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
本篇开始,“三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字样不再在标题中体现,仅在正文中顺带提及;应读者要求,图片中诗文引述简体全文于图片下方,不为凑字数,只为方便读者阅读。
对李白诗文的感慨,还是本着惯常风格,不针对诗文做“拆解”,重在记录自己因为诗文带来的启发和思考。这些记录尽可能摒弃“臆想”“信口开河”。
本号未建读者群,有相同志趣爱好且有一起探讨意愿的朋友,可直达文末链接开哥。越是阅读李白,越是感受到“人以群分”的重要。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李白一样的梦想。
继续分享三读
◐君道曲 梁之雅歌有五篇,今作一章。
大君若天覆,
广运无不至。
轩后爪牙常先太山稽,
如心之使臂。
小白鸿翼於夷吾,
刘葛鱼水本无ニ。
土扶可成墙,
积德为厚地。
英雄无用武之地,怀才而不遇,这一直是李白之所以纠结不平的原因。我们不需要去过多关注李白到底是不是“英雄”,也无需过多关注李白到底有没有经天纬地之才。
一个人对自己认识不清,本就是寻常事。
每个人都不止一面,越是天才人物,越会高估自己实际上并不擅长的一面。这一点在李白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渴望得到明君(大君)赏识重用,也自然深刻认识到一个明君所应具备的素养——土扶可成墙,积德为厚地。李白心目中的明君,知道重用贤才,深谙厚德载物的先贤大道。
黄帝轩辕氏重用常先、太山稽等贤臣,得心应手的程度就像自己的心指使自己的手臂一样自然而然。
齐桓公与管仲,刘备与诸葛亮,也都是类似的明君与贤才之间的相遇。
这些君臣际遇,让李白无比羡慕与向往,因此一次又一次感怀抒发自己的内心情绪。
其实,何止君臣间这样的际遇让人羡慕,任何存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场景中,这种际遇都让人羡慕。
当然了,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相遇的双方都不是平庸之辈。
◐结袜子
燕南壮士吴门豪,
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
泰山一掷轻鸿毛。
这首诗的题目乍看上去有点奇怪,《结袜子》,“结”在这里读“系鞋带”的“系[ jì]”是“打结;扣上”的意思,袜子带松开了,要系上,“结袜子”就是这个意思。至于这个乐府旧题的来龙去脉,跟周文王、周武王袜子带开了自己系上有关,详细内容请去自行补课。
李白在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表面看来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古话——士为知己者死。
高渐离与荆轲互为知己,为了给荆轲复仇,他可以“太山一掷轻鸿毛”,专诸感念公子光的知遇之恩,也可以为公子光“太山一掷轻鸿毛”。
知遇之恩,重于生命。在古代,这不仅仅是一位侠客才会恪守的信条,一些内心向往和仰慕侠客的人,也很看重这一点。
本就具有侠客属性的李白,自然更看重这一点。“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为了回报知遇之恩,连生命都可以轻如鸿毛一般放弃,为恩人去杀个把人,又算的了什么呢?
在这首诗里,我认为李白真正想表达的还是“知己难遇”,尤其能赏识能懂得自己的君王难遇。空有一腔抱负,奈何无用武之地。
感君恩重
这些掷地有声的感慨,不仅仅是对高渐离、专诸一样侠客们的评价与致敬,更是李白自己内心的表白与承诺。
恐怕恰恰是因为内心这种情结,才有了李白进入永王幕府的举措。抛开政治眼光来看,李白为了实现内心夙愿,几乎到了“乱投医”的地步。与其说李白盲目,不如说李白太过天真。
我们回头再体会李白对待好友吴指南这件事,也可以从李白这个“感君恩重
甚至可以说,李白每一场一醉方休的酒局,都隐隐透露着这种“情结”背后加持的力量。©
▶ 三读《李太白全集校注》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