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公众号“Robot猎场备忘录”运营团队(12月整理)原创报告(共195页)
正文:
2025年1月7日,全球科技盛会CES2025正式开幕,【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进行开幕主题演讲,高呼“通用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即将到来”。
演讲最后,复刻了GTC2024的经典场面,黄仁勋与14家合作伙伴旗下14台人形机器人同台亮相,定睛一看,除小鹏(Iron)和背靠现代的波士顿动力(Atlas)以外皆是创企;而小鹏旗下人形机器人团队和波士顿动力皆处于多事之秋,前者2024年初经历裁员、核心创始骨干离职,后者因商业化进展不顺正处于裁员中。
小编在极早期文章:【原创】国内学院派人形机器人创业团队,真能复制AI四小龙奇迹???中详细阐述了占据国内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半壁江山、占据了具身智能领域绝大数融资份额的学院派教授“兼职”创业的诸多劣势;并提初一个观点:头部互联网大厂已经以投资方式入局并开始内部组建团队,后续有任何一家初创公司商业化有进展,快速入局,有钱有技术,快速收割初创公司团队人员,而目前来看大厂投资初创企业有部分原因是加深对技术以及行业了解。互联网大厂策越同样适用于产业派,产业派普遍在等待一个信号:海外具身智能算法/算法思路开源进展。在具身智能+机器人呈现出较快的操作速度,较高的操作准确性,并且达成的路径清晰且技术开始扩散后,就是众多产业大佬入局的起点。后续随着互联网大厂和产业派大厂入局,初创企业该如何应对冲击?
小编往期文章:2025年,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将实现初步商业化!有提到一个观点:若众多科技巨头入局人形机器人本体领域,对于初创公司绝对是毁灭性冲击。
如今,2024年已经结束,人形机器人入局者已从最初的创业派为主、产业派和科技大厂战略入局变为以汽车主机厂为代表的产业派和科技大厂争相高调官宣入局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
有关以汽车主机厂为代表的产业派入局人形机器人原因和现状,可查看往期文章:人形机器人赛道已挤满车企和自动驾驶行业精英,文章中有梳理15家主机厂、诸多汽车产业链厂商和诸位智驾背景行业“大牛”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创业。
全球顶尖科技大厂(谷歌、OpenAI、微软等)以及国内科技大厂(阿里、百度、腾讯等)往日都以大模型技术赋能海若投资方式入局,大模型决定了人形机器人泛化能力,是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核心壁垒。
国外科技大厂早已布局具身智能大模型方向研究(如谷歌、英伟达等);现阶段来看,国内相较于国外,在具身智能大模型具身智能领域的差距仍然较大,无论是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还是仿真器,这些关键技术主要掌握在OpenAI、英伟达、特斯拉等海外巨头手中;值的注意的是,国内大厂并没有针对人形机器人推出专门大模型,可以理解为目前国内没有一个团队真正从机器人出发,去做适配具身智能的大模型。
目前绝大多数人形机器人本体初创企业走分层端到端大模型路线,依托科技大厂多模态通用大模型赋能,自研操作小模型;并且大多数人形本体初创公司在AI层面投入极少;随着人形机器人前景逐渐明晰,这些有钱、有技术的科技大厂怎会甘心做供应商和投资者身份入局,亲自下场造人将会是终局。
如今,这种迹象已在国外顶尖科技大厂已开始入局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相信国内科技大厂也会逐步跟进,比如说走在前列的华为。
全球科技大厂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典型代表:[英伟达]和[特斯拉],两者皆大力布局具身智能赛道;[特斯拉]被称为人形机器人赛道引领者,旗下人形机器人Optimus更是行业标杆;[英伟达]从芯片和中间件层面入局,核心目的是打造底层开发生态,成为具身智能领域当之无愧最强“卖铲人”。
值得注意的是,早就被媒体爆料要入局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英伟达],黄仁勋在CES2025不断重申公司“卖铲人”定位;表示将继续与全球多家知名的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操作系统企业、AI视觉技术公司、机器人传感器制造商以及本体制造企业等携手合作,共同打造机器人生态系统。
2024年12月3日,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英伟达开始整合机器人核心键零部件供应商,甚至有计划切入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
2025年1月3日,电子业巨头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鸿海正与英伟达合作,采用后者的软件技术和硬件平台,在中国台湾南部的高雄市研发专注于服务场景的人形机器人。
小编视角:消息不可能空穴来风,谁能经得住万亿美元市场诱惑。
除了英伟达被爆出入局人形机器人本体赛道外,苹果、谷歌、OpenAI、三星等也诸多事件表明已入局,目前国内互联网大厂也有切入,后续肯定会有更多科技大厂切入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
科技大厂入局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有优势也有劣势;正如小编所说:具身智能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AI+机器人+自动驾驶的系统性学术+工程问题,各类要素缺一不可。
小编早期(9月)文章:具身智能领域初创公司,最好结局可能是被收购中,提到一个观点:特斯拉后续会是头部,后续也会有初创公司跑出,但对于国内或者全球大多数初创公司最好结局是被科技大厂收购。
整体而言,对于人形机器人创企来讲,生产出人形机器人本体并不难,通过战略合作、实现营收也不难,难在批量化生产和实现场景真正、有效应用;本次与英伟达合作的14家人形机器人企业,Apptronik、Figure AI、Agility Robotics都有官宣实现营收(仅限双足和ToB工业场景);国内头部创企智元机器人也于2025年1月6日宣布公司量产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下线,并透露将逐步交付,但还需要看后续实际落地场景。
正如马斯克在特斯拉2024年股东大会上所说,对于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原型很容易,批量生产很难,甚至不可能。
股东大会上,马斯克提到初创公司难点(总结):1)大量0-1设计,包括电机、变速箱、传感器、电力电子设备;2)需要顶尖的工程师以及技术积累;3)需要高效、节能的推理计算机;4)需要强大的AI能力;5)需要非常擅长大规模制造。
2024年11月6日,小鹏AI科技日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演讲中表示,做AI机器人比AI汽车更难,集成度要求更高,没有500亿投入做不好AI机器人。
目前科技大厂入局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仍旧处于初期阶段,还没有具体成果展示。
... ... ...
本文属于前沿部分,接下来小编详细盘点入局人形机器人本体的全球科技巨头/大厂以及目前进展,分析入局优势、劣势,以及在具身智能大模型层面研究进展;从算力、软件算法、数据、硬件(核心零部件)、工程化等多层面,盘点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卡点;并从人形机器人企业产品(进展)、硬件设施(生产能力)、产品落地场景、企业官方宣布量产时间、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等方面,盘点全球(含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现况。
... ... ...
本文内容仅展示一部分,更多详细解读,扫码加入星球,查看完整版文章:[原创]多家顶尖科技大厂,进军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并深度了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
近期精选文章:
1、黄仁勋:人形机器人在内,仅有三种机器人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马斯克:YES!!
5、马斯克:相较于软件算法,本体结构设计才是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关键!!
9、ToB、ToC or ToG,全球人形机器人产品优选落地场景梳理!
11、人形机器人构型之争:五指灵巧手 or 夹爪,双足 or 轮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