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秋雨,赶紧为孩子做好1件事,打赢突如其来的“寒湿战”!

健康   2024-09-24 20:30   广东  

这周以来,秋季降雨一场接一场,一改上周秋阳逼人的热浪,带来了专属于秋季的寒湿。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面对的挑战——除了气候突然变化,会让孩子外感风寒、着凉感冒,讨厌的湿邪还会无孔不入,无形地侵蚀着孩子的健康。

怎样为孩子打赢这场秋季寒湿战?今天,我们从寒湿由表入里的几种表现及其对应办法,一并揭示祛寒湿的根本之道。

寒湿在表,皮肤反应大


外邪都是一步步入里的,寒湿之邪也不例外。秋雨袭来,寒邪和湿邪也会向人体的体表层面发起袭击。

寒邪在表,很容易辨认:孩子会感觉冷、起鸡皮疙瘩、流清涕、打喷嚏、鼻塞,出现感冒初期的症状,这些表现都是很明显的,家长要及时应对也很容易。关于这一点我之前文章写过很多,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湿邪在表,却不太容易识别。在这里,我建议家长可以从孩子皮肤的状态来观察湿邪在表的表现:寒湿之气在表皮滞留,会阻碍气血运行,导致皮肤代谢不畅,难以有效吸收和代谢水分,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 皮肤冰凉而潮湿:孩子皮肤凉凉的,觉得有一层似有似无的汗或水液覆盖在上头,体表很可能就是寒湿的状态。

◈ 感觉瘙痒:孩子总是感觉瘙痒,似乎有虫子在身上爬,不断抓挠皮肤,也可能是体表湿气大引起。

◈ 皮肤发红、起湿疹:当外界寒湿侵入表皮,造成水湿滞留时,还容易在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或水疱,形成湿疹。

这个时候,因为寒湿的位置比较浅,及时让身体温热、并把身体里的阳气调动起来,就如同太阳祛散寒冷、蒸发水汽,表面的寒湿是很容易祛除的。所以,一定要及时祛寒、温阳。

1.喝点紫苏汤、生姜汤:利用紫苏、生姜的辛温发散特性,可以快速温暖身体,促进寒湿排出。秋季不宜多用生姜等辛味食物,如果煮姜汤可以少放点姜;紫苏相比更为温和适用。

2.泡泡脚:及时泡脚,可促进气血升腾,起到解表散寒的作用。泡脚到微微发汗,也可以带走湿气,起到祛湿的作用。

3.及时擦干汗液,保持身体干燥:尽量减少在阴冷潮湿环境中的停留时间,避免淋雨,身体有汗及时擦干,穿长袖长裤,避免肌肤过多地裸露在外。

4.可多用头面四大法、掐揉一窝风等手法解表散寒。

掐揉一窝风


一窝风位于手背,腕横纹中央的凹陷处。温通力强,能温经散寒、宣通表里寒湿袭表时,配合头面四大法等解表祛风手法,能够促进气血在经络中的流通,促进脾胃的阳气生发,增强卫气的防御功能。


操作方法:掐3-5次,揉3分钟。




寒湿困脾,中焦先被堵


寒湿在表来不及祛除,就会进一步入里,导致寒湿内盛,最先受困的就是脾。

孩子脾常不足,本来就很容易水湿不运,寒湿内生。又遇到外界寒湿邪气入侵,脾脏就很容易被寒湿困住,导致脾脏功能受阻,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和谷食,整个中焦就被堵住,气机也被打乱,造成一系列症状。

◈ 消化道症状多:由于寒湿困阻脾阳,脾脏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消化道症状最明显,如腹胀、腹痛、食欲不振、便溏(大便不成形,稀薄)等。

◈ 身体困重,没精神:寒湿之邪重浊黏滞,易困阻清阳,使气血运行不畅,故见头身困重、肢体浮肿。脾主肌肉,肌肉不能得到荣养,孩子总是疲乏无力,精神差。

◈ 舌苔白、容易有齿痕

这个时候,关键就是要调通身体的水道、让水道畅通,让寒湿邪气有路而出。同时,还要及时健脾助运,恢复脾脏的活力。脾的运化功能恢复了,中焦通了,气血活了,寒湿自然也就被赶出身体。

可以做的:

1.饮食上,注意不要积食,平时多食温中健脾、利水祛湿的食材:可多给孩子食用温热性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粥等能帮助温暖脾胃,促进湿气排出;增加薏米、冬瓜、山药等食材的摄入,这些食物具有良好的利水渗湿作用,有助于清除体内湿气;

2.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可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适当出汗:如散步、慢跑、跳绳等,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寒湿排出。

3.可以用开璇玑手法打通三焦,同时配合补脾经、推三关等,健脾助运。

开璇玑

开璇玑调畅水道,打通淤堵,让湿邪有路可出。还能宽胸理气、用于应对风、寒、湿、热各种病邪夹杂,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开璇玑是一套复式手法,包括4个动作——分胸八道、下推中脘、顺时针摩腹、下推关元。


开璇玑具体操作:

✔ 分胸八道:以两手同时自璇玑(位于天突下1寸处)自上而下依次从正中分推至肋部8次,可推2遍。

✔ 下推中脘:两手交替从巨阙(当胸骨剑突下凹陷处)向下直推至肚脐,20下左右。

✔ 顺时针摩腹: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腹,摩1分钟。

✔ 下推关元:从肚脐向下推至耻骨联合处,推1分钟。

开璇玑每日可做两次,同时要配合补脾经、推三关手法,在温脾阳的基础上,使得脾阳振奋,更好地运化水湿。补脾经、推三关各1-2分钟。

寒湿深入里,脏腑有危机


小孩子体质多属虚寒,而外界寒湿重,平时饮食、生活习惯又不注重调养,寒湿就会一步步深入到身体各个脏腑、骨头里。寒主凝结、湿主濡滞,两者都是阴邪,这个时候都躲藏在脏腑的深处,扰乱各个脏腑的功能,使得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引起一系列的不适。

◈ 腹痛腹泻频发,吃一点就爱拉肚子:湿有趋下的特性,深入身体里面就喜欢往下走,损伤肾脏、大肠小肠等脏腑,使得脘腹冷痛、小便不利、大便溏泄或黏滞不爽,拉肚子是常事。


◈ 遍体生痰,造成各种咳嗽等疾病:湿气出不去,聚在身体里就成痰浊。淤积在肺,就出现胸闷、咳嗽;淤积在心肾,就出现心悸、尿少、水肿;淤积在肝胆,就造成口苦、黄疸……


◈ 免疫力差,风吹草动就生病:寒湿的状态得不到改善,就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让身体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入侵。正所谓“正虚邪恋”,只要一有时疫,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先中招的一批。

这时,寒湿藏得深,赶也赶不走,就不是短时间能调整过来了。孩子体内的阴阳完全被打破了,正气是很虚弱的,各个脏腑都处于失调的状态,便要从主要症状入手,维护好与之相关的脏腑器官的机能,让它们良好运转,同时注重扶阳温中,把阳气培补起来,慢慢把寒湿的状态扭转。

1.全方位的顾护调养,不让孩子沾寒湿:夜晚不要洗头,平时洗头后要及时吹干;避免食用过于寒凉或油腻的食物。保证孩子的睡眠和运动,避免阳气受伤。

2.除了食疗、泡脚、还可适当用艾灸增强温阳祛湿的效果:艾灸的温热特性,特别适用于对抗寒、湿这种阴邪,通过调动阳气和气血,把藏在脏腑深处的寒湿灸出来。

可以每周灸两次,大椎、膻中、神阙,各灸5-10分钟。

3.  推拿手法上,一定要注重温阳、健脾、化痰,除了以上的穴位,按揉足三里、捏脊、丰隆穴等健脾、益气、升阳、排痰穴,都可以用上。

打赢寒湿战,健脾是关键

在探讨了寒湿由表入里的几种表现及其对应办法后,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健脾。

脾主运化水湿,是身体排湿的重要器官。一旦脾虚无力,便会导致水湿内停、寒湿内蕴。因此,健脾成为了祛寒湿的根本之道。

所以,不管什么情况下,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脾胃都是必要的。以上提出的补脾经、推三关、足三里、捏脊等等手法,无一不跟健脾有关。

所以这些手法在寒湿之季来临时,家长别偷懒,每天一定要帮孩子多揉揉!

尤其这一场场秋雨来势汹汹,寒湿之战猝不及防。这个时候,就可以叫上一个有力的“外援”——用含有健脾助运作用的按摩精油配合推拿。精油中含有的健脾成分,能够通过手法透皮渗入,使得健脾的效果更为增强。寒湿的位置越浅,作用发挥就越快,让这场寒湿战,打赢更为轻松!

-广告-

邵瑛小儿推拿
我是邵瑛,我在这里分享专业的、正确的小儿推拿知识,希望家长看看文、动动手,让宝宝少吃药、更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