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她娱 关注我们
在林生(深)斌(情)的假面被揭穿以前,人人都以为他是专情的潘安再世,高洁的林逋复生,是这无情无义男权社会中少数深情俊男,是钢筋水泥铸成丛林里踽踽独行的可怜鳏夫,是被反社会保姆毁了美满幸福生活的悲伤不幸者。
01 悼亡的传统
近日,一篇名为《我妻之死》的公众号文章在中文互联网上流传甚广,惊起一片骂声。
怀念妻子/丈夫的悼亡之作由来已久。
悼亡诗三首·其一(节选)
魏晋·潘岳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潘杨之好”的男主人公潘岳,字安仁,又称潘安,西晋时期文学家,十二岁与书法家戴候杨肇之女杨容姬订婚,在《怀旧赋》中自述:“余十二而获见于父友东武戴侯杨君。始见知名,遂申之以婚姻”。
杨容姬与潘岳共同生活二十余年,杨氏早亡后,潘岳写悼亡诗三首,开悼亡诗之先河。
其后,悼亡诗词作为一种文体,被我国古代众多诗人传承并发扬光大,宋代的苏轼、贺铸,唐朝的元稹,清朝的纳兰性德在悼亡诗词方面均有所建树。
2024年初1月的时候,博士陈朗为缅怀丈夫徐晓宏所作的文章《缅怀晓宏》在网上引起热议,文章从一个妻子的视角出发纪念志同道合因癌症去世的丈夫。
陈朗作《缅怀晓宏》节选
《缅怀晓宏》和《我妻之死》问世相隔不过半年,两家人同样是海外移民,同样的高知家庭,一个死了丈夫,一个死了妻子,死亡原因都是癌症。
此处仅以《缅怀晓宏》和《我妻之死》作简单对比,就可以窥见一丝婚姻的幽暗阴影。
《缅怀晓宏》的标题是丈夫,即使叙述者是妻子,落脚点和主体依然是丈夫。
《我妻之死》的标题虽然是“我妻”,但重点在“我”,整篇文章所围绕的,也全是“我的”妻子,“我”和亡妻的故事。
《我妻之死》开头
《缅怀晓宏》中为家庭妥协承担家务的是妻子,丈夫主攻学业,癌症后说要为女儿写点东西但在去世前都未曾实现。
《我妻之死》中负责家庭开支且承担家务的是妻子,丈夫主要照顾孩子学习,偶尔做饭那种。
虽然是死者为大,“我”的重要性是要排在亡妻之前的,虽然靠妻子养家,“我”依然是一家之主的,妻子最希望跟“我”一起去欧洲旅行。
孩子们虽然还未成年,但是可以帮助“我”分担妻子去世后的重担,而“我”,在妻子死后写悼文开追思会收捐款,依旧顶天立地感人肺腑。
张敏患癌症后与丈夫对话
02 我妻之死
《我妻之死》是一篇丈夫悼念妻子的万字长文,系作者笔名“乔嘉兰”(据说是取自三个孩子名字中的各一个字组成)为悼念在加拿大罹患癌症去世的妻子“张敏”所作。
作者自陈与亡妻情真意切,文章为悼念亡妻以及针砭加拿大医疗种种弊端所作,并在万字雄文末尾,附上收款码,希望热心网友能捐助他些善款,用途是为他可怜的三个孩子购买童书。
人到中年,异国他乡,孩子还小,妻子离世,写文章纪念一下妻子无可厚非,但《我妻之死》得到的反馈,除了个别网友大赞“深情”之外,似乎更多的,是对作者无能的质疑,对去世的妻子张敏“活活被累死”的感慨气愤,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二人情感生活“真相”更多的谩骂。
任何一个但凡有一丁点自我分辨能力的人,只要读了《我妻之死》,都会对“乔嘉兰”自陈的“爱情神话”产生质疑。
通过“乔嘉兰”的叙述,我们大致能够拼凑出这一对年龄相差大约十四岁的夫妻的平生记事。
张敏,加拿大华裔,生两女一子,卒于 2023 年 11 月,终年 37 岁。
“乔嘉兰”,原名周杰,51 岁,北大博士,原上海海事大学任讲师,2019 年因三胎随妻子张敏移民加拿大,随后几年再无工作。
作者自称家庭中主内,做家庭煮夫,但英语不好(待考证,据说在妻子的辅助下翻译过一本半学术著作),只会做三个菜,在家主要负责“监督孩子学习,偶尔做做饭”。
2007年,张敏本科毕业,她在本科期间与硕士在读的作者相恋,作者比她大上十四岁。
气候不久,作者考上北大的博士,张敏为维系感情辞去郑州的工作前往北京。张敏能力出众,英语出色,在北京很快找到一份央企的工作。
2011年1月,张敏与作者结婚,同年作者博士毕业,觉得北京不好找工作加鼻炎问题困扰,决定南下上海。
而张敏,则毫不犹豫地作出了和当年刚开始异地恋一样的决定,为了感情辞职前往上海。
这一次,作者就业了,而张敏失业在家。
索性,张敏与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失业在家的她着手申请留学,很快成功,出成绩,雅思 9 分,托福接近满分,2015 年美国杜兰大学商学院以全优成绩毕业。
成功拿到 H1B 签证留美,2017 放弃签证回到国内,2019 年因怀孕(第三胎性别为男)赴加拿大生产,随后与体制内的北大博士丈夫一同移民北美。
03 《我的深情史》
在 4 月 9 日第一篇文章《我妻之死》遭到海内外互联网舆论的无情唾骂之后,作者”乔嘉兰“委屈大发了,于 27 日再度发表《为了那个完美的飘落:纪念我们的爱情(一)》,打算以种种细节,力证自己和亡妻的深情厚谊。
虽然除了他自己说的亲友之外,大众对他力证表现的爱情细节似乎依然并不买账。
作者本以为大家会同情他的中年丧妻,从(一)看来,“乔嘉兰”估计还颇为自得,打算出一个系列好好追忆当年,准备在亡妻一周年祭日前仔仔细细地来表彰自己的深情似海,为自己挣一块“流芳百世”的金字招牌。
在《为了那个完美的飘落:纪念我们的爱情(一)》,作者说着不想解释,可是却字字句句,紧扣网上的争议焦点做出了反反复复的回应。
网上说作者没有驾照在海外寸步难行,作者在“重回上海”一节中表示:我开着家里第一辆车从浦东机场接老婆回家,张敏在美国求学四年里的前三年都是我开的车,最远是带两个孩子从新奥尔良到休斯。
其中,作者还轻描淡写的在文中表示:保养师傅说我这车跟大学老师的身份相比太掉价。
大众为什么会对“乔嘉兰”的悼念之作嗤之以鼻,原因就在几乎是每一篇文章,每一节回忆,每一段文字,都充满了作者的自我感动的“自吹自擂” “自满自得”。
在哪怕是以妻子为主的悼念文章里,都隐藏不住的对自己“高尚人品”“高洁志向”的溢美之词,而吝啬于哪怕一次对妻子的完全正面描述。
张敏,外人看来已经是一个完美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十全好妻子了,作者的反应,却是往往在褒扬妻子后立刻笔锋一转,表示妻子并非“完人”,生怕过于完美的妻子会反衬出他的无能巨婴。
顺便给自己叠加一件防护服:我们俩感情真好,网络暴力不能攻击我。
“妻刚走,我写的文字,可能会有意或无意中会‘美化’我可爱但又悲惨的妻子,我们三个孩子慈爱温柔的母亲,正如心理学上也说,人丧偶后,会无意中‘圣化’另一半,然而,这些文字却成了网络群氓暴力的证据,对我恶意地攻讦造谣。”
如果说《甄嬛传》里的皇帝对死去的白月光充满了柔光滤镜的话,那么“乔嘉兰”大概是主动佩戴上锐化高清眼镜,注意白墙上的每一块斑点,时时刻刻都不忘提醒被贤妻感动的大众,“其实她也没那么好”。
“从我妻子的个性说起吧。我喜欢她,她有好多让我喜爱的地方,但当然不代表她没有缺点,我们有爱情,不代表这爱情是完美的。妻子她确实极有想法极独立,常常想到的事,马上就要做,毫不迟疑,而且确实很有能力,专业突出,在我眼里,她缺点也明显,比如不善于整理,丢东忘西,在郑州交往的两年,我记得光她的校园卡我就帮她遗失补办过好多次。”
“我”给出差的妻子订的最贵的酒店是越南胡志明一晚5500多人民币的酒店,爱美的妻子在温哥华的出租房生产完后为奖励自己花7500加元整牙齿,“我心疼,但也得忍着”。
亡妻是要开追悼会录视频写文章怀念的,孩子为了三胎男宝不惜放弃体制内工作移民生的,收款码是为了给孩子买童书才附在文章最末尾的,祈求神明用自己五年寿命换得妻子健康是虔心许愿的。
至于你问,为什么不是十年二十年,他表示,万一真的实现了自己不就看不到孩子长大了吗?
唯有他,北大毕业高级知识分子但出国后找不到合适工作,在家治好写点公众号文章抒发心中抑郁之志,亡妻没那么好但我俩是真爱清清白白的自我感动和追忆亡妻都不忘对她明褒暗贬的深情厚谊。
网络上有一句谴责姗姗来迟者的话:ta死后,世界开始爱ta。
落在鳏夫的处境上,就是亡妻死后,希望世界继续像亡妻一样爱他。
END
文案|雁鸿书
排版|雁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