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届【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入围作品:寒地中年味的储存密码II李玲

文化   2025-01-22 05:00   江西  

点击上图,查阅征稿通知


寒地中年味的储存密码

李玲


小时候总是期盼过年,因为过年有肉有糖吃有新衣穿。长大后,过年时总是想念那一壶烈酒、一盘大葱、一碗“臭大酱”的日子,因为在那简单的快乐中充满了妈妈的味道。


时至今日,辽河口人家过年仍沿袭着传统的习俗,那是一种对往昔岁月的敬重与怀念,也是对地域文化的执着传承。节日的喜庆氛围,深深蕴藏在独特的储存方式里,这些储存方式犹如密码,解锁着辽河口人对年的独特情感与记忆。


当凛冽的寒风开始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肆意呼啸,辽河口人家的院子里便热闹了起来,一场与寒冬的默契合作正在悄然进行,家家户户都投入到这充满人间烟火韵味的准备之中。


一座座农家小院宛如大自然馈赠的天然冰箱,质朴且实用。总会有几个特别的储存器具,这种天然的储存条件,是东北寒地年味储存密码的起始数字,是东北地域特色的体现,是辽河口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开端,也是迎接新年的无声伙伴。瞧,那一个个大大的缸安静地待在角落里。这缸可是腌酸菜的好帮手,它有着厚实的缸壁,粗糙却坚实,像一位父亲般质朴的东北老农,沉默而可靠。


辽河口人腌制酸菜的方法极为讲究,选上颗大饱满的白菜,去除残叶后,一层白菜一层盐的码进缸里,盐量要恰到好处,多了太咸,少了容易坏菜。白菜装满缸后,再压上一块大石头,那是从村边小河里搬来的河卵石,久经流水打磨,光滑而沉重,每一块都像是岁月的使者,沉淀着辽河口人家的生活智慧,见证着白菜的蜕变。最后,注入适量的清水,让水没过白菜,静置于寒冷的院子角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低温和盐分的作用下,白菜慢慢发酵,缸里微微散出的酸味,混着寒冷的空气,在院子里弥漫开来,这股独特的味道,就是年味的先声。


杀猪宰羊在辽河口一带过年的习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肉食,更是一项具有浓厚仪式感的活动,成为邻里之间相互帮忙、交流感情的良好契机。猪羊的饲养,是一家人辛勤劳动的成果,它们自然生长,凝聚着农家的心血。猪杀好后,猪肉的处理方式多样,一部分新鲜的猪肉会被用来制作各种美味菜肴,如红烧肉、汆白肉、猪肉炖粉条等,这些菜肴都是东北年夜饭桌上不可或缺的。而剩下的猪肉则会被精心腌制、熏制或者冷冻起来,成为整个冬季以及过年期间的重要肉类储备。记得我家在农村“下放”时,家里每年也要杀一头猪,那时的猪是自然生长,长不大。不过,看杀年猪有点血腥残忍,母亲悄然抹着眼泪把小妹们关在屋里不让她们看。


地窖,是辽河口寒地储存年味的又一重要密码。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地下空间,却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宝藏库。顺着梯子下到地窖里,一阵凉意扑面而来。这里储存着大白菜、大葱、土豆、萝卜等各种蔬菜。地窖的墙壁被修整得光滑,防止泥土掉落。新鲜的蔬菜被整齐地堆放在里面,依靠着地窖恒温恒湿的环境,在寒冷的冬天保持新鲜。它们像是冬眠的小动物,等待着新年的餐桌将它们唤醒。


在辽河口人家,储存粮食也有自己独特的工具和方法。常见的一种储粮工具是粮囤。粮囤多是用柳条或者芦苇编织而成,编好的粮囤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底部宽,上部窄。在储存粮食之前,人们会先在地上铺一层防潮的东西,比如厚厚的干草或者塑料布,然后将粮囤放置其上。粮食收获后,从粮囤的顶部倒入,装满后,在粮食表面覆盖上一层塑料薄膜或者麻袋片,再用绳子将粮囤的口扎紧。粮囤编织的缝隙既能保证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通风,又能防止粮食大量受潮。


还有一种传统的储粮器具是木质的粮柜。这种粮柜通常是由厚木板打造而成,结构牢固。粮柜的内部空间宽敞,有不同的隔层,方便分类存放不同种类的粮食。在存放粮食之前,会将粮柜彻底打扫干净,确保干燥无虫蛀。然后把粮食倒入粮柜,为了防止粮食生虫,有时会在里面放入一些驱虫的东西,比如花椒或者干辣椒。这些调料散发的特殊气味能够驱赶害虫,保护粮食的安全。


粘豆包、冻豆腐和冻梨,这些极具东北特色的食物是打开年味储存密码的独特符号。粘豆包象征着团圆与传统,它的制作过程需要一家人齐心合作,其粘糯的口感和丰富的馅料,每一口都散发着家的温馨。冻豆腐的蜂窝状结构,使得它在烹饪时能吸纳丰富的汤汁,它寓意着包容与吸纳,也体现了辽河口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冻梨则有着苦尽甘来的寓意,也是我的最爱,其独特的冻后再解冻的食用方式,给味蕾带来冰爽酸甜的刺激,让人回味无穷。这些食物在寒冷环境中的储存方式,是辽河口寒地年味储存密码的特色部分,它们以独特的口感、寓意和储存方式,成为辽河口年味不可或缺的元素。


雪堆,这一特殊的储存“工具”,就像大自然为辽河口人家准备的绝佳保鲜盒。那洁白无暇的雪,像层层轻柔的棉花,轻柔地包裹着冻肉、冻鱼。那些冻鱼像是被封印在冰雪城堡里的银色精灵,冻肉则像是等待唤醒的冰雪宝藏。当要准备年夜饭时,从雪堆里挖出一块肉,肉上还带着冰碴儿,恰似披挂着一身晶莹铠甲,新鲜得仿佛刚刚从集市购回……


在那冰天雪地的院子里,人们忙碌的身影在一个又一个储存器具之间穿梭着。


辽河口人家过年时的年货储存习惯,是地域文化与生活智慧的完美结合,其密码不仅仅包含物质层面的东西,还深深镶嵌着人情世故与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大年等,都是在传承一种家族文化、地域文化。传统习俗是年味储存密码中的文化基因,从大院子里的各种储存器具,到杀猪的传统仪式,再到地窖的巧用、粘豆包的制作以及冻豆腐和冻梨的独特吃法,每一个环节都展现出辽河口人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传统习俗的坚守。它们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将东北寒地的年味永远地保存在人们的心中,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只要这些习俗还在,年味就不会消失。


辽河口寒地中年味的储存密码是一个复杂而美妙的组合,辽河口人家过年沿袭的这些传统,不仅仅是习俗的延续,更反映了东北这片土地上人们的质朴与执着。在这个快速发展、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这种传统的坚守仿佛是一块宁静的港湾,让东北人在其中找到归属感和文化的根。它也像是一首古老而悠扬的歌谣,在现代的喧嚣中,唱出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每一个新年都充满着浓郁而独特的东北风情。


作者简介

李玲:祖籍广东省梅州市。现任盘锦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盘锦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过去有多远》《走过那片芦苇荡》《辽河情》《向远方》。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点击下方链接,查阅征稿通知)

第7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截稿日期:2025年2月10日


第六届“长江杯”《中国当代汉诗精选》大赛征稿通知

投稿邮箱:hrwxj06@sina.com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李洪华   冰耘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执行编辑:周嘉琪  
  法律顾问:戴    斌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欢迎  投稿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国际诗歌网
欢迎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