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乳腺癌病理诊断学习(一)

2024-10-18 21:14   四川  

浸润性乳腺癌

一、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型IBC-NST

①最常见的亚型,大体差异大,呈不规则星芒状或结节状,无包膜、边界不清,切面灰白灰黄色,实性、质硬、有砂粒感。

②免疫组化:E-cadherin+Luminal分型,参见 浸润性乳腺癌基础知识学习

③指组织学不能被归为任何一种特殊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如,

❶浸润性导管癌:最为常见,索状、簇状、梁状,及腺管样结构。

❷嗜酸细胞型IBC-NST70%肿瘤细胞呈嗜酸性,包膜清楚、胞浆丰富,呈亮嗜酸性(大量线粒体)多为高级别核,核仁明显,核分裂少见。

❸富脂质细胞IBC-NST90%肿瘤细胞富含脂滴(苏丹III和油红O阳性)肿瘤细胞呈多边形,为中-高级别核,明显核仁,核分裂像易见。

❹富糖原型IBC-NST90%肿瘤细胞富含糖原(胞浆透明或颗粒状,PAS染色阳性),核椭/圆形,染色质团块状,核仁突出。

❺皮脂腺癌:50%肿瘤有明显皮脂腺分化,无皮肤附件皮脂腺来源的证据,由皮脂腺样细胞(胞质丰富/透明/空泡状,细胞核常偏位、/深染/单一/多形,核仁明显)和椭圆形至梭形的细胞非空泡状嗜酸性/嗜碱性,位于肿瘤周围,或与皮脂腺样细胞混合)组成,核分裂像常见,可见鳞状分化(桑葚样小体),间质致密或黏液样。

❻伴髓样特征的IBC-NST:肿瘤边界清,推挤式浸润,肿瘤细胞呈合胞体状,高级别核,核分裂像易见,可见坏死,间质较多淋巴细胞浸润

❼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IBC-NST鉴别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❽伴破骨样间质巨细胞的IBC-NST:破骨样巨细胞常出现在肿瘤周围(常与间质炎症、血管炎相关),其存在不影响预后。

❾多形性癌:>50%肿瘤细胞为多形、奇异或巨细胞,高级别核,核分裂像易见。

❿伴绒毛膜癌特征的IBC-NST:罕见,血清hCG水平可升高,肿瘤侵袭性较强,鉴别转移性绒癌。伴黑色素细胞特征的IBC-NST:罕见,导管癌和黑色素瘤合并,可存在移行过渡,鉴别转移性黑色素瘤、脂褐素胞质沉积。

二、微浸润性癌

①常伴原位癌(如:高级别DCIS、有时为低级别DCIS,小叶性原位癌等),查见一个或多个分散的确切浸润现象(肌上皮和基底膜消失),且直径均≤1mm

②间质反应性改变(淋巴细胞浸润、水肿和、纤维组织增生)。


三、浸润性乳腺癌,特殊型

浸润性小叶癌

①第二最常见的亚型,大体病变类似于浸润性导管癌或质地稍硬区。双侧性和多中心性。

②经典型:肿瘤细胞小、失粘附,可见胞质内空泡形成,核圆形或卵圆形伴切迹,呈分散或单排、线性排列(列兵样),可围绕导管周围呈靶环状排列,无腺管形成,间质纤维反应轻微,多数伴小叶原位癌(LCIS)。

③免疫组化:ERPR阳性,HER2阴性,P120+缺乏E-cadherin膜染色

想看什么记得留言哦!

声明:以上知识点及图片来源于病理相关书籍及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记录,个人总结,不代表全对。图片来源:今日经典病理或来源不明侵权联系删。

PS:大家文末点点“赞”、“在看”和“分享”。点击下方,欢迎关注。

病理小作坊
从解剖及组织学到疾病发生的生理病理过程,从基础到临床。日行一寸,必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