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届【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入围作品:镌刻在心底的年味片段II崔笼霞

文化   2025-01-29 05:00   江西  

点击上图,查阅征稿通知


镌刻在心底的年味片段

崔笼霞


年味是什么?


在记忆深处,年味是入腊月后耳畔不时响起的鞭炮声声;年味是随着人流置办年货的那份幸福体验;年味是母亲忙碌的身影与袅袅不绝的炊烟;年味是童年里的那口大锅,曾飘来让人垂涎欲滴的阵阵肉香……往事悠悠,那镌刻在心底的年味片段跨越时空恍如昨天。


(一)那些面食

小时候过年,母亲总是要做很多面食的。在那物资贫乏的年代,家里没有饼干,没有鱼虾,也没有什么水果,好像那时候,面食是一家人过年必备的食品“主力”。如蒸馒头、炸油饼、炸面花等,这些家常的面食,给我童年留下了美味的记忆。


因为人多,母亲总要发大盆小盆的面,为的是多蒸些馒头。记忆里,她有使不完的劲儿。她撸起袖子,把发好的面从盆里扒出来,放在案板上,然后她躬身一遍遍用力地揉着面团,直到面团里的气泡被揉得来回躲藏才肯罢休。然后,她把面块搓成一条蟒蛇状,用刀切成大小均匀的剂子,再用手团成一个个圆状生坯。她把笼篦放上,铺上笼布,等水沸腾,挨个放生坯,彼此间留一点缝隙,大约几分钟后,盖上笼盖。紧接着,母亲把一块湿了的白纱布叠成橡皮状贴在笼盖上——大抵是这块“橡皮”由湿变干也就预示着馒头可以出锅了。


大约半个小时后,纱布干了。她掀开蒸盖儿,左右松动两下散散热气儿,再放置一边。但见她麻利的双手移动一个个馒头以免粘着。烟雾缭绕中,我看见一个个圆鼓鼓的白蒸馍,瞬间令人欢悦啊!她把馍放入干净的簸萁里,放凉后再放入柜子。然后,她继续变着花样蒸,如菜包馍、豆馅馍等,直到把一方小柜子装满,够吃些时日,方才罢休。


有时,她也会把醒发好的面团,在案板上擀薄,案板自然被铺满了。她用刀横切切竖切切,切成不太规则的四边形,再用筷子挟起小面块上下左右各一挤,遂成了花瓣,再放油锅里炸,于是变成了香喷喷的面花。母亲信佛,这些面花基本上是作为供品,来供奉各路神仙的,为此她虔诚地忙碌着。当然,供奉完神灵,这些面花最终还是被嘴馋的孩子们一个个吃掉了事。


(二)煮肉

那时候,家里院子大。每逢过年,大人们总会在大榆树旁临时筑起锅台煮肉。那些废弃的木头、修剪的树枝都可作为燃料。熊熊的烈火舔着锅底,但见大骨头和数块红白相间的五花肉挨挨挤挤浸泡在漂浮着五香大料的沸水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肉色也一点点由深变浅,依稀有香味丝丝缕缕地飘入鼻孔,馋嘴的孩子,围着锅台,咂巴咂巴小嘴,默默咽下口水,眼睛紧盯着锅里的情况。


香味越来越浓了,整个小院都是香的。料想,街坊邻居遁着香气都能猜中是哪家煮肉了。


沸腾的水,离不开关注它的孩子时不时有意添的一把柴,于是火势更猛烈。每每这时,大人会笑着提醒:“行了吧,小火慢炖才香,不能急哦!”


我曾是添柴的孩子。为吃块熟肉或啃大骨头,我围着锅台安安生生大半天了。


母亲大约是看出了我的心事。她抄起筷子朝锅里的肉块一扎,如果肉煮熟煮透了。她会借助筷子沿着锅底把肉推出水面,用手撕掉一小块,再微笑着放进我嘴里。我吸溜着,吐着气,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她一脸笑意看着我吃,好像她也尝到了美味。


啃骨头也是我所惦记的。每每煮好肉,母亲还会捞起一块骨头给我吃。美食面前谁还在乎手是否干净,反正接过来就是双手抓着吃。先咬骨头表面的一层薄薄的膜,再啃关节处翘起的肉丝,此处是啃骨头的难点。瘦肉都藏在关节的凹陷处,肉是啃不净根本啃不净的。往往我还会用手去抠,抠一点是一点,反正浪费了多可惜啊!如此一番下来,我的嘴上、脸上、手上全都是黏糊糊亮光光的一层薄油。


我这才想起门外的小狗,于是又把啃下的骨头分给了小狗,它也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和满足。


奇怪,那时候的肉咋那么香呢!


(三)写小春贴

每每春节,我也是家里的小帮手。当然,主要在我感兴趣的地方去发挥到极致。


比如说写小春贴。门前的对联是集上买的,五福临门的大对联,看上去给人喜气洋洋的红火之感。门画是中国古典人物,如张飞和关羽,作为历史上英勇善战的名将,他们的形象威严勇猛,被人们视为守护家园的守护神,故常常被贴在大门上。


其实,过年图的是喜庆。还有许多“杂处”要贴春贴。我记得门前要贴“出门见喜”;大门后要贴“小心门户”;屋檐下要贴“满园春光”;厨房里要贴“小心灯火”;大榆树上要贴“树木兴旺”;猪圈里要贴“六畜兴旺”;粮仓上要贴“五谷丰登”;床上要贴“身体健康”等小春贴。


这些小贴,从我会写毛笔字开始,便在每年春节前抓起笔歪歪扭扭地写起来。母亲并不嫌弃我的字,反而夸赞我布局合理,字体美观。腊月二十八前后,待我一张张写好,晾干,哥哥会帮我一起忙活起来。他在前面刷面糊,我便选对应的一张认认真真地铺平贴上。这对于一个从没接受过书法指导的孩子来讲,那是莫大的荣耀啊!


以新年的名义,用毛笔书写,给家里的每个地方,送一句祝福,现在想想多么有仪式感啊!这承载着我们朴素期待与美好愿望的小春贴,陪伴我走过了少年时代那些辞旧迎新之际弥足珍贵的好时光!


又在岁尾,我买来一打描红春贴,趁兴在夜晚灯下泼墨抒写,童年的记忆被缓缓打开……


时光变迁,父母已不在,小院也已建成时尚小楼,那萦绕在心头的一幕幕幸福美好的旧时画面,浸润了家人浓浓的爱意,成为我童年记忆里最为温暖醇香的底色。


今夜, 就着一窗灯火,我在旧时年味里打坐。是回忆,是思念,是传承……那一帧帧温馨美好的片段,闪烁着迷人的光晕,也让今天的我去爱这热辣滚烫的人间烟火。


朝朝暮暮、岁岁年年。辞旧迎新,我爱这人间值得。


作者简介

崔笼霞,笔名幽兰,教师。河南散文学会会员,河南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郾城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有散文、随笔、小说等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另有作品发表《作家导刊》等网络平台。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点击下方链接,查阅征稿通知)

第7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截稿日期:2025年2月10日


第六届“长江杯”《中国当代汉诗精选》大赛征稿通知

投稿邮箱:hrwxj06@sina.com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李洪华   冰耘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执行编辑:周嘉琪  
  法律顾问:戴    斌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欢迎  投稿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国际诗歌网
欢迎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