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
位于盆腔,是一个致密的纤维肌腺,位于膀胱下部、直肠前部。形状像一个倒锥体,基部位于膀胱颈部上方,顶点位于尿道外括约肌下方。
正常前列腺分泌物中富含酸性磷酸酶和纤维蛋白溶酶、柠檬酸和锌等物质,形成精浆,起营养精子作用。
前列腺解剖学:
①外周区(PZ):约占70%,环绕大部分中央区,包围前列腺尿道的远端,腺体中等大小,周围有疏松间质。约70%癌发生于此。
②中央区(CZ):约占20%,锥形围绕射精管,尖端位于精阜,底部邻膀胱颈,腺体宽大复杂,周围间质致密肌性。
③移行区(TZ):约占10%,围绕部分尿道,腺体与外周带相似,间质与中央带相似,肌性。良性前列腺增生好发于此。
④前方的纤维肌性间质:极少腺体,为平滑肌及致密纤维组织,围绕前列腺的下部。
⑤被膜:由结缔组织及丰富的平滑肌组成。
⑥有多个管状结构通过:近端尿道(尿路上皮)和两个射精管(假复层柱状上皮)。
前列腺组织学:
①由复管泡状腺(30~50个)组成,有15~30条导管(始于尿道精阜两侧,止于腺泡)。分为三组:尿道周带、内带、外带。
②腺泡与导管的形态学相似,均可分泌和储存前列腺液。导管由拉长的管状结构组成,分支朝向腺泡,腺泡为较圆的簇状结构。
③腺泡腺腔不规则,有许多皱襞突入腔内。腔内可见分泌物浓缩形成的圆形嗜酸性板层状小体,称前列腺凝固体。
④外周区和移行区:导管和腺泡外观呈圆形,腔缘不规则。至中央区,腺泡和导管逐渐增大。
⑤中央区:导管和腺泡明显大于外周区和移行区,腔内突起也更为显著,可见独特的腔内蜷状隆起,即“罗马拱门”。
⑥外周区间质疏松,移行区间质为致密交错排列的平滑肌束,与前方的纤维肌性间质难以区分。
⑦腺泡和导管的上皮包括上皮细胞(单层立方、单层柱状及假复层柱状,胞质淡染至透明)和基底细胞(分泌细胞下方,与基底膜平行,为狭长的扁平细胞,细胞质少,核细长深染),通过基底膜与间质分隔。
⑧免疫组化:
腺泡细胞和导管细胞:表达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 P504S)为阴性。
基底细胞:表达p63、34βE12。
想看什么记得留言哦!
声明:以上知识点及图片来源于病理相关书籍及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记录,个人总结,不代表全对。图片来源不明,侵权联系删。
PS:大家文末点点“赞”、“在看”和“分享”。点击下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