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庐江进士考

文摘   2024-12-15 06:30   安徽  
《光绪续修庐州府志》记载,清代庐江进士21人。今人鲁胜宝编著《合肥登科录》收录清代庐江进士27人,高峰著《合肥历代进士》22人。今综录之,实有文进士26人、武进士4人。其中,兄弟进士有文献堂宋元徵、宋衡兄弟,刘元标、刘礼章兄弟,章炜、章琼兄弟。
1、王凤鼎,字内实,号冶山,江南庐江冶父山人。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举人,四年联捷登丁亥科进士,二甲第25名。顺治六年(1649年),王凤鼎倡导县人联名呈文,要求参照合肥县赋役成规,予以减轻,知县上报庐州府,获批奉行。是岁,全县省白银三万余两,官民皆喜。官至工部主营膳司事。顺治十三年(1656年) ,参与编纂《庐江县志》十卷。著有《雪堂集》若干卷。(《江南通志》、《康熙庐江县志》、《嘉庆庐州府志》 、《光绪庐江县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2、宋元徵(1644-1706),字式虞,号鹤岑,江南庐江人。清圣祖康熙十六年(1677年)丁巳科举人,二十七年(1688年)登戊辰科进士,二甲第28名。任山东夏津县知县,升刑部郎中。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祀乡贤,入祀夏津县名宦祠。(《江南通志》、《康熙庐江县志》、《嘉庆庐州府志》 、《光绪庐江县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3、宋衡(1654-1729),字伊平,号嵩南,江南庐江人。清圣祖康熙十七年(1678年)戊午科解元,二十四年(1685年)登乙丑科进士,二甲第17名。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读学士、云南主考、四川学士等。邑人张宏任殉寇难于嘉定州,湮没数十年,宋衡视学蜀中,特疏请祀名宦。又为吕公望立传,增入《广舆记》。60岁归里,主持钟山书院,76岁卒。著有《啸梅斋诗文集》 。(《江南通志》、《康熙庐江县志》、《嘉庆庐州府志》 、《光绪庐江县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4、孙维琪,字以介,号起山,江南庐江城关人。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科举人,三十年(1691年)联捷登辛未科进士,三甲第17名。授直隶河间府河间县知县,调涞水知县。50岁居母丧,啜粥茹蔬,衣着皆粗布,寒冻不易。善评鉴文章,评语皆中肯,一时流播海内。与戴名世、方苞友。工诗文。著有《五经说文》《廿一史临》《三太史》《四书印证》《春秋大义》等。(《江南通志》、《康熙庐江县志》、《嘉庆庐州府志》 、《光绪庐江县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5、陈大化(1715-1786),字鳌士,号崶池,江南庐江人。清高宗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科举人,十三年(1748年)登戊辰科进士,二甲第45名。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擢山东京畿道监察御史,历吏、礼、工、刑四科给事中,出任江苏常镇道按察使,补江苏松太道,调江苏粮道署按察司。因病归里。乾隆五十年(1785年)庐江大荒,捐白金六百两赈济灾民。著有《崶池制艺》《蓉镜轩诗赋》 。(《嘉庆庐州府志》 、《光绪庐江县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6、李方嶙,字西遥,江南庐江人。清高宗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举人,十九年(1754年)登甲戌科进士。(《嘉庆庐州府志》 、《光绪庐江县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
7、刘骥,字秩音,号超亭,江南庐江砖桥人。清高宗乾隆十八年(1753年)癸酉科举人,三十一年(1766年)登丙戌科进士,三甲第82名。选为安庆郡教授。告病归家。著有《众超亭诗文集》 。(《嘉庆庐州府志》 、《光绪庐江县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安徽人物大辞典》) 
8、王正茂,字时育,号竹岩,江南庐江人。清高宗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丙子科举人,二十二年(1757年)登丁丑科进士,二甲第59名。历任山阴、灵丘、大同、阳城、临晋、凤台、霍州等县知县,升都察院都事。著有《桑泉课上草》《绿槐书室课艺》《临晋县志》《诗古文集》。(《光绪庐江县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安徽人物大辞典》) 
9、黄培(1718-1775),字载钟,号香岩、斗南,江南庐江矾山人。拔贡生,钦命武英殿行走,清高宗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壬午科举人,会魁,三十四年(1769年)登己丑科进士,三甲第47名。不乐仕进,归里教授生徒。著有《斗南阁今古文集》《香岩续集》。(《嘉庆庐州府志》、《光绪庐江县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安徽人物大辞典》、《庐江黄氏宗谱》)
10、许士煌(1743-1821),字辉祖,号问渠,许其达之子,江南庐江罗昌河人。清高宗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甲午科举人,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恩科进士,三甲第59名。敕授文林郎,候补知县,任镇江府教授,兼宝晋、翠螺书院山长,调任太平教授。(《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嘉庆庐江县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
11、鲍崇兰,号香凤,安徽庐江人。清仁宗嘉庆十二年(1807年)丁卯科举人,二十五年(1820年)登庚辰科进士,三甲第10名。官至户部员外郎。因母老乞养归。(《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光绪庐江县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 
12、杨蔚乔,祖籍安徽桐城,庐江人。清仁宗嘉庆二年(1797年)。因旱灾随祖父杨朴齐从桐城迁居庐江大矾山韩家冲。二十岁中进士(年份不详),授国子监正,敕赠奉政大夫。著有《瀛雨书屋诗文集》十六卷。晚年监督桐城中学。(《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合肥登科录》)
13刘元标,原名孝标,字霞城,庐江人。清仁宗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科举人,宣宗道光九年(1829年)登己丑科进士,二甲第60名。以知县历官燕、鲁、黔、楚诸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光绪庐江县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
14、刘礼章,号心斋,庐江人。优贡生,举孝廉方正,宣宗道光五年(1825年)乙酉科举人,九年(1829年)登己丑科进士,二甲第52名。任浙江瑞安县知县,调秀水县。丁外艰,服阕,任湖南长沙县知县,升永绥同知。卒于官,棺柩归里,兵民护送数百里。(《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光绪庐江县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江南通志》)
15、章炜,字元成,号琯香,庐江人。清宣宗道光元年(1821年)辛巳恩科举人,官刑部陕西司郎中,建直隶司事,总办秋审。九年(1829年)登己丑科进士,二甲第65名。任河南道监察御史,掌京畿、浙江、福建、湖广、山东、贵州道御史,吏科掌印给事中,京察一等。十二年(1832年)任壬辰顺天乡试同考官。十八年(1838年)丁忧回籍。著有《六家诗选》《陶诗补注》《涵翠山房杂咏》等。(《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光绪庐江县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安徽人物大辞典》)
16、吴守仁,号乐山,庐江人。清宣宗道光五年(1825年)乙酉科举人,十三年(1833年)登癸巳科进士,二甲第90名。历任云南河阳、太和、新兴、大姚、寻甸、罗茨等县知县。著有《四书文艺》《蒙颖文集》。(《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光绪庐江县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安徽人物大辞典》)
17、何家驹(1789-?),字仲千,号春榖,庐江人。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戊寅恩科顺天乡试举人,宣宗道光十三年(1833年)登癸巳科进士,三甲第45名。由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山东博山县、章丘、蓬莱知县,升东昌府同知,以知府升用,加道衔,典山东乡试同考官。(《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光绪庐江县志》、《庐江方何氏宗谱》)
18、章琼(?-1861),字仲毅,号璧田,庐江罗埠人。清宣宗道光元年(1821年)辛巳恩科举人,授户部广西司郎中。二十一年(1841年)登辛丑恩科进士,二甲第70名。任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会试同考官,二十九年(1849年)任浙江己酉大考主考官等。道光初,与父廷樑各自捐置义庄,章琼出1100亩。咸丰三年(1853年),在籍奉旨与吕贤基会办团练,输万金助饷,因此庐江县文武学额永增一名。(《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光绪庐江县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安徽人物大辞典》) 
19、许凤翔(1794-1862),字尊荣,号恂堂,庐江戴桥人。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举人,二十五年(1845年)登乙巳恩科进士,三甲第69名。历任台湾县知县、邵武同知、署澎湖通判、鹿港台防同知、兖州同知等。诰封奉政大夫。著有《抚催要语》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光绪庐江县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安徽人物大辞典》)
20、姚继勉(1811-1862),字仲钊,号绍泉,庐江马厂人。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举人,二十七年(1847年)登丁未科进士,三甲第54名。授山东知县,历署邵县、临淄知县、兖州同知。赏戴花翎,诰授奉政大夫。(《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光绪庐江县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安徽人物大辞典》)
21、刘秉璋(1826-1905),谱名刘景贤,字希之,号仲良,原籍庐江矾山砖桥,出生于三河。清文宗咸丰元年(1851年)辛亥恩科举人,五年(1855年)入张芾军幕。咸丰十年(1860年)登庚申恩科进士,二甲第8名。选庶吉士,授编修。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组建淮军,调刘秉璋随军。二年,自募“良” 字营,指挥吴长庆、王占魁诸军,以功升侍讲。三年,获振勇巴图鲁名号。四年,升侍讲学士,授江苏按察使。十一年(1872年),授江西布政使。光绪元年(1875年) ,升江西巡抚,一品顶戴。九年授浙江巡抚,十一年指挥镇海战役胜利,十二年升四川总督。二十年(1894年)加太子少保衔。二十一年因成都教案罢官。同治七年(1868年) 在无为购徐氏所居,有藏书之所“远碧楼”  。著有《刘文庄公奏议》《刘文庄公文集》《静轩笔记》《澹园琐录》等。刘秉璋会同吴长庆、潘鼎新为家乡捐建三乐堂、南京庐江试馆。80岁病卒,追谥“文庄” 。葬庐江万山老刘凹。(《清史稿》、《光绪庐江县志》、《安徽省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22、张盛典(1812-1895),字汉卿,号聰史,庐江白湖蜃山人。清穆宗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科并补行戊午科举人,授内阁中书,恩赐进士(年份不详),诰授奉直大夫、朝议大夫。 著有《蜃山诗钞》 。(《光绪庐江县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安徽人物大辞典》) 
23、凌锦章,号字卿,庐江金牛人。19岁为邑庠生,清穆宗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科并补行戊午科举人,德宗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进士,三甲第153名。任江西武宁知县。(《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光绪庐江县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安徽人物大辞典》)
24、张凤喈(1869-1932),字亮倩,号思雪,庐江人。清德宗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举人,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恩科进士,二甲第28名。任广东惠来、南海知县,在广东省试中连中18个第一。赏戴花翎,四品顶戴同知衔,诰封通议大夫。著有《拜杜鹃馆诗文集》。《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合肥登科录》、《合肥历代进士》
25、刘榖孙(1861-?),原名鸿福,号式甫,庐江人。清德宗光绪十七年(1891年)辛卯科举人,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进士,三甲第61名。考授军机章京,,赏戴花翎,宣统三年(1911年)任甘肃按察使。(《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合肥登科录》、《合肥历代进士》、《刘氏宗谱》       
26、刘让泉(1883-1947),庐江东乡人。清末进士,年份待考。民国初,任县立第二小学(今庐江毛嘴小学)校长、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教育科长(驻芜湖),1914年任太湖县代理县长,因病回乡。著有《双墩诗集》。(《合肥登科录》)
武进士
27、夏贻矩,江南庐江人。清世祖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武举人,九年联捷登壬辰科进士,任陕西芦沟堡守备,擢湖广都司。回籍以寿终。(《康熙庐江县志》、《嘉庆庐州府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
28卢维翰,江南庐江人。清圣祖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科武举人,二十一年联捷登壬戌科进士,任湖广武昌抚标右营守备。(《康熙庐江县志》、《嘉庆庐州府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
29、王仙璋(1852-1890),庐江人。清德宗光绪五年(1879年)己卯科武举人,九年登癸未科进士。卫守备。光绪十三年(1887年)随刘铭传入台,任四品新募营管带,参加新基铁路建设,后旧疾复发,卒于台湾军营。(《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光绪九年癸未科武殿试金榜》)
30吴长纯(1855-1906),字静安,庐江人。清德宗光绪五年(1879年)己卯科武举人,武进士(年份不详)。诰授建威将军,正一品顶戴,赏戴花翎。随吴长庆戡乱朝鲜,擢副将。后随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授记名提督,历任天津镇总兵、陆军第四镇、第五镇统制。(《合肥登科录》、《庐江鳌山吴氏宗谱》)

唐时明月的风花雪月
或许做不了“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但一定活得本真纯粹;虽然经历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骨子里依旧迷恋风花雪月的今生今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