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发烧之“物理降温3部曲”,再用好几个穴位组合,对症退烧更快!

健康   2024-10-01 20:30   广东  

小孩子生病,来得迅速、去得也快。发烧往往也是猝不及防,尤其十一假期出游在外,什么准备也没有就遇到孩子发烧,家长往往束手无策。怎样最快而最有效地应对孩子发烧,帮孩子降温呢?

物理降温3部曲,发烧初起就适用


不论什么原因的发热,从祖国医学的角度来说,都是“阳盛则热”,也就是说身体里水制不住火,让火烧起来而热。而且越制不住,就烧得越久、越厉害。明白这个道理,针对性的使用小儿推拿手法,有些时候是不用药而可以大大帮助退热的。

比如,很多关注我公众号的家长都知道,退烧最常用的推拿手法就是“清天河水”,清天河水,就是从掌心的人体源泉——“内劳宫”穴,不断地输送“灭火之水”,去浇灭身体里烧起来的火。它可用于实热、虚热等各种热症的退热,且清热又不伤阴,适用病症广,没有副作用,操作也非常方便。

发现孩子发烧了,只要温度不超过38.5%,第一时间给孩子用一套“物理降温3部曲”,就可以应对大部分因感冒等原因而引起的普通发烧,控制体温进一步上升。

物理降温3部曲——

1.用温水擦浴,或泡温水浴,为体表降温;
2.泡脚发汗;
3.清天河水,用清水为介质。(通常在左手操作,当体温较高时,可以双手同时或交替操作。建议操作一遍后,休息5分钟再操作,直到体温降至安全范围,视发热情况一天可操作1-3回。

清天河水操作方法:

从孩子的手掌面腕横纹中点直推至肘横纹中点,为一次。一岁以下的宝宝清100次左右,一至三岁的孩子清300-500次,三岁以上的可以清800-1000次。发热持续不退时,还可以用“打马过天河”来加强清热能力。


清天河水可以用于疾病的早、中、后期。疾病刚起时可以用;疾病的高热极期,口服药物时可同时配合使用;疾病后期,余热未清,低热反复时,也可用。

除了清天河水,小儿推拿中还有其他很多手法都有清热退烧作用。孩子发烧时,根据表现的症状不同,可以配合其他手法,加强退热效果。

发烧时四肢冰凉不出汗


有的孩子发烧时,核心体温不断升高,但四肢冰凉,感觉冷、甚至打寒战,不出汗。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烧或者发烧早期。

此时孩子体表的“卫气“被这些风寒外邪攻破,邪毒运于腠理之中,卫表不和,卫阳被遏,肌腠失于温煦,毛孔闭郁。因此四肢不温、恶寒、怕冷的表现会比较明显,汗也出不去。

排汗也是散热的一种方法,此时就宜将清天河水与发汗解表的手法相结合,加强宣散。清天河水+掐揉二扇门”是常见的搭配手法。

◉ 掐揉二扇门:发汗代表穴位

二扇门是汗法的代表穴,发汗必选用的穴位。除了发外感表证的汗,也能发病邪偏里的“脏腑之汗”,常用于畏寒、高热无汗等情况。

二扇门,位于掌背中指指根两侧赤白肉际凹陷中。食指、中指交界处为一扇门,中指、无名指交界处为第二扇门。

✔ 具体操作:孩子坐位或卧位,操作者用双手食指、中指夹住孩子左手的手腕处固定,双手拇指分别放于中指两边二扇门处,揉三掐一。一般操作2-3分钟,以出汗为度。



发烧时头昏头痛咽喉肿


流感、新冠等时疫引起的发烧,有很多时候都会感觉头痛欲裂、刀片嗓。

这是因为,热为阳邪,都是往上走的。一往上走,就很容易嗓子疼、头痛,好像头颈部被罩住了一样,憋得孩子脸红红的、懵懵的,看上去非常难受。

此时,除了清天河水退热,还可以配合推下天柱骨,把往上走的热给清泄掉。

◉ 推下天柱骨:能清又能降

天柱骨为清法和降法的代表,能使腠理疏松,将滞在经络穴位和脏腑中的热毒之邪,从皮毛清除出体外,在孩子发热的时候非常有用。

天柱骨(又叫上七节骨)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即第四、五、六颈椎的区域。

✔ 具体操作:首先轻拍颈部10下,然后以拇指或食、中指的指面,沿天柱骨从上到下推动100~300次。

如果孩子病情重,比如高热不退、咽肿不消、疼痛难忍时,可以在天柱骨这个地方使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将天柱骨的清降功力进一步加强。如:

✔ 拍法:力度适中,在天柱骨部位拍10-20下,以皮肤潮红为度。拍的时候,可以沾凉水、葱姜水等作为介质,加强其发散、解表、清热的效果。

✔ 揪法:用食指中指弯曲如钩状,蘸水夹揪天柱骨处的皮肤,揪5-10下,以见痧为度。

✔ 刮痧法:用刮痧板,配以适当介质如按摩油,从颈后发际线正中至大椎穴自上而下刮痧,以皮肤潮红出痧为度。

发烧时伴有积食的症状


很多时候,孩子发烧往往伴随食积的情况。比如口臭、咽干咽痛、感觉胃中灼热、胃肠胀满、大便不通等。

首先孩子积食,本来就容易积久化热,此时又遇到外感风寒等邪毒而导致迅速发热。此时体内正邪相争,各个脏腑都处于郁热积滞状态,腑气不通,内部积滞严重,实热症状就更加严重。

此时,可以清天河水+退六腑”来搭配适用,退脏腑内的积热,为退烧助力。

◉ 退六腑:疏通腑气退实热

退六腑为清法和下法代表,能疏通腑气,清泄脏腑的实热,具有通腑、泄热、凉血、解毒的作用。在孩子发烧伴有积滞的情况下使用非常有效。

六腑位置在前臂尺侧,从肘横纹到腕横纹呈现为一条直线。

✔ 具体操作:一手持患儿腕部以固定,另一手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自肘横纹推向腕横纹,进行单向推擦。操作次数一般在100~500次之间,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



发烧时津液匮乏尿少


发烧时,多喝水,多排尿,也有助于散热,能将一部分的热带出身体。多喝水可以增加尿液的生成,而尿液在排出体外时会带走一部分体热,有助于降低体温。然而很多孩子发烧时因为津液匮乏,导致尿少、拉不出尿,非常不利于降温。


此时,就可以将清天河水与补津液、利排水的穴位结合起来,不仅能“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还能促进排尿,加速散热降温。推箕门就是一个非常适合的穴位。

◉ 推箕门:清热生津助排尿

箕门穴为水液之门,也是清法代表之一,既清热又滋阴,津液匮乏时,其能养阴生津;水液过盛时,则主利水、排水。孩子发烧时津液匮乏,导致尿少、尿闭的时候,这个穴位非常适用。

箕门穴位于大腿内侧,髌骨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

✔ 具体操作:先以手掌从下至上轻拍令局部潮红,然后从下至上推2分钟。



本文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广告-

邵瑛小儿推拿
我是邵瑛,我在这里分享专业的、正确的小儿推拿知识,希望家长看看文、动动手,让宝宝少吃药、更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