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神奇的24堂课”怎样启发孩子——发掘孩子的潜能,通过科学的思维训练,实现自我成长

学术   2024-10-21 18:01   北京  

学习的时候管不住自己的小脑瓜,

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心猿意马?

当别人哈哈大笑时,总是担心别人是笑话自己。

害怕无法改变,害怕无法突破,

找不到自己的天赋,

看着优秀的同学自卑又难过......

这本书让这些问题不再是烦恼,

让孩子开发生命的潜能,

获取人生的正能量!


第一课 专注的力量

我们存在的法则决定了我们的信念和目的。

故事一


戴森一家人居住在一个满是尘土的农舍里,家里有一台破旧的胡佛牌真空吸尘器。有一天,这台吸尘器又坏了,喜欢钻研的戴森决定自己动手修理。




拆开吸尘器后他发现,他遇到的是自吸尘器1908年问世以来就未解决的简单问题 : 当集尘袋塞满脏东西后,就会堵住进气孔,切断吸力。


一开始,戴森研制了几百个模型后都没有成功。


但戴森意志坚定、永不言输,用5年的时间,在研制了5127个模型后,发明了不需集尘袋的双气旋真空吸尘器,引发了真空吸尘器市场的革命。


心理分析:


人生所有的痛苦无非两种:肉体上的病痛和精神上的焦虑,往往是由某些违反自然法则的行为导致。这种违背,其实是由我们有限的认识所造成的。成功伴随着这样一种崇高的道德理念——“为最多的人谋求最大的利益”。我们一旦侵犯了他人的权利,就会成为道德的绊脚石,在前进的过程中磕碰不断。随便的目标不能吸引全部的注意力,只有锁定有价值的目标,让意念集中在一件事上,才能成功。



思维课堂


我们的每个想法,都具有推动脑细胞活动的能量。起初,脑细胞中的相应物质不会轻易接受这种想法,只有当这一想法精确、集中到让这种物质屈服,才会被回馈,从而淋漓尽致地被表达出来。当你越是专注地对待一件事情,结果就越会超乎你的想象。因此,对于那些希望获得成功的人而言,如何培养意念集中应该是他首要的功课,也是他通往幸福之旅的必备条件。


 第二课 改变我们自己 

如果一个人与伟大的理念、伟大的事业、伟大的自然物、伟大的人朝夕相处。

故事二


甲家和乙家是邻居,他们分别都让自己的儿子打扫院子。甲家的院子很干净,可乙家的院子落满树叶,所以乙家的孩子经常挨打。

于是乙家的孩子就跑去问甲家的孩子:“那你是怎么把院子打扫干净的呢 ?”

心理分析:


世事无法尽如人意,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但要实现它却往往是步步受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和事是可以相互影响渗透的。如果思想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之上的话,再聪明的人也会迷失在谬误的丛林里。

并非所有性格都是天生的,更多的是持续努力的结果。用勇气、能力、自强、自信的念头,取代那些无助、畏怯、匮乏、迟疑的想法。



思维课堂


根据科学研究,所有人都只有11个月的年龄,因为人类的肉体每隔11个月都会重塑一次,11个月是一个周期。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把缺陷植入我们的身体,那可就怪不得别人了,只能从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


第三课 做有益的精神付出

因果关系原理在任何情况、任何领域都适用。

故事三


风筝实验是美国先贤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次关于雷电的实验。


1752年6月的一天, 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

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地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

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想法,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心理分析:


我们所生存的星球如此广阔,经常有一些奇怪的、令人无法理解的现象发生。如果我们被吓得退缩,那么这些现象对我们来说就永远是个谜。一切现象的发生都有它们的原因,而这种原因一定是某种固定的法则或原理,不管我们承不承认,其必然是精密准确、始终如一的。科学这个上层建筑很雄伟,它需要扎根在宽阔稳固的基础上。为了更容易地发现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我们应该细心思考任何一件引起我们注意的事实。


如果我们利用思想的创造力去探究,就会发现其实所有的异常现象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



思维课堂


归纳法是建立在推理和经验基础上的科学方法,它破除了迷信、常规与先例。归纳法像手术刀一样切掉了人们头脑中狭隘的偏见、根深蒂固的理论,比使用最锋利的讽喻更加卓有成效。


无论是无垠的文学空间,还是严谨的数学国度,不管是包含内涵广阔的社会学,还是细致入微的细胞学。所有的科学领域里都有归纳法留下的足迹,在新时代所赋予的新的观察手段下这种方法也不会过时,照样行之有效。


第四课 学会思考,才能学会创造

潜意识只是忠实地执行显意识所暗示的东西。

故事四


300多年前的一天,伽利略到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悬挂在教堂半空的一盏吊灯被门洞里刮来的风吹得来回摆动。这引起了他的注意。

为了确切地肯定每次摆动的时间相同,当时在学医的他忽然想到用自己的脉搏测试。


回到家,伽利略做起了实验。结果发现摆动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当线长时摆动慢,当线短时摆动快。后来人们根据伽利略的发现,制成了时钟。



心理分析:


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因为在心底他不承认这件事是不可能的。潜意识从显意识那里获得刺激,只有改变显意识的思考,才能在潜意识中获得相应改变。精神图谱直接作用于脑细胞,反过来,脑细胞又作用于整个生命。

人们凭借专心致志,遨游在有穷与无穷、有限与无限、有形与无形、有我与无我的空间,并为他们建立联系,提供了互相转化的可能。



思维课堂


精神化学就是处理物质环境在心智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并通过精确观察和正确的思考来加以检验的科学。必须要有精神,才能表达生命;没有精神,一切都不复存在。人的能力,就在于想要成为一个创造者,而非被造物者。


第五课 做一个会创造的人 

发现罕见的、非凡的、未知的事物。


故事五


乔利·贝朗13岁时,在一个贵族家里当杂工,他包揽了所有的脏活累活。贵妇要乔利把一件礼服熨一下,他一不留意,碰翻了桌子上的煤油灯。那件昂贵的礼服上滴上了几大滴煤油。贵妇人听到这个消息,气急败坏地跑过来大吼。

乔利很无奈,他把让自己倒大霉的衣服挂在床前,时时提醒自己干活时要谨慎。过了些日子,他突然发现,那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把原先的污渍除掉了。

于是乔利开始拿衣服做实验。

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实验,他又在煤油里加入了其他一些化学原料,最后研制出了“干洗剂”。一年之后,乔利开了世界上第一家干洗店,生意越做越红火。

心理分析:


思考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思考得越多,不满意的东西就越多,从而引发改变。思考是创造的过程,但创造的成功是善于与现实结合。


在科学领域,通过把普通的、常见的、已知的事物结合起来,可以发现罕见的、非凡的、未知的事物。



思维课堂


思想的力量是人类现存的一种重要力量,它引导人们走向成功。


每个人都是因为他思考问题的方式而成为现在的样子,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所以彼此不同,仅仅是因为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更多精彩<<<


责编:张   桐 

审核:佟贵兆 

监制:廖厚才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9号楼302

联系电话(融媒体中心):010-64925987

社官网:www.zgyscbs.cn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是国务院研究室主管主办的国家级出版社,成立于1995年,主要出版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研究成果及其相关辅导读物,同时出版哲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文化以及干部教育、成人教育、技术职称考试类图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