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届【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入围作品:电视机II王家臣

文化   2025-01-23 05:00   江西  

点击上图,查阅征稿通知


电视机

王家臣



从八十年代至今我的家里拥使用过6台大大小小、薄薄厚厚、宽宽窄窄的黑白、彩色电视机,价位也是由低到高,300元、800元、2800元、4000、7000元不等的价格。

记忆里印象最深有三台:第一台是现在正使用的。这一台电视机是我家中最薄最大最贵的家用电器之一,34英吋大,目前是几乎天天“休息”,隔三差五开一次“预预热”,“过过电”,节目也是打开央视13套看看新闻,偶尔打开央视8套看看电视剧,或河南卫视44频道看看戏曲节目。这也算是发挥到淋漓尽致了。

第二台即黑白机。大约是我参加工作五年后的1985年8月的一天,心血来潮,考虑到怕父亲退休在家务农的寂寞,为了解除父母二老一天劳苦的疲劳,花了近300元在县城百货大楼买一台14吋黑白电视机,当时路远村偏,不方便购买县里统一安装的收视信号锅,收台凭两根机带小天线,完全抽尽四周旋转,但效果明显还是小星星、小雪花,简称“六月雪”,就这样老两口每晚依然坐在小板凳上看新闻,听预报天气。

第三台是1986年春节前买的。也是我结婚前一年,为了达到婚姻标配当年时兴的“三转一彩”(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彩电),下决心又购置一台凯歌牌18吋彩色电视。买这台电视机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首先是缺钱,咋办?我在农村信用社西村营业所,通过熟人报批低息贷款500元,自己又拿出一个月36元的工资添上,通过爱人家亲戚托人从内部渠道买来的(说白了就是“开后门”)。

结婚那天看号是10月1日,举国同庆,我老家的小山村子这一下沸腾了,从南头到北头,从沟底到沟堰上,从本村到邻村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她们不是为我结婚而庆贺,而是为全村唯一这台彩电到山村进农家高兴,都是围绕着这台稀奇“玩艺”摸摸看看而来的,尤其晚上,小砖土屋里人满为患,仅有7平方米的空间,实在站坐不下,且把我用钢管、三角铁特焊制的婚床床沿的三角铁都坐弯个窝,穿了一天姐姐买的皮鞋在床底下也不见了,心想这个人不是不文明拿走了,而是图个婚庆看彩电的吉利罢了。

第二天我专门用一根长竹杆架上天线送上房顶调转好方向,然后把竹杆用“巴踞”固定在房山墙上,简易的天线也能产生良好效果。到了傍晚把彩电搬到院子满足父老乡亲能看上电视的愿望,至到夜深人散才搬到屋里。这场景足足服务了一个礼拜。

如今,新时代下,科技发达,信息畅通,手机握在手,知晓天下事,故家家户户的电视机用上排场的少了,“长眠”的多了......


作者简介

王家臣,(笔名印象),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人。中共党员,市级道德模范、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曾任县国税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从税务系统三级高级主办工作岗位上退休。现为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渑池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点击下方链接,查阅征稿通知)

第7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截稿日期:2025年2月10日


第六届“长江杯”《中国当代汉诗精选》大赛征稿通知

投稿邮箱:hrwxj06@sina.com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李洪华   冰耘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执行编辑:周嘉琪  
  法律顾问:戴    斌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欢迎  投稿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国际诗歌网
欢迎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