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爱吃饭,也分“真”与“假”!多按几个穴位,提升脾胃之气,摆脱厌食

健康   2024-10-02 20:31   广东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饮食是支撑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孩子不爱吃饭是特别害怕遇到的问题。这让家长们感到焦虑,都来问我:“孩子不爱吃饭,厌食怎么办?”

这个时候我不会急着给出答案,而是先详细了解孩子的真实饮食情况。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真”厌食。

如何判断厌食的真与假?遇到孩子真的厌食了怎么办?

厌食也分“真”与“假”


厌食,是指小儿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不爱吃饭、对食物没有兴趣、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状态。

注意这里应是“长期不爱吃饭、长期吃得少”,通常这种状态要维持2-4周以上才算有厌食的症状。

“假性“的厌食首先从时间上就不存在那么久,多是由于饮食习惯所带来的暂时性的状态。

假性的厌食包括以下情况——

孩子正餐吃得少,是因为非正餐时间吃的零食多。这些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可以让宝宝玩上很久都不觉得饿,自然少了对正餐的食欲。

◉ 食物单一或不合孩子胃口,家长却拼命逼着孩子吃。孩子脾胃和情志都受伤,自然不愿吃饭了。

◉ 3-5个月宝宝有一个生理性的厌食期,是由于好奇心与日俱增,颈部肌张力提升,导致分散进食注意力,不好好吃饭;

◉ 在辅食添加的关键时期未训练宝宝的口腔协调功能,导致宝宝不愿进食固体食物;

◉ 习惯用“香甜”味道浓郁的食物去吸引孩子进食,导致孩子不爱吃清淡食物,对很多米饭或其他食物缺乏兴趣。

以上种种情况,都会让孩子出现对食物的抗拒。然而这种抗拒是因为饮食结构错误、吃多了、或者吃错了,属于“伤食”,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厌食”。只要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养成正确的进食习惯,这种对食物的抗拒很快就能扭转过来。

厌食,往往代表着脏腑的不调或虚损,产生了某种病理性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存在了一定时间,调理起来也更加困难。

厌食背后的脾胃气虚


在我的助长营中,我经常讲,孩子若发生厌食,主要分为四个证型。

第一种是胃脘积滞型,也就是我们所称的“积食”了。这一类型的孩子,往往会有口臭、大便酸臭、便秘、肚子饱胀、胃部传出咕咚咕咚的水声,晚上睡不好,舌苔薄白或白腻的表现。

第二种是肝气犯胃型。这类厌食的孩子,食量随着情绪波动而增减,脾气暴躁、爱哭,胸胁胀闷,恶心呕吐。

第三种是胃阴不足型。这类孩子容易口干、总要喝水,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红,容易上火。

第四种是脾胃气虚型。这一类的孩子无精打采、全身乏力、面色萎黄、形体瘦小。大便中容易夹带食物残渣,容易出汗,舌质淡、舌苔白。

这里分四种证型,并不是说孩子厌食归类非此即彼。实际上,很多时候孩子厌食各种类型都会沾一点,有的是胃脘积滞+脾胃气虚,有的是肝气范胃+胃阴不足,有的甚至兼夹三种以上。家长要学会“抓主症”——抓住重点症状和主要症状,入手调理。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是之所以要用专业的态度来开办“长高训练营”的原因之一。

在现实中,很多孩子的厌食,往往或多或少,都会带有“脾胃气虚”的情况。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一旦出现厌食、伤食等消化系统症状,一定就和脾胃的受损离不开关系。

脾胃的正常运转,是靠脾胃之气推动的。脾胃之气,也就是“中气”,包括脾阳、脾气、胃阴、胃津等,都属于脾胃的真气和元气。脾胃之气上可接心肺,下可入肝肾,实乃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之气充足,则脾胃功能健旺;反之,脾胃之气不足,则会出现各种消化系统症状及全身症状。

◈ 脾胃气虚,中气不足,孩子会表现出很容易疲倦,没走几步就要父母抱。常出现腹泻,吃什么拉什么,大便不成形。孩子活力不足,消化能力弱,很难感觉饿,久了对食物一定是缺乏兴趣的。

所以厌食的背后,总会有脾胃气虚的影子。因为孩子脾常不足,脾胃之气本就不足。不论是胃脘积滞也好、胃阴不足也好、肝气犯胃也好,都代表着脾胃运化乏力、动力不足、脏腑不和、气机升降失序。哪怕当下孩子主要表现出其他的厌食证型,久而久之,脾胃气虚的表现总会越来越明显。

一套方,提升脾胃之气


孩子因脾胃气虚而厌食,关键就是不仅要健脾,还要益气,重点要把脾胃之气提升起来。

在这里,我给大家几个必用的儿推穴位,可益气健脾、和胃助运。

最好在早晨或上午的时间给孩子操作,让健脾、益气的作用能够更好的发挥。

✔ 补脾经、补胃经 各100-300次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补脾经有助于气血的生成和分布;补胃经能够直接促进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增强食欲,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

<<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推三关 100-300次

推三关性温热,善提升,能够把虚弱下陷的中气提升起来,有助于培补元气、补气调气,对脾胃功能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 上捏脊(重提脾胃俞)6次或9次

根据经络按摩“顺经为补”的原则,上捏脊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升阳,属于补法。有助于调动一身阳气,阳气提升后孩子的胃口也会变好。

在捏脊过程中,当推捏至脾胃俞(脾俞穴和胃俞穴,分别位于背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时,可以适当加重提拿的力量,以加强对这两个穴位的刺激。脾俞穴和胃俞穴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重提脾胃俞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能力。

✔ 按揉足三里

“肚腹三里留”,足三里是补脾胃、补气血特别好的一个穴位,能让胃经的经气逐渐壮大,给脾胃“施肥”,让脾胃更加强壮。

邵瑛小儿推拿
我是邵瑛,我在这里分享专业的、正确的小儿推拿知识,希望家长看看文、动动手,让宝宝少吃药、更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