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公众号“Robot猎场备忘录”运营团队(12月整理)原创报告(共195页)
正文:
至此,波士顿动力成为【Sanctuary AI】后,第二家在2024年宣布裁员的人形机器人企业;11月9日,【Sanctuary AI】宣布:公司创始人兼CEO Geordie Rose辞去CEO职务,董事会已决定将由公司首席商务官James Wells 担任临时CEO;并随后开启公司裁员后。
有关【Sanctuary AI】详细介绍,查看往期文章:知名人形机器人公司创始人离职!千台量产能否如约完成?
在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狂奔和入局企业疯狂扩招的2024年,对于经历多次易主、目前背靠现代汽车集团、明星级人形机器人企业波士顿动力,虽裁员人数不多,终究不是好迹象,商业化仍旧是其不可突破的困局。
公司发言人向《环球报》证实:此次裁员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部门,几乎影响了整个业务的每一个职能;公司CEO Robert Playter内部信中表示:裁员是为了服务于我们的长期战略和盈利目标;2021年以来,公司的员工人数增加了近4倍;然而,我们消耗现金的速度超过了我们迄今为止的商业进展,我们需要精简我们的运营和生产流程,以支持可持续增长;同时表示:我们的长期前景仍然乐观。
一是原来机器人出身的创始团队,更关注机器人硬件能力,主要围绕控制和电机;硬件派的核心是机器人本体(人形/四足狗),其次是机器人的臂或关节;波士顿动力和宇树科技是典型代表。
二是软件背景的团队,更关注机器人的智能化和泛化能力,但“软”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上一波AI热潮中的创业者,转型至机器人领域,比如CV、强化学习;真正大模型背景的玩家,这波人更少。
而软硬之争的结果是,国内大部分硬件公司,还在用传统的硬件思维来做机器人,在AI层面投入极少,对大模型(“脑”)的理解和应用并不深入,基本只是简单接入国内外通用语言大模型;随着大模型和具身智能时代带来,软件是长期竞争力的关键,而硬件能力虽然不可或缺,但提升空间相对有限。
作为硬件派的代表,波士顿动力正跟随时代变化,拥抱具身智能技术。
2024年4月16日,波士顿动力 (Boston Dynamics) 退役液压版Atlas;隔日,推出全新研发的电驱动Atlas。波士顿动力首席技术官亚伦·桑德斯(Aaron Saunders)表示,机器人技术已经进入了大科学时代,通用化能力将成为决定人形机器人应用的关键因素。为此,TRI将应用其大型行为模型(LBM)通用能力技术,使Atlas在执行复杂任务时的准确性达到90%以上,未来将打造真正通用的机器人。
至此,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正式进入商业化时代。
10月30日,【波士顿动力】发布了一则Atlas机器人在汽车工厂环境中搬运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的视频。
随着波士顿动力 (Boston Dynamics)于2020年被韩国现代汽车集团收购,并于2024年退役液压驱动版Atlas并同步推出电驱版Atlas,目前还与丰田研究院 (TRI) 战略合作,车企属性、电动路线、大模型加持下的Atlas,一度被外界认为是特斯拉Optimus最强有力竞争对手,随着本次裁员,对于公司商业化进程又蒙上一层阴影;难道,波士顿动力终将被时代抛弃?
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清源研究院研究员刘志毅近期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虽然国内投资市场表面上火热,人形机器人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仔细观察会发现,行业内大多数还停留在“Demo”阶段,能真正落地商用的非常少,要建立起大规模生产的供应链体系,这投入可不是小数目。即便当前许多机器人企业比如[智元机器人]等在融资后宣布进入小批量量产阶段,但实际来看,大部分量产主要集中在面向科研、高校等研究机构,距离真正的规模化应用仍然遥远。
11月6日,小鹏AI科技日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演讲中表示,做AI机器人比AI汽车更难,集成度要求更高,没有500亿投入做不好AI机器人。
小鹏Iron详细介绍,查看往期文章:人形机器人Iron来袭!取代「小米」,「小鹏」正式扛起国内人形机器人大旗!!
马斯克虽然没有明确指出需要多少投入,才能做好人形机器人,但曾多次表明:人形机器人原型很容易,批量生产很难,甚至不可能;并表示,特斯拉拥有生产能力、工程能力以及人工智能硬件和软件能力,是唯一一家真正具备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所有必要条件的公司。
详细介绍,查看往期文章:马斯克:特斯拉是唯一一家真正具备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能力的公司
... ... ...
接下来,小编从人形机器人企业产品(进展)、硬件设施(生产能力)、产品落地场景、企业官方宣布量产时间、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等方面,盘点全球(含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现况。
... ... ...
本文内容仅展示一部分,更多详细解读,扫码加入星球,查看完整版文章:埃隆·马斯克首谈人形机器人创企:原型很容易,但生产很难,甚至不可能(全球创企量产能力浅析),并深度了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
注:深度了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交流学习
——
近期精选文章:
1、黄仁勋:人形机器人在内,仅有三种机器人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马斯克:YES!!
2、「英伟达」整合机器人零部件供应商,进军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
5、马斯克:相较于软件算法,本体结构设计才是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关键!!
7、核心创始团队离开,「小米」、「小鹏」能否扛起国内人形机器人大旗
9、ToB、ToC or ToG,全球人形机器人产品优选落地场景梳理!
11、人形机器人构型之争:五指灵巧手 or 夹爪,双足 or 轮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