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位于颅腔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高级部位。脑分为端脑、小脑、间脑、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延髓)四部分,其中端脑也称为大脑。
端脑
一、解剖学
在颅内发育时,表面积增大速度较颅骨快,而且大脑半球内各部生长速度不同,导致凹凸不平的外表。凹陷处称大脑沟,沟之间形成长短不一的隆起称大脑回。
大脑半球以3条大脑沟(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为标记,分5个大脑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二、组织学
由外部皮质与内部髓质组成
皮质(灰质):主要由含有神经元核周体(由轴突、树突以及神经胶质突起构成的神经纤维毯所围绕)的灰质组成。HE染色中组织学可区分为六层。
髓质(白质):主要由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组成。
①神经元具有细胞体(即核周体)、分支突起(树突,用于整合传入信号)和一个更长的细胞突起(轴突,带有末端突触,通过化学方法将电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至下一个神经元,或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至肌肉细胞)。胞体形状和大小,以及分支突起的数量和排列,差异很大。
神经毡是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突起交织而成的网状结构,中枢神经系的突触多数存在于此区中,是大脑灰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背景。
②皮质由浅至深: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
1)分子层:含有少量分散星状神经元。
2)外颗粒层:更致密、颜色更深(有更多的细胞,包括小锥体细胞、星形细胞)。
3)外锥体层:由分散的小或中等大小的锥体细胞构成。
4)内颗粒层:与外颗粒层组成相同。
5)内锥体层:含特征性大锥体细胞,它们在运动皮层(运动神经元)中特别明显。
6)多形层:含各种各样的多形神经元以及少许锥体细胞,并位于主要由轴突与胶质细胞组成的白质之上。
最具有特征性的细胞类型是锥体细胞,其含有一个锥形的(三角形的)细胞体,自顶端(顶部树突,箭头头,垂直皮质表面上升并在分子层形成簇状结构)和侧面发出树突,单轴突(箭头,小图)起源于细胞的基底部。
核圆形、淡染、颗粒状,具有明显核仁,细胞质含有界限清楚的团块状粗面内质网(尼氏物质)。
③神经纤维
1)有髓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及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构成。
髓鞘含有蛋白脂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等脂蛋白。神经纤维外表面无基膜,髓鞘内无切迹(内、外侧胞质间的狭窄通道)。
2)无髓神经纤维:轴突外面没有神经胶质细胞,裸露行走于有髓神经纤维或神经胶质细胞之间。
④神经胶质细胞
1)星形胶质细胞:最大,胞体呈星形,核圆或卵圆形、较大、染色较浅。
从胞体发出的突起伸展充填在神经元胞体及其突起之间,起支持和绝缘作用。
有些突起末端扩展形成脚板,在脑和脊髓表面形成胶质界膜,或贴附在毛细血管壁上,构成血-脑屏障的神经胶质膜。
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和多种生长因子。
在脑和脊髓损伤时,星形胶质细胞可增生,形成胶质瘢痕修补缺损。
2)少突胶质细胞:细胞小,核卵圆形、染色质致密。
分布于神经元胞体附近及轴突周围。
突起较少,形成髓鞘。
3)小胶质细胞:最小,胞体细长或椭圆,核小、呈扁平或三角形,染色深。
发出细长有分支的突起,突起表面有许多棘突。
是血液单核细胞迁入神经组织后演化而成,当神经系统损伤时可转变为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碎屑。
4)室管膜细胞:立方或柱形,胞质苍白至嗜酸性,细胞核呈椭圆形且深染,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少数细胞有纤毛,部分细胞的基底面有细长的突起伸向深部。
衬在脑室和脊髓中央管的腔面,形成单层上皮样的室管膜。
在脉络丛(室管膜的功能分化区域,有更大的鹅卵石形状的细胞体,并含有小的、温和的、位于基底的细胞核)的室管膜细胞可产生脑脊液。
想看什么记得留言哦!
PS:大家文末点点“赞”、“在看”和“分享”。点击下方,欢迎关注。
声明:以上知识点及图片来源于病理相关书籍及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记录,侵权删。如有错漏,望指出【抱拳】。参考:强哥的病理笔记、阿莎妞、神经病理爱好者Nanc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