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越来越高发。
单是今年,就有好几位名人猝死:17岁羽毛球男单选手张志杰(不幸猝死在印尼赛场)、32岁韩国演员朴敏宰(11月29日在中国旅行期间猝死)……
虽然高风险群体的猝死风险更高(比如,有心脏病史、家族病史,或有熬夜、吸烟饮酒、高盐高糖饮食、久坐不动、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但实际上,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猝死,意外可能在下一秒发生。
无论是餐饮聚会、运动会或体育课上,还是在办公室、健身房、淋浴间,猝死都可能突然发生。
仔细了解以下三点,对预防猝死很有帮助。
▍哪些情况下容易发生猝死?[1,3-4]
猝死是一种突然发生、不可预见的死亡,通常在症状出现后的一个小时内发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心脏性猝死(SCD),一般来说,约占所有猝死事件的60%~80%。
下面是一些可能增加这种风险的情况:
1. 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
在高强度运动或剧烈体力活动时,心脏负荷增加(心脏需要加倍努力干活,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诱发潜在的心脏问题,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如果一个人没有定期锻炼过,或本身就有心脏问题,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就可能会非常危险,甚至可能会导致突然死亡。就像一辆车如果长时间没有保养,或本身就有毛病,突然高速行驶就可能会出大问题一样。身体也是需要慢慢适应和保护的,不能一下子给它太大的负担。
2. 情绪激动或心理压力、应激反应
强烈的情绪波动或应激反应(如惊吓、非常生气、极度兴奋、伤心、害怕等),容易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事件的风险上升。
3.睡眠或休息期间容易猝死
一些心脏病(如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等)在休息或睡眠时可能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美国心脏协会称,每年有约35万到45万美国人死于心脏骤停,其中一部分发生在睡眠中。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报告称,美国每年约有3500名健康婴儿死于婴儿猝死综合症,其中大部分发生在睡眠中。
另外,有严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睡眠时打鼾,鼾声较大且不规律,夜间频繁觉醒,有窒息或喘气的感觉)的人,在睡眠中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较高。这是因为,患者的身体会因为缺氧而变得紧张,类似于一直处于“战斗或逃跑”状态,这会让血管和心脏变得更脆弱。
4. 饮酒、吸烟或药物滥用
过量饮酒、使用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某些抗抑郁药等),会损害心脏,有时会导致心脏跳动异常,诱发猝死。
5. 饮食不当或暴饮暴食
吃太多脂肪、盐和糖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暴饮暴食也会在短时间内增加心脏负担。
6. 气温变化
极端的冷热天气,或不能适应室内外温度变化,可能对心脏病患者造成影响,增加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7. 没有及时治疗的心脏疾病
冠心病、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治疗和管理,可能会增加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猝死,是什么病引起的?[3-6]
心脏性猝死(简称SCD)通常是由心室颤动(VF)引起的。大多数病人在发生心室颤动之前,会先出现一种叫室性心动过速(VT)的情况,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变成心室颤动,最终导致死亡。
心脏性猝死主要是因为一种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病引起的。研究发现,70%~80%的成人心脏性猝死是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缺血性心肌病(ICM)引起的。
而且,有20%~25%的冠心病患者,心脏性猝死是他们第一次发病的症状。
发生过心肌梗死(简称MI)的人,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比正常人高4~6倍。
医脉通心血管健康俱乐部欢迎你
<加入社群、获得帮助、相互支持>
群内公益活动包括:专科医生答疑、营养师饮食指导、免费线上问诊,每日健康科普更新;
进群方式:扫码添加下方小助手,报疾病名称,小助手拉您进相应社群;
和医脉通一起守护健康,欢迎您的加入!
欢迎扫码进群
▍为啥平时身体健康的人,会突然猝死?[7-8]
以下几个原因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1. 隐匿性心脏疾病
有些心脏疾病在日常体检中不容易被发现,如遗传性心律失常(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等)、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畸形等。很多人以为自己很健康,其实可能存在“隐形的”心脏疾病。
演员高以翔的猝死案例(确定为心源性猝死),曾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其实,可能与突发性的心脏事件有关,当时他正在进行剧烈运动,引发心律失常或急性心肌缺血等,而这些情况在平时的常规体检中可能未被发现。
2. 心电图异常
有些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平时可能没有症状,只有在特定诱因下才会发作,导致猝死。
3. 急性心肌缺血
冠心病患者在未确诊的情况下,突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脏骤停。
4. 电解质失衡
电解质的平衡对于正常的细胞功能和器官系统的运作至关重要。一旦失衡会破坏这些基本功能,导致细胞无法正常工作。
如低钾血症(钾水平过低)或高钾血症(钾水平过高)等电解质异常,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引发猝死。
心律失常
是指心脏跳得太快、太慢或不规则。正常情况下,心脏有一个规律的节奏,但在心律失常时,这个节奏会被打乱,可能会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影响全身血液供应,让心脏“罢工”,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心律失常的症状包括心悸、头晕、胸痛、呼吸困难等。
5. 突发性应激
突发的剧烈应激反应(如惊吓、意外等)可能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诱发心律失常。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应激性心律失常”。
著名案例之一是2004年印度洋海啸期间的报道。海啸引发的巨大恐慌导致很多人出现了急性应激情况,其中一些人由此发生了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这是因为,极端的应激反应会导致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进而影响心脏电活动。
另外,还有一种叫“心碎综合症”(应激性心肌病)的情况,通常是由于极度情绪应激(如丧亲、重大意外等)引发,表现为一过性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类似心肌梗死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时也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所以,情绪和心理应激对心脏健康有重要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务必要学会管理和应对压力。
▍小结
心脏性猝死,经常在没有明显先兆的情况下发生,所以预防和早期识别高危人群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有猝死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家族史、既往有心脏问题等),定期进行详细的心脏检查,可以帮助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从而采取预防措施或进行及时治疗。
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可以提供详细的心脏功能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但是,不必时时担忧猝死风险,因为过度的焦虑和担忧反而可能对心脏健康不利。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和适当缓解压力,对心脏健康同样重要。另外,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遵从医嘱进行定期检查和随访,也是确保心脏健康的重要步骤。
▍往期文章
◇ 血脂降至正常值,瑞舒伐他汀可以减量或停药吗?专家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