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神经节瘤
嗜铬母细胞起源于神经脊,随胚胎发育,多数移行至肾上腺内形成肾上腺髓质,另一部分迁移并分布于身体中轴(颅底到盆腔)各处,多沿大血管分布,且靠近交感/副交感神经节,聚集成群,构成副神经节,发生肿瘤后即统称为副神经节瘤。
分类:
①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分布于交感神经节周围,25%-70%为功能性(产生和分泌儿茶酚胺)。
②副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分布于颈动脉体、颈鼓体、迷走神经周围,仅1%是功能性,压迫症状。根据部位+副神经节瘤命名。
根据部位:
①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内,交感神经)
②副神经节瘤(肾上腺外,交感/副交感)
临床:
功能性副节瘤:
①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
②少数出现典型三联征(头痛、心动过速和出汗)
③不典型症状包括体位性低血压、苍白、震颤、便秘和心理症状(急性焦虑/惊恐发作)
④内分泌副肿瘤综合征:库欣综合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样腹泻、低钾血症和胃酸缺乏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红细胞增多症(促红细胞生成素↑)
大体:
①边界清、无包膜,大小不一,多在3~6cm之间
②切面实性,灰白至棕褐色,可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镜下:
①嗜铬/主细胞、支持细胞以及丰富的薄壁毛细血管形成的器官样结构(zellballen ,细胞球);少数呈腺泡状或器官样、巢状、梁状、束状或实性片状分布。
②瘤细胞呈均一、圆形/多边形,胞质颗粒状嗜伊红/嗜碱性/嗜双色,圆形泡状核;或呈明显的多形性、核内假包涵体或见明显核仁。可见瘤巨细胞及奇形怪状核的细胞。
③胞质内嗜伊红玻璃样小体常见。
④坏死、核分裂象少见。
⑤间质可发生纤维增生而硬化,常有玻璃样变,也可发生骨化。
⑥所有副神经节瘤均有发生转移的恶性潜能。
嗜铬细胞瘤:
免疫组化:
主细胞:Syn、CgA、CD56、儿茶酚胺、NSE、NF、vim阳性,CK阴性。
支持细胞:S100阳性。
分子病理:
琥珀酸脱氢酶(SDH)缺失
富马酸水合酶(FH)缺失
MYC相关因子X(MAX)缺失(MEN5综合征)
想看什么记得留言哦!
声明:以上知识点及图片来源于病理相关书籍及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如有错漏,望指出。图片来源:病理维基百科、超声盛视界、812病理学组,侵权联系删。
PS:大家文末点点“赞”、“在看”和“分享”。点击下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