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负担

健康   其他   2023-03-01 20:19   北京  
这段时间,因为上野千鹤子老师的一段访谈,又引发了关于结婚育儿的讨论。我才了解在不同的选择之间有如此复杂的鄙视链。做一些选择的人,总是担心被另一些选择的人看轻。

我的第一反应是吃惊,感觉人生真是不易。结婚育儿已经很麻烦了:房子,经济,教育,包括选育儿嫂,几个月要添加什么辅食。不结婚的人则要独自去医院看病,以及日复一日应付父母的催促。现在都还要再加一条,那就是你因为做出这个选择,就变成「什么人」,在社会中被迫接受一些新的标记和称呼,用来跟其他选择对比。新的主义也只不过增加了新的比较语境。

我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觉得这是一项磨人的,沉甸甸的负担,而且谁都不能幸免。没有人永远处于鄙视链的上游。进入相反的语境,就掉到鄙视链的底端。我过去觉得,鄙视链这东西只是虚幻的投影,想象自己(在另一些人建构的语境中)被轻视了。生活已经够辛苦了,为什么还拿这些有的没的折磨自己呢?但我现在想,人是逃不掉无论讲怎样的道理,论证他们无权评判我,是,但为个我们然不得不承担这些重量,在过年回家时面对父母欲言又止的表情,或者工作不顺时涌上一阵没来由的焦躁:「我倒是说要先搞事业,可我究竟搞了个啥?」

有很多道理在告诉你,内心强大,不要畏惧他人的眼光。我现在觉得这些话也过于轻巧。如果内心说强大就能强大,这些道理哪里会有那么大的市场呢?前几年,也是日本学者提出来,人要有被讨厌的勇气这个话现在流行了,搞得大家都不太好意思承认「我还是会被别人的看法伤到。谁要这么说,就会有更酷的人补上一刀「别人的看法是别人的课题,跟你有什么关系?」是没错,但还是在乎啊。这几年想通了一件事,那就是被讨厌的勇气既然是一份勇气,就证明「被讨」是疼痛的。疼痛不会因为你有勇气减轻一分半小孩有打针的勇气,但打针痛。他大哭大叫,不说明他不勇敢他的勇气在把胳膊伸出去的一刻就已经完成

人的本性就是如此。三个人站在电梯里,只要有两个人朝向一致,另外一个就「叮」地收到一个压力,立刻想要转半圈,调整到跟「主流」一样的方向。这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你当然是自由的,可以保持原地不动,想必也没有人会对你说三道四。但一个不争的后果就是,这趟电梯之旅会带给你更多的消耗,假如你站的方位刚好暴露在对方的目光之下,这种消耗还会翻倍。

并不是其他人的错。这里没有人想要评判你,他们的目光甚至都没有真的看向你,更不用说谴责或鄙视了。假如真的被我们抓到一点把柄,直斥其非:「你是不是在偷偷冷笑?刚才我看见你笑了!」那倒也痛快,反倒是什么都没有更难受。我有时觉得,当我们真的从朋友或者陌生人那里听到伤人的话,心里反而会悄悄松口气:「原来他们真的会在心里评判我!」这不再是我一个人独自的彷徨,而有了一个具体的,可以战斗的对手,问题就变成我用什么样的方式,向另一个人宣告「我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战斗没有那么困难。我们会借此获得某种慰藉。

但压力并不会因此减少。在战斗已经告一段落,当别人学会了闭嘴,已经把目光从你身上移开之后。还是会有某种不安从你心里的某个角度钻出来,像空气一样包围你,又远比空气黏滞:

我这样做是足够成熟的吗?我是不是在把自己的不安投射到别人身上?我真的能确定,我正在做想做的事情吗?那为什么我又在刷短视频拖延时间?我会不会是在虚张声势?如果我最终什么也没做出来,会有人等着看我的笑话吗?

甚至:我是不是又想太多了?这么多年了我还是在为这些想法苦恼,我有什么长进呢?

…………

我有时候会想,世界上真的有完全不因自己的选择而感到不安的人吗?我说的不是有勇气坚持自我,而是根本无须「坚持」,不需要为这种事情负担任何的重量,就发自内心地感到「按自己舒服的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再自然不过的事」。那是在一个完全没有重力的世界才能实现的吧。现实是,很多人哪怕穿着一双不成对的袜子走出门,都会感觉到不自在。作为已婚已育的男性,按说社会的眼光对我已经很宽容了,我也仍然会在别人问起「你不看球?」或者「为啥还不学开车?」的时候,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好像有必要对这种事情「交代」两句。其实没人在乎,只有我心里会自动地咯噔一下:「会显得有点怪吧...」那就是我要负担的一点重量。

我们常常把焦点放在一锤定音的决断上。以为把对手辩倒,或者获得权威理论的盖章认证,就能一劳永逸得到做选择的底气。签书会上,有读者把书递给我,会抓紧三五秒的时间问,他有某某状况,算不算是心理疾病?我随随便便地说:「不算吧」,他们就很开心,还要我在书上写寄语:「你是自由的」。我想,这种话什么实质意义呢?选择的代价最后不还是要你自己承担?但们来说,是一种临时的「权威」加持。我也希望用寄语替他们分担一点重量。心理咨询师尚且如此,像上野千鹤子这样的理念家,一生恐怕更是遇到过无数类似的请求。我估计她也是这种态度:愿意给人提供一点短暂的鼓舞,同时也知道这无法改变道路的崎岖漫长。

在道理上解放自己,只是第一步。但我们往往忽略了第二步的艰难,那就是要用一生的时间负担这些重量,回到每天的饮食起居,尽可能让自己过得好一点。这是更具体也更琐碎的学习。一边有压力一边向前走,一边怀疑着「为什么道理都懂,我还会有压力」,然后还要向前走。

这里包含了一系列的日常实践。「别在乎」只是一个大原则,更具体的问题是,怎么就在此刻,就在眼前。你看着父母殷切的眼光,面对同事似笑非笑的表情,或者以上都没有,你只是在头脑里空想:「别人会怎么想我」,然后呢?要怎么带着这种情绪把一顿饭吃好,把手头的工作(你对质量并不满意)收尾,或者把前几天一直没力气收拾的脏衣服丢进洗衣机?晚上如何带着对自己的不满意入睡,早晨一面抱怨「真的不想开始新的一天,一面让自己睛?

它应该很具体,具体到:「扔下手机,看向窗外」,或者「闭上眼睛,深呼吸一分钟」。

对现在的我,就是在反复拒绝了别人劝酒之后,如何带着「我是个不合群的人」的压力,还保持跟对方说笑?这些都是非常个体化的经验,关乎的不是道理,就是某一天的某一分钟。

我觉得在公共话语中,对理念讨论得很多,对生活细节的讨论却很少。仿佛你只要把道理想明白了,日常的不安就都可以迎刃而解。我担心这种想象也助长了一部分压力,好像你还不能无视那些选择的重量,就说明你没有想清楚,它会被当做你在心态上的一个破绽:「你不够坚定」。在这一点上,也许把话说开更好:坚定的人也不可能免于自由的重量。他也可能只是在磕磕绊绊地负重前行,同时在心里又一次发出悲鸣。

深呼吸:

欢迎跟随暂停实验室全新升级的《情绪EBP》课程,一个25天的线上情绪减压训练营,三月的课程这周启动报名。这是一个结合了正念练习、叙事、积极心理学,经过大量数据验证的,行之有效的情绪减压产品。已经成功帮助了超过6万人减轻情绪困扰,尤其有助于缓解抑郁、焦虑、睡眠问题。它会是你改善情绪的有效工具。

本期报名截止3月4日(本周六)3月6日开营。长按二维码,新用户报名可享受直减50元优惠,老用户可无限次免费复训

获得本期行动营更多介绍,请戳二条。




李松蔚
系统论、家庭、心理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