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公众号“Robot猎场备忘录”运营团队(12月整理)原创报告(共195页)
正文:
目前,被誉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元年”的2024年,实际年初市场预期工厂真正落地在年末看来似乎有所滞后;目前人形机器人也仅在ToG科研院校场景落地;全球市场,针对ToB、ToC市场,目前并没有实现商业闭环。
有关商业化落地场景分析,查看往期文章:ToB、ToC or ToG,全球人形机器人产品优选落地场景梳理!
12月16日,国内“明星级”人形机器人创企【智元机器人】宣布正式开启通用机器人商用量产,并视频展示智元临港量产工厂运营情况;视频中,旗下双足人形机器人「远征 A2」和轮式仿生机器人「远征 A2-W」已进入实际工作场景,开始做一些“有用”工作,包括物料入库上架、部件组装等;视频中,智元今年计划生产962台整机。
目前还处于视频中场景展示阶段,目前还没有线下实操演示(类似优必选Walker S系列线下场景演示)实际应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特斯拉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和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突破性进展催生了本身具身智能浪潮。
具身智能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AI+机器人+自动驾驶的系统性学术+工程问题,远期AGI的物理世界载体;落地卡点主要在大脑/小脑缺乏数据及算法工程实践,而限制泛化能力,硬件方案已有历史基础,未来主要围绕鲁棒性、量产工艺等优化。具身智能算法决定仿人机器人最核心的泛化能力;算法的迭代高度依赖硬件收集数据/ 实际应用反馈,因此领先企业必须同时掌握各层算法能力与硬件方案定义能力;赛道早期靠技术和种子客户配合进行初步商业化,中期在数据收集基础上进行算法及产品迭代,长期靠供应链&数据壁垒。
近期,花旗集团GPS部门最新机器人报告The Rise of Al Robots:Physical Al is Coming for You(共83页)(《AI机器人的崛起:物理AI正向你走来》)并预测到2035年,AI机器人的数量将达到13亿,到2050年将达到40亿;其中,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总数将达到1330万(2030年100万),到2050年将增至6.48亿,市场规模将达到7万亿美元(2035年可以达到2090亿美元)。
注:报告详细解读(中文翻译版)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查看
报告中同时提到,现阶段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目前仅处于原型、试点或初始生产阶段;我们估计到2026年仅为10,000台人形机器人被生产出来。
按照以往行业发展,市场份额趋向于赢家通吃。小编早期文章:具身智能领域初创公司,最好结局可能是被收购!!!中,提到一个观点:Tesla后续会是头部,后续也会有初创公司跑出,但对于国内或者全球大多数初创公司最好结局是被科技大厂收购或者传统头部机器人企业收购。(在此小编更正一下,传统头部机器人企业基本没有可能在人形机器人本体领域分一杯羹)
传统机器人企业入局难原因,可查看往期文章:人形机器人创企九死一生:商业化卡点梳理
全球科技大厂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典型代表:[英伟达]和[特斯拉],两者的确大力布局具身智能赛道;抛去各大车企战略性入局外,国内大厂典型代表[华为]。
[特斯拉]被称为人形机器人赛道引领者,旗下人形机器人Optimus更是行业标杆;[英伟达]从芯片和中间件层面入局,核心目的是打造底层开发生态,成为具身智能领域当之无愧最强“卖铲人”。
近日最新消息,英伟达开始整合机器人核心键零部件供应商,甚至有计划切入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2月3日报道,英伟达已接触多家台湾机床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商,目标包括征求关键零组件的技术与规格,并探索合作企业加入其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可能性。甚至有消息称,英伟达正考虑在台湾设立组装基地。)
详细介绍,查看往期文章:「英伟达」整合机器人零部件供应商,进军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
黄仁勋同马斯克一样,都是人形机器人赛道拥护者,在多个重大场合,表达了对人形机器人未来美好畅想;曾表示:“机器人时代已经带来,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是机器人技术,其中最令人兴奋的发展之一是人形机器人。”
11月23日,黄仁勋在香港科技大学被授予工程学荣誉博士学位;并与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展开深刻对话,对话中,提到机器人时,“黄教主”黄仁勋表示:有三种机器人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而且几乎仅限于这三种;这三种机器人分别是:汽车、无人机和人形机器人,其中产量最大的将是人形机器人。
小编在早期(9月)发布文章:【原创】2024,留给人形机器人企业时间不多了中有提到国外一众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在2024年一季度除了完成大额融资外,实现产品突破性进展,并与工业制造领域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瞬间引起一阵人形机器人赛道热潮,让诸多看客一度看到商业化希望。
2024年以国外人形机器人掀起人形机器人热潮开始,也将由国外人形机器人实现初步商业化或看到商业化曙光为终止。
如同一季度一样,四季度尤其11月,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再度被国外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产品迭代和商业化进程刷屏;相反,国内人形机器人本体公司仍旧是融资事件为主,且国内具身智能赛道仍旧不断进入新玩家;但随着行业发展,越发有一种趋势:人形机器人终是巨头的游戏,绝大数人形机器人领域创企将倒在商业化进程中。
造人形机器人难不难,真的难!一位接触过特斯拉团队的投资人说,整个自动驾驶需要面临的技术复杂度还远不如人形机器人的一只手。
11月6日,小鹏AI科技日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演讲中表示,做AI机器人比AI汽车更难,集成度要求更高,没有500亿投入做不好AI机器人。
小鹏Iron详细介绍,查看往期文章:人形机器人Iron来袭!取代「小米」,「小鹏」正式扛起国内人形机器人大旗!!
10月24日,特斯拉三季度财报会议上,马斯克表示:我们是唯一一家真正具备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所有必要条件的公司,因为其他公司缺少人工智能大脑,缺少真正实现大规模量产的能力,而特斯拉拥有超级计算集群Cortex。
详细介绍,查看往期文章:马斯克:特斯拉是唯一一家真正具备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能力的公司
随着时间推移,目前更加验证往期看法,目前人形机器人领域创业潮有种回到2016自动驾驶赛道创业大潮,而复杂程度甚至却远超自动驾驶。
... ... ...
接下来,详细介绍国外头部人形机器人于四季度取得的产品迭代和商业化进展;并从人形机器人企业产品(进展)、硬件设施(生产能力)、产品落地场景、企业官方宣布量产时间、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等方面,盘点全球(含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现况。
... ... ...
本文内容仅展示一部分,更多详细解读,扫码加入星球,查看完整版文章:[原创]2025年,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将实现初步商业化(人形机器人终是巨头间的博弈),并深度了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
注:深度了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交流学习
——
近期精选文章:
1、黄仁勋:人形机器人在内,仅有三种机器人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马斯克:YES!!
2、「英伟达」整合机器人零部件供应商,进军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
5、马斯克:相较于软件算法,本体结构设计才是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关键!!
7、核心创始团队离开,「小米」、「小鹏」能否扛起国内人形机器人大旗
9、ToB、ToC or ToG,全球人形机器人产品优选落地场景梳理!
11、人形机器人构型之争:五指灵巧手 or 夹爪,双足 or 轮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