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 林莉
晒秋
屋顶伸出的竹晒簟里
摆满稻谷、辣椒、玉米、花生
人们沉浸在劳作和收获的喜悦中
着迷于把看得见的生活
一种生存法则
红红火火地置于天地间
那时谷仓饱满、河流丰盈
一只盘旋的燕子为何忧伤?
一缕不肯熄灭的烟火,为何
总教人怅然若失?
(家家户户在屋顶搭起晒架。这种晾晒农作物的场景叫作"晒秋"。晒秋景观符号入选最美中国符号)
菜园
茄子开花
丝瓜挂在篱笆旁
玉米叶停着几颗露珠
瓢虫在南瓜上攀爬
此时,生长之力
丰富且新鲜
几个在此开垦的人
埋头松土、锄草
并无交谈
只有蛙鸣四溅
清晰又孤寂
沟渠
石斑鱼和蝌蚪
小蟹与虾
出现后又躲进石壁里
狐尾藻在水底
缠住了石头
语言在这里
发出了潺潺的声音
荒地那么大
不妨化身为那个
来此地挑水浇灌的人
弯腰,提桶
然后
朝一旁的菜地走去
野禽
沿着河岸,逆流而上
透过树林
远远地,一只水鸟
在河里自在嬉戏
护林人说
这是一只尚未成年的雄性
中华秋沙鸭
每一年,候鸟们在南北之间飞
“但有些,并不能按时回返
消失在迁徙的路途……”
恰如你所见,此时此地
阳光稠密,野禽平静地
顺从一种神秘的秩序与意外
没有风,也没有羽毛从天空跌落
下雨的时候
雨点打在芋头叶
和一串扁豆花上
清脆中带着
一丝沙哑
庆幸的是没有人听见它
遗憾的是没有人听见它
荒地中
这小小的庆幸、遗憾
一会儿苍青
一会又变成浅紫
老街
老街很老,那个九十多岁的老人
靠在木门边打盹,面容慈祥
而铁匠铺、竹篾铺、榨油坊
跟随一朵古色古香的云
老街又很时尚
千层饼铺子,书屋、咖啡店
人来人往
埠头的客船半枕山水春意
门口的青砖布满时光的记忆
远去了,曾经的破落、冷寂
此刻,河深水碧
石阶边,从老街走出去的人
又回来了
驿
在这里
会遇见一位和亲公主
或是运送茶叶、盐的商贩
一个眼神温暖,带着口音的老人
当然,还有一条河
从此处,被风吹向远方
一个凉亭,一半立于大地
一半埋在土里
蓬草与黄花,托举着它
长途,空无来人
废弃的遗址上,会拾到
一片残损瓦当
一块泪痕未干的丝绸帕子
马蹄的微响中
驿,梦一般……
茶馆
一面临街,一面靠山
中间是雨中的白墙青瓦
一盏灯笼显得恍惚
老粗茶,旧粗瓷杯
磨损的蓝桌布
雨夜,茶汤泛黄,那气味
若有似无,很快就会转浓
如果此时
在木桌上蘸着茶水写到:
来吃茶
这气味就接近虚无
不过是
在茶馆,等一个乌有的归人
大地景象
在刚收割完的稻田间
一辆农耕机停了下来
晚归的人不知去了哪里
四野空旷,被七彩晚霞笼罩
此时,大地深情
成群的白鹭,在其中飞来飞去
有的会奔回唐朝,有的
一头撞入即将偏暗的光线里
白鹭
小路尽头
晚霞中的河水,泛起迷幻波纹
沙洲新柳,吐露鹅黄
一只白鹭
远远的,站在其中
那样安静,镇定
将自我隔绝在
一个空寂无人的世界里
现在,它不是沃尔科特
或者杜甫
看见的那一只
当它从波纹中飞起
穿过沙洲、柳枝
消失在暮色中
它仅仅是
马溪河上
一个白色的悬念
迎风桥
一灯如豆。族人过桥
又消失在浓雾里
溪水的回音中,迎风桥
更像是时间放养的一条迷人而孤独的小径
风,曾经把桥推入顿悟后的虚脱中
桥,也会把风送到暮鼓飘渺的远方
风在吹,风梳洗着桥下的流水
和桥上的人
六百年了,它沉默着
对山峰上一粒陌生的月牙儿遥遥一拜
晚霞
三个去铺虾的男人
回来了三个塑料桶里
小龙虾还在蹦跳
生活的鲜美
浅浅的,但很真实
那是暴雨之后的傍晚
霞光漫天
三张渔网
披挂着赤红和橘黄的色彩
在河边缓慢收紧
茉莉花
下雨时,刚采摘的茉莉花
卖五、六元钱一斤
待天晴,可以卖到八元
下午四、五点钟
路上都是骑着摩托车
去卖茉莉花的人
如果你在这人群中
恰好挑走其中的几朵
或是集市散后,你走在
空寂无人的路上
闻到空气中淡淡的香气
你会忽然想起什么
什么就是慈悲的
不可或缺的
木雕图
一只山羊,要在斜坡里栽几个跟头
一匹马,如何从历史的风烟里冲出来
迁徙的鸟,会在天空的册页里
写出怎样的历险记
疾风中,古老的线条在说话
时间久了,一只凿刻它的手
会从云雾中慢慢现形,粗粝
饱含生命力。而看到它的人
会被还原为
一头山羊、一匹马、一只鸟
走回到木头里
土地
风吹过梯田
谷物生
族人驯牛马,晴耕雨读
六百多年了
马溪在风中又涨高了几寸
倒映着门框上的一对红楹联:
土能生万物
地可发千祥
花灯
狮与龙,莲与船
鲤鱼与白马
木生水,火生土
土生金、金生水
水生木
族人修灯、火光亮堂
日月轮转,吐出红焰和清辉
井
燕子飞来,杏花开
妇人洗菜浣衣
男人打水,趴在井边大口喝
铁皮桶、木桶里的泉水
在春风中晃悠
好不热闹
后来,有族人
拍了一段废弃的古井视频
在抖音上播出
点击量大的惊人
那时
一口井,很老很老了
长出苔藓、青蛙
在发青的石壁里
冒着丝丝水气
几尾鲤鱼游来游去
红的、青的……
农具
这是犁铧,镰刀、耙
这是锄头、砍柴刀、纺车
这是水车、风车、石磨
这是箩筐、水桶、扁担
泥与铁、谷物与器具
金木水火土,相克相生
一只菜粉蝶在其中转来转去
最后和它们一起飞出了农耕时代
石雕图
在马溪,随处可见
石块上雕着精致的图纹
孤马图、飞鸟图、射羊图
驯马图、狩猎图……古朴、粗犷
犹如奥秘的天象
和一部活色生香的生存史
这时间深处的符号、美学、信仰
它是一座山脉的图腾,也是山脉本身
它被时光磨损又被时光雕琢、孕育
没有风,但看见风的影子
没有火焰,但喷张着燃烧的激情
没有呼喊,但暮色中
一丝忧伤顺着石头的纹路泅开……
砖雕图
一轮太阳,刻进它的骨缝里
散发光芒
一群山羊、狼,还在其中奔跑
一把弓箭,发出咻咻之音
一片鸟羽,在轻轻滑翔
时光的幽静之处,从它的里面
走出来一位乘骑征战的族人
一块褪色的青砖,也会
在圆月之夜开口说话
一个族群的生息繁衍
被神秘的纹理篆刻、记载
映山红
一座石耳山
腾起了火烧云
一簇簇、一丛丛
一条马溪河
长出了胎记
野性的、原生的美
春风吹来热焰
细雨中,红光闪亮、花朵醒来
河山陷于沸腾般的眩晕
野鸭
最先看见的是乌桕、苦槠树
在岸边,被风吹红或变黄
接着是一溪清水
自在流淌
这时,世界是宁静的
直到一只野鸭的加入
不,是两只
它们互相啄洗羽毛
间或叫唤一两声
当一只野鸭离开了另一只
消失在茫茫水面
一层毛茸茸的
清冷波纹
撩拨着沉寂已久的大地
古树记
一棵樟树,360岁
另一棵樟树,310岁
还有柚子树,216岁
红豆杉,501岁
如果你正从
如此古老的绿荫下走过
一股来自地心的沉沉热力
触电般,在你的心头踩踏
但树本身并不表达什么
暗自朝雾中又长了一寸
在万物变迁史中,只有
伟大的忍耐和无从言谈的情意
才配得上这遗世独立的孤绝及沉默
野桃树
田埂尽头,有一棵野桃树
春天的时候
花枝绚丽,仿若
是谁满心欢喜,散发
一身明朗、洁净的气息
而今,无数的果子
正由青转红
等着飞鸟来啄食
叽喳着挑走更甜的一个
你好啊,野桃树
谢谢眷顾
树下这个心碎的人
爱,并深爱
林莉:河流向前,记录雕刻下的时光
长诗集《跟着河流回家》,从开始前期准备到实地采写再到创作,前后历经了七年的时间。我在其中试图勾勒出一幅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但又在不断新生的河岸人家,河流之上的中国乡村、世界样本。探索在乡村振兴与时代发展的大潮中传统村落如何从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民族记忆”里重生的命题,彰显新时代焕然一新的乡村风貌。
2015年春天,我到婺源篁岭旅游,我被那些年代久远的白墙黑瓦、梯田、油菜花、雨中的青石板小路等等一幅生机盎然的古村春色打动了。当我在一栋百年雕花老房子中静静凝视那些砖雕、木雕的纹理时,当我看见一辆农耕机停在撒播后的田地中,一群白鹭绕着它们翩翩起舞时……我产生了一种必须要书写它们、要向世界展现它们的愿望和冲动。而其实真正让我着迷的是它的生存智慧。关注一个村落、地域,大众生活、书写有真情实感、生命体验和探索的诗,构成了我为何要写一部与河流、河岸人家有关的长诗集的初衷和缘由。
马溪,是中国乡村世界的一粒觉醒的种子,它连接着中国大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和全国其他濒临消亡的古村落一样,年轻人外出打工,村子半空心化,徽州古建年久失修、腐烂倒塌。基于此,古村有了几百年历史以来的为生存求变革的大改革,即对古村进行整体搬迁,空置后的古村,在保留和维护传统徽州明清古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彻底进行内涵挖掘、文化灌溉,实现古村再造的梦想。这其中,汇聚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渴望和搬迁出生存故土,家园难返的矛盾冲突、纠葛。我想通过它的状况,来揭示乡土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把这个普通且有典型代表的村庄全貌从古至今及至未来,以生活、风土、节气、民俗民风、人事、土地情怀、生态文明、自然万物等为元素进行描绘、记录,形成一幅驳杂斑斓的图卷。追溯精神家园、乡村记忆、乡愁与文明文化,探究它们转型期的承担以及绵延不绝的理想。
强烈冲突的情感、生动真实的细节,再现了变革中的中国乡村命运、沧桑巨变。同时塑造出追求幸福、富裕、和谐生活的普通人梦想。直面古老的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大冲撞下的乡村情感,人伦和精神蜕变,氤氲着美丽中国的百年乡愁。
但事实上,它也只是中国千千万万个村落中的一个,是乡村振兴中广大乡村的缩影和代表,所以,我在地名的处理上又赋予了它一个新的名字:马溪。我想它应该是千百年来逐水而居人们的根系,是无数坚韧而智慧的普通大众生存之根,是农耕史进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是《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浓厚的乡愁情怀的亘古流淌与传承。
马溪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符号。它是真实的也是虚幻的,来自生活又游离之外。石耳山、古驿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雕”、花灯、梯田、独特的徽派古民居等等……无所不有。这片土地和它的子民积蓄着厚重人文历史、淳朴民风,乡村礼仪、崇文尚学之风气。它不仅仅是记忆中的原始的人们生存之地。浩大的变化变革正在发生。我的笔向下、向上,更在其中。在情感上和他们的兴衰枯荣休戚与共,比如果园爱写童话的女主人、木匠、民宿主人国际海员、大学生村官等系列人物,具有众生相中的代表性,我记录、描述、刻画他们的喜怒哀乐,我想极大限度地写出普遍的事物,普遍的生死,普遍的命运,普遍的爱。
回顾这几年创作历程,我调整了自己的写作步调,思维、态度和视野。在《跟着河流回家》这部长诗集的写作上,我作了新的尝试和实践。我以个体的体验,生命疼痛感和对难以抵达的家园的忧患与重生的欢欣,汇入它的现实、命运中去,从而真实展现逐水而居的人们日常生活的“常”与“变”,它不是单一的乡土题材、个体情感的自我书写。也因此全书中没有用“我”出现在任何一首诗中来说话、看见、表达,而是无数的人们(族人)、万事万物在活着,生生不息,悲欣交集。诗,在这些鼎沸事件中,在活色生香的世俗烟火里,在这些恒常与无常的命运里。在此,温暖与疼痛并存、幸福与苦难并重,消逝与变迁,新生与挽歌,敬畏与悲悯互相交织,众我共情。
诗,应发时代之先声。我想缓缓写尽一切温暖踏实的事物:烟火袅袅的村庄,柔软鲜活的生活细节,古老庄严的秩序,时刻以在场者的亲历实践为当代乡村生活、命运作证,凸显乡村史中的新题材、新经验、新意象,使其区别于单一的乡土题材,以阔大背景抵达更壮阔的浩荡图卷。
山河之美、历史民俗之美、文明文化之美,大众生活之美,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万物生灵,原貌展现。它们历经时间长河的择选和淘洗,时代的新芽从中生长出来,新鲜的,嫩绿的,根却扎得很深。我想藉此达到的不只是赓续和传承,还有创造和守护。
感谢诗刊、中国言实出版社打造的“新时代诗库”,让奔腾在中国大地中的河流以及河流之上的河岸人家有这样的一个契机,深情地向世界讲述它的故事。
——文/林莉(中国作家网)
ISBN 978-7-5171-3878-5
林莉 著
原价58.00元 现价34.80元
【如需购买请长按二维码】
长诗集《跟着河流回家》是一部与马溪河有关的长诗,从前期准备到实地采写再到创作,前后历经了七年的时间。全诗分为序曲、风物、众生、节气、田园、大河六个篇章。作者在其中试图勾勒出一幅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但又在不断新生的河岸人家图景,并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样本,这部诗集也探索了在乡村振兴与时代发展的大潮中传统村落如何从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民族记忆”里重生的命题,并借此彰显新时代焕然一新的乡村风貌。
本书以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篁岭为原型。用原生态、亲历、野趣、带着泥土味的实践,去探寻揭示生命共同体中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频共振的奥秘。
《跟着河流回家》是“新时代诗库”中的一本诗集,“新时代诗库”是中国言实出版社联手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诗刊》社重点打造的诗歌出版品牌,由吉狄马加、王冰、霍俊明、陈先发、胡弦、杨庆祥组成编委会,李少君主编,旨在推出有新时代意象和美学风范的主题性诗歌创作成果。
主编 李少君
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海天集》《应该对春天有所表示》等,被誉为“自然诗人”。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作协副主席、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现为《诗刊》社主编。
责编:张 桐
审核:佟贵兆
监制:廖厚才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9号楼302
联系电话(融媒体中心):010-64925987
社官网:www.zgyscb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