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届【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入围作品:父亲真怪II蒋一成

文化   2025-01-24 05:00   江西  

点击上图,查阅征稿通知


父亲真怪

蒋一成


父亲去世将近二十年了,我总感觉有些异样,他的影子、他的魂灵仿佛一直缠绕着我。在我的记忆深处,在我的梦境之中,乃至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的存在。


父亲在世时,我就觉得他有些特别。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地主阶级家庭(祖父家原本拥有好几百石谷田,可在解放前的一两年间,变卖得只剩下一二十石谷田了),却成为了共产党的农村基层干部,而且对他那份看似来之不易的“工作”格外眷恋。


据二叔讲,临近日本投降的前四个月,父亲被日本鬼子抓去做挑夫。由于愤恨日本鬼子的暴行,不到两个月,在地下共产党员赵锦堂的帮助下,他从离家几百里的军营逃了回来,开始从事地下工作。解放后,他当上了农会主席,参与了土地改革,不久后便加入了党组织。


刚解放的时候,作为农村基层干部,父亲就在思考,家乡有近两百亩山地,一百二十多亩水田,还有四五十亩旱地,为什么却养活不了那五十来口人呢?为什么下不了几天大雨就会遭受水灾,致使水土大量流失;晴不了十天、二十天就会发生旱灾呢?只要出现水灾或者旱灾,人们就不得不外出讨米逃荒。他认为,原因在于山塘太少,山上的树木太过稀疏。在家乡,由于山多,常常引发山洪,山洪裹挟着泥沙,冲淹庄稼,冲毁稻田。于是,他决心变水害为水利,带领大家兴修山塘,让大雨时的山洪乖乖流入山塘,干旱时再将水放出,用于灌溉稻田和庄稼。他还开始构想栽种杉树、油茶树等多种能够防止水土流失的树木的画面,设计家乡水利建设的美好蓝图。就这样,兴修山塘的规划应运而生: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新修九口、扩修五口、整修十一口,总共二十五口山塘;并且规划出北山栽种杉树、南山栽种油茶树、东山种枣树林、西山建板栗园等等。当时,一没钱,二没挖土机,劳力也只有一二十个。他却没有考虑,这十年的持久战,人们是否能够忍受,大家会不会同意。也许是乡亲们不想再过那种饥肠辘辘、衣不蔽体、流离失所的生活了,竟然在他的带领下,积极地投入到兴修山塘、栽种树木这场耐力与持久的战斗之中。


父亲真的很奇特,他为什么要实施这种马拉松式的艰辛计划呢?难道是为了政绩吗?不是。解放初期,父亲受命带队前往海南筑路修桥。由于工作积极、石工技术娴熟、组织能力出众,他被要求留下担任刚组建的桂林路桥公司某队的队长。在桂林,他租好了房子,购置了齐全的家具。当他回家接家人的时候,乡亲们请求他留下来继续带领大家开展兴修水利的持久战,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欣然前往桂林辞去队长职务,回到家乡继续担任农村干部。修筑湘黔铁路时,父亲受命担任面铺人民公社民工大队的大队长,带队前往芷江修铁路。同样因为工作积极、具备组织能力,铁路修好之后,组织决定让他留在铁路局工作。可是,想到家乡的山塘还只修好大半部分,他婉言谢绝了组织的安排,毅然回到家乡担任大队干部。修建渣滩电站时,他又一次受命担任面铺人民公社民工大队的大队长。依旧是因为工作积极、组织能力强,电站修好之后,渣滩工程指挥部的领导打算把他留在电站工作。然而,想到家乡的山塘尚未完全修好,他再次谢绝了组织的安排,决然地回家当大队干部。


这些辞职回家的事情鲜为人知,就连我母亲都不知道,和他一起外出的民工也只知道他在工地上经常被评为先进,却不知道他辞职回家的事。我也是在参加乡干部招聘考试之后才知晓的。当我得知自己的文化考试成绩在郊区名列第一,凭借自己市级三好学生以及老大队干部子女的身份,我认为只要他——这个被当时的乡干部誉为德高望重的老大队干部出面协调关系就没问题。当我请求他帮忙时,他就告诉了我这些事情,并且说道:“要相信党委、政府,就算没有被聘用,在农村同样大有可为,你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学习一项专业技术,成为一个专业户,为大家起到一个致富的带头作用。”我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了,最终因为没有农村工作经验,我在乡干部招聘中落聘了。大哥和二哥知道父亲不愿出面帮忙说情后,说,别再抱什么希望了,当年人家驻队干部指名照顾他儿子的招工指标,他硬是一个个地让给了其他孤儿和社员。父亲真的很奇怪,不为自己考虑,难道也不该为子女想想吗?


父亲处理问题、调解纠纷时实事求是,不偏不倚,谁犯了错,他都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来,给予严厉的批评,因此也遭到过别人的怨恨和诽谤。但只要他在职,不知为何,大家总是找他调解纠纷、处理问题。

真的很奇怪,就是这样一个爱批评人的人,却有着一颗仁爱之心。在狠抓阶级斗争的年月,谁也想不到,他会极力阻止对非恶霸地主进行武斗。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一个冬天来临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夹袄送给了土匪(已被枪毙)的孩子穿。家里人劝他不要这样做,他却说:“土匪有罪,罪不可赦,但他的儿子并没有过错,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被冻死。”因此,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个别被他批评过的人,借此上纲上线,说他为什么对地、富、反、坏、右抱有怜悯之心,因为他本身就是没落的地主,是投机革命者。他被认为参加地下工作是别有用心,被关进了大队的土监狱,还被要求写反省、交代材料,因为拒绝书写,他被用一个手指和一个脚趾吊起(这就是所谓的“吊半边猪”),整整一天,他却始终不肯写。但不到半年,组织上又为他平了反,让他继续担任大队干部。也许是出于对党的无比信赖,也许是对党的无比忠诚,也许是他改变家乡山山水水的愿望还没有完全实现,他不顾亲友的劝阻,又当上了大队干部。就在他被停职审查期间,本大队有一名青年考上了航空军校,校方来进行政审调查,有的干部说那青年的父亲是“地下黑包头”,他却说:“包工夫投了资,本来也不算错,再说,父亲是父亲,他本人的表现还不错,应该让人家读书。”可他的话在当时不仅没有起到作用,反而引火烧身。


更让人难以捉摸的是,他这个为大队、为生产队尽心竭力的人,在八零年的时候,仅仅听说外地在试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他认为家乡的山塘基本修好,水利问题基本解决,也可以试行联产承包制,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发家致富,于是他就在全公社率先搞起了责任制。当年粮食增产了,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然而他却被认为是在搞分田单干,受到了党内纪律处分,并被迫提前退休。


父亲是在下雪天去世的。临终时,我愈发觉得奇怪,不知怎么回事,他一直在重复着几句话:“要搞好封山育林,要管好山塘水库,要宽容正直待人。”紧接着便是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最后一次,正当我为他盖被子时,他又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恰好被我全吸了进去,而他却再也无力吸入新的空气。


父亲去世快二十年了,每当人们遇到我们兄弟姐妹时,总会忍不住说,他是一位敢想敢干、敢爱敢恨、大公无私、敢说直话的好干部。我还能说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呢?就写这些文字,聊以祭奠父亲的英灵。让他的影子、他的魂灵不再缠绕我。


作者简介

蒋一成,名迪映,号映慈,笔名松山乂夫,湖南邵阳退休高级教师,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会员,《诗路》文学杂志特约作家、诗人。新闻、论文、诗词散见于各级报杂、电视台、网络平台等,诗词、论文多次获奖。出版专著《汉字笔画探析》、《汉字字元探析与字元码研究》等。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点击下方链接,查阅征稿通知)

第7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截稿日期:2025年2月10日


第六届“长江杯”《中国当代汉诗精选》大赛征稿通知

投稿邮箱:hrwxj06@sina.com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李洪华   冰耘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执行编辑:周嘉琪  
  法律顾问:戴    斌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欢迎  投稿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国际诗歌网
欢迎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