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如草芥,命如蝼蚁。在李白没有赢得诗名满天下之际,他的悲欢,他的呐喊也同样没有几人看得见听得见。这本就是寻常人再寻常不过的日子,大多时候,一眼望到生命尽头。
幸运的是,李白有那么多知心朋友,元丹丘也好,杜甫也好,贺知章也好,崔宗之也好,魏颢也好……他们都希望李白壮志得酬心想事成。
在李白人生最高光时刻到来之前,还有李白高光时刻过去之后,李白用诗歌记录了自己太多心事。这些心事里最主要的一种成分,叫怀才不遇。
《梁甫吟》这首长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生僻字注音原文附在文后)。
自视有济世安邦大才之人,很少有像李白一样一次又一次长篇感叹怀才不遇的。这首《梁甫吟》,堪称李白这类诗歌的重磅代表作。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诗歌开篇就是“天问”,长啸,说明心中郁结已久,不纵声长啸不足以把这口气吐出来。
不管有没有人能听到,都要把自己内心真实想法袒露出来,这就是李白的作风。不委屈自己,不压抑自己,所以李白的诗歌中才可以自始至终迸射出气贯长虹之势。这一点很难模仿,一个人的心气是学不来的。
所谓文风,就是一个人心气的体现。文如其人,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品味李白每一首句前内含“君不见”字眼的诗歌,这种感受都会扑面而来。
李白说自己“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这是何等的胸怀气魄。除了他自己的表述之外,他的好朋友也是他的铁杆崇拜者魏颢这样记述李白:“眸子迥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酝籍。”李白族叔李阳冰这样记述李白:“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惟公一人。”
只有这样浑然大气的李白,才可以长啸梁甫吟,才可以在文字王国里纵横捭阖。只有这样的李白,才可以长啸之后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到来。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𡸣屼当安之。
尽管李白最终也没有等来这场“风云际会”,但李白还是通过这些文字把自己深深刻印在中华文化这座丰碑之上,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梁甫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