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百家姓(31)杨

文摘   2024-11-18 06:30   安徽  
出自姬姓。《元和姓纂》载,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山西翼城)。唐叔虞之子燮继位后,改唐为晋。十一世晋武公时,封次子伯侨为杨侯,是为受姓始祖。战国时期,杨国被灭,遂以国为姓。主要郡望有:弘农(治今河南灵宝北)、天水(今甘肃通渭)、河内(治今河南武陟西南)、河东(治今山西夏县北)。天下杨氏,多出弘农。东汉四世三公(杨震、杨秉、杨彪),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至隋朝杨氏成为国姓。
庐江杨氏多为弘农杨氏后裔。东汉荆州刺史杨震暮夜却金、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的清廉风范传颂至今,后嗣子孙于是立“四知”为堂号。
1.白山杨岗杨
为五代十国时吴王杨行密后裔。唐末,杨行密起兵,夺取庐州和扬州,唐昭宗封为吴王,后其子杨隆演立吴国,936年被南唐所灭。杨行密子孙有一支避难庐江北乡(今白山杨岗),俗称杨岗杨。
迁庐始祖杨正述,字作之,生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卒于永乐三年(1405年),葬庐邑东乡杨家巷回龙顾祖(在今裴岗);配胡氏,生一子承昊。三世杨琼,号岑樨,生于洪武三十年(1397年),正统初召用领大都山场等处右局总管,后封将军,卒于景泰二年(1451年)。八世杨流溶,字思庵,生于弘治九年(1496年),署直隶州知州,卒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配邑庠生朱大德女,生一子长怀,一女适太学生周万卷。
宗祠始建于光绪末年,坐落裴岗街道,解放后为裴岗乡政府。堂号四知堂。字派:承宗德厚,源远流长,大家积善,万代荣昌;士祚崇文治,宏修定克光,仁兴昭茂盛,金玉咏其相。

2.潜川杨
明天顺年间(1457-1464),宛陵派(今安徽宣城)杨氏二十九世杨祯武迁庐江西北乡杨家嘴(在今石头望城村),为迁庐始祖。道光十五年(1835年)始修宗谱,民国十四年(1925年)二修,2011年三修。堂号四知堂。字派:应万廷天尚,茂德朝曾祖,汉国山河在,瑶台月干逢;曙光兆祥云,安邦永代昌。人丁分布庐江石头镇和郎溪幸福乡。
3.郭河杨
始祖杨宏元于崇祯五年(1632年)由婺源迁庐江北乡陈家桥。宗祠建于郭河乐庄。人丁分布郭河乐庄、袁井、福元及同大。字派:德大贞先会,恩寝理植基,昌修家道立,积善永传友。

4.白果树杨

始祖杨胜、杨仁、杨义三兄弟于明初自徽州休宁板桥迁庐,杨胜居太鳌山之东天河沟之畔(今乐桥詹店白果树),杨仁、杨义后裔迁合肥。宗祠坐落乐桥詹店。堂号四知堂。字派:(东分)廷士世尚,光自有耀;(西分)之国廷金,玉满堂兴;自二十三世起:安怀志立,永显家声;际逢明盛,德沛苍生。现有人丁2千余,分布乐桥詹店、泥河洋河等。
杨后,字凤林,生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捐建泥河泉西杨家桥和杨公桥,卒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配胡氏,生二子:学经、学纶。
杨正达,字汝道,号谨吾,生于嘉靖三十年(1551年),太学生,授经历。葬泥河洪关桥柳庄。

杨自立(1574-1613),字直元,号楚林,太学生,生一子明柱。

杨明柱,字石甫,号耐庵,生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敕赠奉直大夫,卒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葬大窊山。配桐城进士黄州知府吴叔度女,生三子:厥美、室、雒。

杨厥美(1615-1670),字问义,号平山,泥河泉西洪关桥人,恩贡,考授推官,顺治十七年(1660年)任嵩县知县,主修嵩县志;康熙八年(1669年)升山东莒州知州,敕封奉直大夫,晚年迁居庐城南门,卒葬大窊山。配邹氏,继配桐邑麻溪吴茂之长女,生二子朗、采。

杨嗣采(1651-1726),字介余,号振庵,修职郎。由廪生荐授安庆府望江县训导,与孙维祺友善。卒葬洪关桥。

杨嵩铭(1723-1800),试名玢,吏名国瑞,字仲骏,号坤圃,嘉庆三年(1798年)戊午科举人。葬洪关桥柳庄。


唐时明月的风花雪月
或许做不了“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但一定活得本真纯粹;虽然经历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骨子里依旧迷恋风花雪月的今生今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