成浑然一致的悲剧性意象空间。核心意象“浓雾”貌似“一只安静的笼子”,实则是“哀悼装置”,将我们囚禁在里面,使我们不得不一步步“交出嘴巴”、“交出耳朵”、“交出眼睛”,就像宗璞的《泥沼中的头颅》所描写的一样,被彻底异化乃至消失。这是“身体”的沦陷,更是生存的沦陷、自由状态的沦陷。“地下像埋藏着一个巨大的 / 矿区在隆隆作响”,这不正是整个人类危机性生存的象征和隐喻吗?

诗人在一个封闭性的意象群落里完成了对“困境”的指涉,这是一个清醒于自己的困境、但又不知这种困境之所由的知识者形象。他是一个乏力的认知者,而不是一个清醒的行动者。当他把自己的“嘴巴”、“耳朵”、“眼睛”交出去之后,“成功地说服自己”。“我”没有成为鲁迅笔下的“狂人”,而成了“狂人”的那个重新回到旧阵营之中的现实原型。在这个意义上说,一切的“困境”都是由我们这些“个人”“独自营造”出来的。因为我们身居其中,所以我们不自知。

我们在读卡夫卡《变形记》的时候,往往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审视“甲虫”的异化。殊不知,我们自身的异化已经远远超过了甲虫,甚至是甲虫在审视我们“人类”:“要求我对困境做出解释”。我们成了被甲虫审视的“对象”,“我唯一的困境,就是找不到 / 一个确切的困境”。我们都是陷入无物之阵的“自囚者”。好诗,令我们警醒、自知,且行动自治。




 半斤雨水

黄灿然


近来我频频跟雨遭遇,

好像它不知怎的要来改变我。

今天我上山,又碰到它,

当我走进一个密林遮蔽处,

突然一阵喧哗,

远远看见一片蒙蒙雨

像晨雾穿过树林

徐缓而至,下雨的范围

只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

当它逼到我面前,

我本能地往路边侧了侧身

让它过去,一滴也没沾 ;

接着又是一阵喧哗,

又有一阵蒙蒙雨

徐缓而至,像一位跟在姐姐背后的

美丽而温顺的妹妹。

我来了灵感,改变主意,

我想既然我有这个缘分

要一而再地跟雨遭遇,

既然它不知怎的

好像要来改变我,

我就索性让它

淋个够,跟它

融为一体吧,这念头

刚萌生,我已

上前将它拦住――

我没有拦住它,

它穿过我,像穿过一棵树,

在我身上留下约莫

半斤雨水,刚好足够

将我淋透。



一次生命的“洗礼”

——黄灿然《半斤雨水》导读


全诗以“我来了灵感,改变主意”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后出现了两次“好像它不知怎的要来改变我”,但是体现的精神态度完全不同。

第一次出现“好像它不知怎的要来改变我”呈现的是诗人主体的消极态度,面对一阵蒙蒙雨的到来,诗人是被动的、躲避的态度。“雨”本来是人与大自然相协调的关系,曾几何时却形同陌路。现代人的生命陷于物质功利泥淖而越来越麻木。第二次出现“它不知怎的/好像要来改变我”,则是积极主动地承担,“上前将它拦住”,“索性让它/ 淋个够,跟它/融为一体”。此时,“雨”成为自然生命的隐喻性呈现,意欲达成诗人主体与自然客体之间“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种转折基于一种“灵感”,两场雨就像先后跟连的姐妹带来的灵感。这种觉悟,是大自然对现代空心人的唤醒与激活,使我们重新找回原初的生命感性。“它穿过我,像穿过一棵树,/ 在我身上留下约莫/半斤雨水,刚好足够/将我淋透”。黄灿然的这“半斤雨水”,不是自然意义的雨水,而是赋予了灵魂洗礼的意义。“雨水”作为自然的化身本是无形无量的生命喻体,却以“半斤”来进行数字化修饰,反讽意味十足。



五毒

胡弦


足有千条,路只一条。

骇人巨钳,来自黑暗中漫长的煎熬。


唯黑暗能使瞳孔放大。黑暗为长舌

之墙上,无声的滑动与吸附所得。


万千深喉,你认得哪一声?

它也有欢歌,有满身鼓起的毒疙瘩,隐身于


夏日绿荷。而山渊、淙淙清流,

接纳过盛怒者的纵身一跃。将它们


放在一起,肉身苦短,瓦釜深坑浩渺,

胜利者将怀揣无名之恶。


唯青衣白影,腰身顺了这山势旖旎,

千年修炼,朝夕之欢,此为神话。


青灯僧舍,温软人间,已为世俗别传,

推倒盘中宝塔,亦为蛊术。而当它们


再次相会于山下的中药铺,陈年怨毒

尽数干透,都做了药引子。


* 民间所传,蜈蚣、蝎子、壁虎、蟾蜍、蛇,是为五毒。



为“五毒”解毒

——胡弦《五毒》导读


我更愿意认定胡弦的诗是内容主义的,尽管他的诗艺是非常考究的。他的诗很有力道,营造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效果。这使他的诗歌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五毒》亦如此。胡弦这次是为“五毒”(蜈蚣、蝎子、壁虎、蟾蜍、蛇)解毒。

胡弦为蜈蚣、蝎子、壁虎、蟾蜍、蛇等具体生物物种“解毒”,其实是以“了解之同情”的态度去破解“文化之毒”。在古代,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认为:每年夏历五月端午日午时,五毒开始滋生,于是便有了避五毒的习俗。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续汉书·礼仪志》:“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每到端午节,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在这种传统巫术文化的笼罩下,“五毒”即是邪恶的象征,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文化伦理在本质上无视了它们“来自黑暗中漫长的煎熬”。比如“蟾蜍”,纵有“万千深喉”,你却只取邪恶一端,殊不知它的生命里“也有欢歌”,但是不得不“隐身于 / 夏日绿荷”。唯一被认可的“蛇”,虽然得以“千年修炼,朝夕之欢”,但也仅仅存在于“神话”之中。在这美丽的神话与谎言里,胡弦道出真相“推倒盘中宝塔,亦为蛊术”。

当把这些“文化外衣”剥离之后,蜈蚣、蝎子、壁虎、蟾蜍并不显得那么邪恶与可怕,而“白蛇传”的神话也未必是真正的纯粹与美丽。当历史褪尽,“陈年怨毒/尽数干透,都做了药引子”。这个“药引子”为谁而设?它在疗救谁?我们在判定一个生命有“毒”的时候,殊不知我们自己也深陷“毒性”之中而不自知!究竟谁在毒害谁?究竟谁能为谁“解毒”?这首诗激活了这个沉重的文化命题。当然,诗人并没有义务为我们提供答案。



赌徒

安琪


你用一个没有难度的词语陷害我

我的赌徒

你坐在我身边像赌徒眼里的赌徒

因为我们都是赌徒所以我怕

或者不怕


你低着头假装很安静

假装不知道安静的安,安全的安,安琪的


无数人问我 :安

或者不安?却不知安和不安其实是一码事

其实,这么多年你一直在

诗歌里,比较疯狂

比较不在小说里



赌徒的爱情

——安琪《赌徒》导读


安琪之所以是安琪,相当多的时候体现在她对语言的卓越运用上。在这首诗里,她在表达对于安逸的、平安的、安全的爱情的渴求时,捻出“赌徒”一词,着实把爱情的终极体验逼到了绝境。

“赌徒”往往会把其全部的生命、精力、狂热和勇敢都用到赌博上,赌徒的性格特征也往往与“孤注一掷”、“残暴”、“贪婪”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用这个词比喻陷入爱情的一对恋人,极端化地释放出他们各自全身心投入的激情。他们除了爱一无所有,所以孤注一掷。正因为有了喧嚣于孤注一掷的“不怕”,才有了灵魂深处内在的“怕”,复杂的情绪狂悖地交织在一起。

其实人有两种状态,一是内在的激情状态,即“诗歌里”的状态;一是外在的生活状态,即“小说里”的状态。“诗歌里”的状态是真实的赌徒般的生命释放,而“小说里”的状态却是松弛的、假装很安静的表象。因此,这首小诗就显示出极其丰富的内在张力。



诗人的功课

周瓒


节制是刀刃在呐喊之前瞬息的迟疑

警觉是眼睛眨动中仍旧意识到自己的位置

坚定是石头被海啸带动后学会了游泳


自由是与锁链共舞,看谁先踩准

音乐中的最弱音,然后请对方来一段独白

一整出戏剧发明了一个个夜晚


当帷幕拉上,重复是回到身体时

关节和肌腱相互致敬,只有一次是有效的

拉伸运动测试你的诚实如飞去来器


呼吸属于音乐,叩击键盘与运行笔尖

都试图与你的气息一起嬉戏,角力或彼此相容

照镜子是偷懒的行为必须严加禁止


时间是永恒的动词,正如你一旦开始

你就得披上这件外衣,戴上这面具,随时准备摘下



一份写给诗歌爱好者的教案

——周瓒《诗人的功课》导读


周瓒是一位学者型诗人,她的《诗人的功课》体现了学术理性和诗歌写作经验性的有机融合。这是一首关于诗歌创作的诗歌。周瓒给出了一系列诗歌写作的关键词,比如“节制”、“警觉”、“坚定”、“自由”、“重复”、“呼吸”、“照镜子”、“时间”。可以理解为给诗歌初学者的一份教案。

她在论及这些概念的时候,不仅仅是运用形象化、意象化的表达方式 —— 如果仅仅如此,就成了概念化的一个简单操作,而且,显示出辩证法的知性,构成某种意义的戏剧化。比如,“节制是刀刃在呐喊之前瞬息的迟疑”,这就是说,“节制”不仅仅是一种叙述技巧,而且是一种生命呈现的特殊状态,是生命爆发和冲击前的那一刻,身体稍微下蹲的一瞬精彩。“坚定”也是在经历了“海啸”的极端语境之后而获得的精神状态;诗歌的“自由”是“与锁链共舞”,也是一对辩证的范畴;而“重复”和“呼吸”则是诗歌的音乐感一般的节奏,诗歌的节奏也并非纯粹的技术,而是生命起伏的节奏,应和着身体的感知与外化,又在笔端涌现出诗人的气息,这种气息内化在诗歌文本之中,诗人主体的气息与诗歌的气息,有时是一种嬉戏关系,有时是一种紧张的角力关系,有时是一种相容关系。“照镜子”大概就是那种机械的照相式的表达方式了,这是泯灭诗人主体性的致命的问题。

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时间之中,诗歌无时无刻不在时间之中。时间才是校正诗学方向的终极标准。面对历史长河中的海啸,我们是否能够获得坚定的诗写态度?我们又何以获得?


ISBN978-7-5171-4403-8

赵思运 著

原价62.80元 现价37.68元

【如需购买请长按二维码】


赵思运,山东郓城人,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授,浙江省社科普及基地茅盾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茅盾研究年鉴》主编,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浙江省文艺基金项目、浙江省作家协会项目等多项。出版《百年汉诗史案研究》《中国大陆当代汉诗的文化镜像》《何其芳人格解码》等学术著作5部,《一本正经》等作品集多部。主编《江南风度:90 年代以来浙江诗群的审美嬗变》《江南风度:21世纪杭嘉湖诗选》《江南风度:浙江传媒学院诗群档案》《一个字一个字地救出自己:木心的文学世界》等。


【目录】


第一辑 摸象集


一次生命的“洗礼”

—— 黄灿然《半斤雨水》导读 


全球文化语境阻拒性的浓缩表达

—— 侯马《夜行列车》导读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悲

—— 哨兵《悲哀》导读 


对矫饰的地震诗潮的清洗

—— 胡弦《平武读山记》导读


暧昧的月亮原型

—— 孟浪《月亮!月亮!》导读 


“事实的诗意”,一种诗观

—— 伊沙《事实的诗意》导读


“古典性”如何及物?

——陈先发《养鹤问题》导读


告别温情主义

——江雪《除夕的抒情方式》导读


“受命”之路

—— 胡弦《路》导读


为灵魂赋形

—— 伊沙《鸽子》导读


穿越死亡的爱

—— 刘川《对话》导读 


是盲人在拯救迷途之羊

—— 朵渔《夜行》导读


汉诗传统的现代转化

—— 赵目珍《渔父》导读 


“移情”之美

—— 吕德安《晨曲》导读


“命”令我沉默

—— 左右《命》导读 


古老神话的解体与现代位移

—— 宋琳《长得像夸父的人》导读


现时代的“文化遗民”

—— 飞廉《春山晚晴》导读 


“不可言说”的“元诗学”

—— 毛子《那些配得上不说的事物》导读


像堂吉诃德一样的哈姆雷特

—— 袁行安《风波恶》导读


一部另类史诗大片

—— 杜思尚《1914 年的足球赛》导读


干净清新的欲望书写

—— 薄小凉《竹叶青》导读


烈火难以下咽的“一颗牙”

—— 卢山《种牙术》导读


植根人间的神圣情怀

—— 泉子《柚子》导读


关于乌鸦,我们知道些什么呢?

—— 老德《昨夜》导读 


天池大境

—— 周瑟瑟《天池》导读 


有多少次,我们凝视过地平线?

—— 余怒《地平线》导读


一首杰出的“声音”之诗

—— 沈浩波《花莲之夜》导读


为“五毒”解毒

—— 胡弦《五毒》导读


在意象关系中擦亮“比喻”

—— 谢克强《青藏铁路》导读


赌徒的爱情

—— 安琪《赌徒》导读


诗意在“暗处”

—— 叶辉《在暗处》导读


庄周化蝶仍一梦

—— 我是圆的《蝴蝶的梦》导读


“属人”的写作

—— 蓝蓝《一切的理由》导读


一间自己的房间

—— 蓝蓝《初夏之诗》导读


“客观化”的雨?“主观化”的雨?

—— 徐江《杂事诗·雨》导读


一份写给诗歌爱好者的教案

—— 周瓒《诗人的功课》导读


陷入无物之阵的“自囚者”

—— 朵渔《雾中读卡夫卡》导读 


一首漂亮的咏物诗

—— 神青赶《月亮》导读 


如何为“悲秋”意象注入新意?

—— 大解《秋风辞》导读


写作的神秘与诱惑

—— 胡弦《猫》导读 


我读到,一幅立体主义绘画

—— 多多《我读着》导读 


半部佳作亦诱人

—— 李志勇《喂马》导读 


引而不发,方为诗

—— 安德拉德《诗艺》导读


小欢爱与大虚无

—— 冰水《今夜记》导读 


第二辑 观星集


安琪:生活的肋骨,抑或诗的肋骨? 


徐俊国:“那些葵花,那些命运的钟摆” 


陈仓:生命诗意宽度的拓展 


翩然落梅:穿越在古典与现代之间 


潘维:一个“汉语帝王”精雕细刻的“遗言” 


阿翔:那些弥漫的生命颗粒 


彭阳:在时光里“光着脚找鞋的人”


郁颜:从文化标本的描摹到生命体验的掘进 


张巧慧:“返乡而不至”的精神隐喻


年微漾:在文化地理中撷取诗歌句法 


第三辑 肖像集


书写异域的新境

—— 共享蔡天新《美好的午餐》


“此在”的诗意

—— 泛读师力斌组诗《读心术》

试探周公度 在“稗史”中唤醒的诗歌语言

—— 读安遇诗歌 


钢铁与水泥时代的精神画像

—— 方石英短诗导读 


匠心独运的后现代“杂耍”

—— 评安琪长诗《你无法模仿我的生活》


在回眸与逃离中确立自我

—— 读赵目珍诗集《外物》


“你不要胡乱抒情/ 也不要把隐喻和反讽当作救世主”

—— 王有尾的诗歌自觉


西毒何殇的“心灵辩证法”


一个人的“宝石山居图”

—— 序卢山诗集《宝石山居图》




作者说


《摸象集——现代诗导读》分为三辑。

第一辑《摸象集》是 2017— 2021 年在《特区文学》的“十面埋伏”、“新经典导读”专栏发表的文字,整整 5 年,凡 56 则,兹选收 44 则;

第二辑《观星集》是在《诗刊》的“每月诗星”、“发现”两个栏目发表的文字,凡 10 则;

第三辑《肖像集》选了一些在各种报刊发表的小文,凡12则,兹选收10 则,均为首次结集。个别篇什发表较早,谨作为历史留下的擦痕,或关于某种情谊的纪念,辑录于此。

名曰“摸象集”,原因有二:

一、现代诗的核心在于“象”,无论是物象、意象还是语象。诗的解读即是“摸象”行为。

二、解诗往往“诗无达诂”,故有“盲人摸象”之嫌疑。尤其是第一辑,部分文字属于命题作文,导读文字,多有不逮。

希望这些简陋的文字,能对现代汉诗的普及有所助益。

拙集辑录既成,已逾一年。是师力斌兄促成机缘,幸遇美誉度极高的中国言实出版社。


本志写于 2021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2022年 6 月 24 日,赵思运再志于钱塘江畔云水苑

(本文选自本书前言《写在前面的话》)



编辑说


赵思运具有灵敏的诗歌嗅觉,可以洞察一首诗歌的内核。他的这部评论集,依托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阅读感悟、思考见识,阐释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讲述知名诗人的创作心路,兼及一些文学、历史、社会、自然、心理、学术等现象,旁征博引,思绪纵横,读来令人有一定的启迪和思考。

本书论及对象,既有经典诗人的杰作,又有锋锐新秀的佳作,文风朴素,深入浅出,既具有专业眼光,又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张国旗




责编:张   桐 

审核:佟贵兆 

监制:廖厚才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9号楼302

联系电话(融媒体中心):010-64925987

社官网:www.zgyscbs.cn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是国务院研究室主管主办的国家级出版社,成立于1995年,主要出版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研究成果及其相关辅导读物,同时出版哲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文化以及干部教育、成人教育、技术职称考试类图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