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届【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入围作品:安集海的浪花II黄健柏

文化   2025-01-25 05:00   江西  

点击上图,查阅征稿通知


安集海的浪花

黄健柏


朋友:你看过大海么?那宽阔的海面,汹涌的波涛,连天的巨浪,让人感到震撼,仿佛身处战场周围响起了催人奋进的战鼓。风平浪静时,站在海边依然可看到那排排的浪涌,托着蓝白相间的浪花,往你的脚下推过来,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前几年去海南三亚,小住在一个叫唐伯虎的临海三层楼的小宾馆,在房间里都能听到海浪声。从一楼向外走几十步,就到了海边,极目望去,海天相连,海浪不断有规律、有节奏地一排排涌向岸边。不是无风不起浪么?怎么风和日丽也涌浪不断。前面一排托起蓝白相间的浪花缓缓冲向岸边,只听得“哗”的一声,那些撞碎的浪花,变成无数的珍珠又回到海里;紧接着后面一排又撞上来,又是“哗”的一声退了回去。就这样周而复始,丝毫没有要停下的意思,赤着脚的我们捡起各种各样的贝壳和海螺。我想所有人到了海边,都是这般感受和体验吧!尤其是到了夜间躺在床上,彻夜都可听到那不绝于耳的海涛声,就像无数的浪花在齐声哼鸣:大海呀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走遍天涯海角,总在我的身旁。


已经过去很久了,还会想起那个海边。也许你会说:“这有啥稀罕的,如今交通与通讯这么发达,谁还没有见过大海呢?”没到过海边,电视上也总该看到吧。但有一个海你肯定没有见过,那就是安集海;你们更没有见过的,就是安集海那美丽多彩又神秘奇特的浪花。

什么?你说的安集海在哪里?它真有那美丽而神奇的浪花么?是的,这些浪花年复一年地在安集海砰訇澎湃。但是很遗憾,一般地图上找不到安集海这个名字,知道它的人也太少了,让我带领你们进入这神奇的丰富多彩的有史诗般经历的安集海。


时光追溯到1949年秋,王震将军带领十万官兵开进新疆,与在新疆和平起义的十万官兵组成了近二十万的解放大军,驻扎在新疆各地。紧接着这些人的衣食住行成为了当时最大的问题,于是全体官兵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原上安营扎寨,开荒种田,肩负起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重任。这些扛枪的军人们成了驻扎在边疆的战斗队、生产队、工作队,在天山南北展开了向荒原要粮、要棉的大生产运动。这支由王震将军率领的队伍,从南泥湾一直战斗到新疆,开辟了更大的南泥湾。他们战酷暑、斗严寒,历经千辛万苦,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终于在荒原上建起了许多新的城镇,使万亩荒原变良田,沙漠戈壁变绿洲,完成了由屯垦戍边到铸城维稳的重任。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还要从中东等国进口棉花,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军垦人开始在新疆北部试种棉花并获得成功。由此打破了新疆北部不能种植棉花的禁忌,棉花种植随后在各师、团顺利展开。经勘察在沙湾县西部有大片冲击平原,于是一批军人来到了这片古时被称为“安乞哈亚”的地方,“安乞哈亚”在蒙古语中原意为“挖药的地方”,后经历代译者的变音,如今被称为安集海。他们在这片荒原上,掀起了开荒造田的热潮。自1955年起,开发安集海,建设中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吹响了棉花大面积种植的号角。哦!原来安集海不是海,也没有海!这片原始的古海,历经了上万年的变迁,变成了一片荒原。安集海,你的浪花在哪里?


新华社1956年6月14日电:

新疆军垦生产建设部队,正在准噶尔盆地南部边缘的安集海地区,兴建一个大型国营农场,这个农场共有四十二万亩土地,其中耕地面积三十二点七万亩。这个农场将在1957年内完成建设工程,百分之五十至六十的土地将种植棉花。


1956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的这则消息,随后新华社将这篇电讯稿辑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这吹响了向安集海垦区大举进军的冲锋号,这片古时挖药的地方,经过军垦人的奋斗,正加速变成了石河子垦区、乃至全国最大的粮棉基地。


曾经有诗人赞颂安集海的太阳,也有诗人赞颂安集海的沙枣花,但在我心里,最美的还是安集海的浪花。


金夏七月,骄阳似火,千里麦浪,一片金黄,在微风的吹动下,起伏的麦浪,随风起舞,如同大海的波涛,那千千万万个沉甸甸的麦穗,就像千千万万个倒挂的金钩,这不就是安集海的金色浪花么?


在麦田的旁边,是一望无际的棉田,一直伸向遥远的天边,如同绿色的棉海。也有诗人赞叹到:“棉苗远上白云间,一片碧绿万顷田,军垦人不怨杨柳,春风早已过天山。”在这一望无际的棉海中,亿万株棉花顶着北纬45度的骄阳,盛开出黄、白、粉红色的花,这不就是安集海的彩色浪花么?到了九月底,亿万株棉花开始吐絮,采棉机像军舰一样在棉海里穿梭,雪白的棉花张开了笑脸,好像在说:“又是一个丰收年,我们是世界上最好的棉花,快把我们带回家吧。”这不就是安集海的白色浪花么?


到了10月,安集海的辣椒成熟了,整个安大桥下面的戈壁滩成了天然的晒椒场,垦区人民把鲜红的辣椒铺天盖地的晒在大地上,远远望去像一片红色的海洋。旁边312国道上路过的人们无不为之惊叹并纷纷拍照,网上疯传着晒椒场的照片,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这不就是安集海的红色浪花么?


啊!美丽的安集海,你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尽管展示出来吧!在安集海南面的大山里,有一条千百年来无人知晓的安集海大峡谷,近年来被探险者公之于众。经过融雪河流千万年的冲刷和下切,形成了这雄伟壮观、多彩斑斓的大峡谷。一面是高高隆起的天山冰峰,一面是鬼斧神工的天然峡谷,人类置身其中,瞬间就显得那样渺小。转过身来,面对碧波万顷的良田,几代人艰苦奋斗创建的绿洲,军垦人用双手实现了这沧海桑田的巨变,又显得是那样的伟大,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几代人的芳华。使得千年的丝绸之路得以重现并延续到更远的远方。正是兵团人连绵不绝的薪火相传,承载了对未来的希望,共同铸就了这绿色的丰碑。正是“冰山雪峰融碧水,沙漠瀚海变桑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当年在军垦人拉起第一犁的旁边,竖起了一个木牌,上面写着“拉起你的双手,戈壁滩上盖花园”。这就是最初的梦想,这些没有见过大海的扛枪的汉子们在天山南北新建了许多安集海这样的绿洲,那些绿色的海洋里漂浮着美丽而神奇、多彩而迷人的浪花,这就是安集海的浪花,它是兵团的人创造奇迹的缩影。在短暂的时期内,百十个花园城镇在天山南北拔地而起,石河子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00年,石河子市被联合国命名为“人居环境改善良好范例”;2002年,又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从戈壁滩上盖花园,到正式成为花园城市,完美诠释了由梦想到现实的辉煌,有诗为证:


“万年冰山雪峰,千年丝路交融,百年边塞风烟,而今军垦新城。”


我们赞美白杨,是为了赞美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我们赞美胡杨,是为了赞美人们坚韧不屈的性格;今天我们赞美浪花,是为了赞美兵团人在这边热土上的丰功伟绩,是为了赞美那些为了新疆和兵团的建设,千里迢迢背井离乡的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为新疆和兵团更大的发展,为一带一路的畅通和繁荣贡献着我们的一切。


作者简介

黄健柏:1965年上高中,文革后上山下乡至第八师安集海农场,期间去上海电子技术培训,获得中国电子学会会员继中国初级电子技术员。在农场一直工作到退休,期间有向广播电台、电视台文章投稿发表并获奖。目前正在撰写大型自传式散文回忆录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点击下方链接,查阅征稿通知)

第7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截稿日期:2025年2月10日


第六届“长江杯”《中国当代汉诗精选》大赛征稿通知

投稿邮箱:hrwxj06@sina.com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李洪华   冰耘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执行编辑:周嘉琪  
  法律顾问:戴    斌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欢迎  投稿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国际诗歌网
欢迎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