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江盈科总结出一条望族形成与衰落的变化规律,即:贫穷之家→温饱之家→文墨之家→簪缨之家→富贵之家→歌舞之家→鬻贷之家→贫穷之家。梳理明清时期庐江望族的宗谱,这种变化无疑是真实可信的。每个望族或宗族的形成要诀在于先祖的勤俭,解决了温饱问题后读书仕进,随着社会地位的上升,家族就能顺利发展,并有可能成为一方的著姓望族。门第鼎盛、声势显赫的望族子孙能够世代为官,主要靠科举、荫官和买官。
至于望族的衰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子孙后裔不事生产、不善理财,生活荒淫或荒唐,并且极其挥霍,结果只能鬻产度日;二是战争破坏严重阻碍了望族的顺利发展,更是造成望族迅速衰落乃至败废的重要原因;三是政治动乱和政治变动,也是望族衰落的原因之一。
庐江卢氏自元末卢真卿、卢正卿、卢朝卿由婺源迁庐,在矾山插草为标,靠山吃山,依靠经营矾业起家,整个大矾山为卢氏宗族所共有。当地民谣有:“矾山卢,一窝猴,上起失曹岭,下到矾码头”。卢氏宗族分为矾山、窑埠、瓦洋河三大支,在城、井头、花园、古塘、西乡、涧边六大份。
其中,以矾山支在城份地位最显赫,五世卢璟治书经,郡庠生,永乐九年(1411年)中辛卯科举人,七年后登戊戌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任云南道监察御史,为历史上有名的循吏。卢璟兄弟五人,他是长兄,家族百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卢璟的孙子卢宗贵官至江西布政使司副理问,自矾山迁居庐城,有一妻二妾,三个儿子,九个孙子。九世卢谦居南大街,邑廪生,中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举人,次年联捷登甲辰科进士,历任江西广信府永丰县知县、河南道监察御史、副都御史,后因弹劾权贵归乡。崇祯八年(1635年),张献忠农民军进攻庐城,时年75岁的卢谦率绅士参与防御,城陷,不屈被杀,御赐祭葬,同时入祀乡贤祠和忠义祠,荫一子监生。卢谦有二子,卢观是岁贡生,卢睿是荫监生。孙子中卢士厚、卢士行是邑廪生。曾孙卢云鹗,邑庠生;卢云英,监生,考授州司马;卢云含,监生。光绪《续修庐州府志》“世族表”中列为庐江十三世族的就是卢璟的在城份。十三世卢辰告,附贡生,汉阳同知,诰封中宪大夫;卢振衣,辰告弟,太学生。十四世卢元,陕西汉中府知府,升兵备道;卢宽,太学生,赠登仕佐郎;卢魁,从九品;卢沅,云南府经历;卢允,太学生;卢觉,太学生。十五世卢鳌,正九品;卢慧,太学生,赠登仕佐郎;卢恬,邑庠生,举优行,赠奉政大夫。十六世卢从履,邑庠生,赠承德郎;卢从易,太学生,封中宪大夫;卢从益,从九品;卢从复,考授州吏目。十七世卢联镳,邑增生,咸丰年孝廉方正;卢铎,郡庠生;卢堃,邑庠生,守备殉难,赐恤;卢钰,咸丰巳未(1859年)恩科举人,加同知衔;卢荣邦,天文生;卢文清,邑庠生。十八世卢汝洤,盐大使;卢应楷,邑庠生,直隶知府;卢佳球,总兵衔副将;卢佳琼,邑庠生,世袭云骑尉;卢国华,邑庠生,光绪甲午(1894年)举人,历任湖北枝江知县、通城知县;卢佳福,郡庠生;卢自起,花翎,直隶补用副将。与卢璟家族“以循吏起家,世多显宦,率以忠节孝友著于明,入国朝,敦义行,崇文学,萁裘克振,允为望族”。矾山支井头份的卢琳家族善于经商,富甲一方,正统时捐谷二千石救荒,敕赐建坊,旌表为义门。其后裔中有许多是矾业世家,如卢玉山、卢文棠家族,后裔中有民国高等法院院长卢美缨;花园份“九龙厅”卢德钧、卢 文铭家族;民国第一窑户“尚义堂”卢美质、卢陈培家族等。曾任安徽省委书记的卢荣景就是卢琳的裔孙。卢氏家族的衰落源于建国初期矾矿收归国有。据不完全统计,镇反运动中卢氏族人因鱼肉百姓被镇压的多达二十余人。天灾、人祸和望族内部的贫富分化及其“内讧”,使得庐江卢氏资产荡然,家道中落。新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国策,诸如明清时期形成的望族再也不可能产生或兴起。时代大潮下,人们的婚姻观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簪缨世族”和著姓大族都成为了昨日黄花,在岁月长河中逐渐消失和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