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行路难,是一种跨越千年的难|三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10)

文化   2024-11-14 14:36   湖南  

我们用距离李白1260多年之后的眼光,来审视他这组诗歌《行路难三首》,抛开一切时光造就的混乱与偏差,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李白当时的苦闷与无奈。

谁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都会苦闷,长期找不到就会心存失望,转而化为满心悲凉。古今如此,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古人如李白,还可以以千古绝唱的方式把自己的心情传播千年,让自己因这些文字而不朽。现实骨感且残酷无比,日月轮转中绝大多数人,散若烟尘,默默无闻。

当然,李白也给我们提供了如何面对这种处境的方法论,那就是始终相信自己,为了内心志向一往无前。

Ps:

对《行路难三首》,我仅限于阅读时候随手把感触记录下来,没有对诗歌本身做“拆解”。李白的诗歌,其实不需要像小孩子拆闹钟一样去“探查”闹钟,我们知道闹钟是个报时工具就够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李白,我的感触也正是基于我内心的李白而来。

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白的诗歌,常有不同选本个别字词有出入的情况。在《行路难三首·其一》中就有两处字词与上学时候所学版本不一样。一处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这句里“暗天”一词,上学时候所学版本为“满山”。一处是“闲来垂钓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里的“坐”,上学时候所学版本为“”。

上学时候所学印象深刻,全诗背诵得很熟练。此刻读这个版本明显感觉不顺畅。当然,这并不影响对这首诗的品读,也不影响这首诗带来新的感触和思考。

一个喜欢喝酒的人,只有在心情特别不好的时候,才会面对美酒佳肴一点胃口也没有。

此时此刻,李白自信满满,自觉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初入帝都长安的现实却像一盆冷水兜头浇下,让李白心里很是郁闷。不平则鸣,李白也不例外。

好在李白也会开导自己,他在诗中引用吕尚伊尹的故事,意在宽慰自己,机会终会来临,何必在意一时失意呢!

想必李白高声喊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千古金句之后,又重新端起酒杯拾起筷子,喝得尽兴而归吧。

行路难三首·其二

此时的李白,处于他人生第一次遭遇现实困境之中。帝都长安并不会因为他自视拥有经天纬地之才而垂青于他,他期待中的达官显贵们也并不会因为他的自视而接纳、信任和举荐他。李白似乎并不明白,这种境况才是人间常态。

不平则鸣,对现实不满自然会对抗,在李白身上体现得更加充分。

品读李白的诗歌,我们脑海里就会不自觉的浮现出一个活生生的李白,他放下酒杯,放下筷子,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样子。

一场毫无胃口的酒局之后,内心依然无法平静,“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一刻的李白,他没有思考出现这种结果的底层原因是什么,而只是单纯发泄内心的不平情绪。

为了给自己的不平找到呼应,他对标的人物都是史上大名鼎鼎千古流传的传奇人物。

冯驩(冯谖),韩信贾谊郭隗剧辛乐毅,无一例外都是这样的人。可是李白忘记了,这些人的际遇也都属于偶然事件,并不是他们人生中必然的存在。

这时候的李白还没有经历后来更大的劫难,所以李白牢骚归牢骚,发泄之后还会继续内心的追求。

李白后来的经历,实际上也让我们看清楚诗人之外那个一直梦想“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李白,并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说白了,李白对标的人物,都是李白内心理想的投射。真实的李白,可以说与这些人物没有什么可比性。

这一点,李白恐怕从来没有意识到,或者说李白即便意识到,他也在坚守志向的惯性下身不由己了。

对李白而言,这是一种遗憾,而对后世阅读和喜欢李白的人来说,这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正是因为李白内心的志向没有达成,史上才有了诗仙李白。

在这首诗里,李白无意间给我们提供了“如何学习、交友”的方法论:向真正的高人学习,以他们为榜样,而不是跟那些斗鸡走狗吃喝嫖赌之徒为伍。

道理如此简单,坚守和做到并不容易,而这也正是努力修炼自己的意义所在。

#行路难三首·其三

李白在这首诗中所体现的,在我看来底层内核还是孔子所主张的思想,只是在“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基础上,李白刻意强调“功成身退”的内心志愿。这一点,与李白身上“道教徒”与“侠客”的特质相得益彰。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中记录的孔子这段话,基本上体现了孔子的“见”与“隐”的主张。

从李白的诗文诗意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李白首先做到了孔子主张的“笃信好学,死守善道”。然后他在领会接纳孔子主张的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这一点,也可以体现出李白是一个善于读书的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伍子胥屈原陆机李斯的结局,李白是怀着同情与遗憾的。这些本来已经功成名就的人,却因为不具备“功成身退”的意识与行动,最终落得“功成不退皆殒身”的下场。

在这些文字背后,多少也有李白自怨自伤的成分,空有“功成身退”的志向,奈何功不成名不就。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李白借助张翰的旷达之言来浇自己心中块垒,这是李白惯用手法。

我想,李白这种手法或许直接影响了苏轼。回顾苏轼借用宇文柔奴“此心安处,即是吾乡”一语而留下千古绝唱“此心安处是吾乡”,几乎就是一个表达模式。

当然,李白化用张翰之语而来的这句诗,同样也成为千古绝唱。这不仅仅是因为这句诗朗朗上口,更是因为这句诗里蕴含着一种朴素的普世大道理。

几乎所有千古绝唱,都符合这样的规律。©

▶ 三读《李太白全集校注》相关 
古风五十九首,每一首都可以下酒(1)
李白的短板,太多中年人都有(2)
李白,撕掉了乌合之众的遮羞布(3)
多读读李白,就会宽容这个黑白颠倒的时代(4)
我不会游泳,我并不羡慕会游泳的人(5)
绝处逢生,李白也会欣喜若狂(6)
李白《蜀道难》,不仅仅是感慨找不到工作(7)
李白的悲欢,曾经也没人看得见(8)
有啥好显摆的?特朗普又不是你爹!(9)

 开哥李白铁杆粉丝,同道链接通道 

20241114


走读生日记
好好做人,不惧鬼,不崇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