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讲述了二战后,安东尼娅带着女儿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定居。她以自己的包容、坚韧和爱,为这个传统封闭的小村庄带来了新生与活力。
从女儿到孙女,再到曾孙女,安东尼娅建立起了一个以她为核心的小型母系社会乌托邦,一步步走完了她的生命旅程。
(以下内容有剧透)
这部电影从开始的几分钟就吸引住了我。
女主角安东尼娅优哉游哉地骑在一匹高头大马,走在乡间小路上。
她的肩膀宽厚,四肢结实,看上去健康而强壮。
故事发生在二战以后,安东尼娅带着女儿回家乡,在送走母亲以后,在这个小村庄定居了下来。
母女俩住进了安东尼娅小时候的房子,开始了种田和修正房屋的工作。
她和女儿一起粉刷房间、做木工、挤牛奶,在空旷的田野上播种;披着头巾,弯下腰在烈日下割草。汗水从她脸上滑落,让她饱满红润的面颊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但作为一个带着孩子的单身女性,当她的脚刚踏上这片土地时,属于小村庄的保守、封闭、落后的思想观念就像风一样袭来,审视和试探着她的一言一行。
但那些或好奇或轻蔑的目光没有阻挡她经营生活的脚步,同村男性挑衅般的行为也没有使她畏惧和退缩。
在骑马闲逛的过程中,安东尼娅目睹了一个熊孩子朝着低能儿扔石子的过程,于是她像一个行侠仗义的游侠一般,用有力的手臂将熊孩子拎起来,把他挂在了树上。
村里的牧师在祷告时暗暗嘲讽她是“罪恶的源泉”,安东尼娅和女儿听后果断离席,然后偷偷跟踪牧师并抓到了他的把柄,成功要求他改变了祷告词。
她就像一个侠客,拥有强大而稳定的内核,没有向具有侵蚀性的落后文化妥协,而是用自己健壮的体格和果敢的行动开垦出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扎下了根,然后像一棵大树一般坚韧地生长。
安东尼娅母女的定居给这个小村庄带来了小小的震撼。她们不遵守既定的传统形式,成为了村民眼中“收成不好的庄稼”。
但她们对虚伪的道德不屑一顾,即使与周围格格不入也坚持自我。并将这种坚定与善意传递给其她女性。
影片中有相当分量的女性互助情节。特质各异的女性因为受到安东尼娅一家的帮助而加入这个家庭,成为没有血缘关系的至亲。
农场主家的女儿迪迪因为智力低下被家人欺辱,安东尼娅的女儿达尼埃拉将她带回了自己家,迪迪成为了与安东尼娅家族毫无血缘关系的第一位成员。
在城里结识的陌生女人莱塔帮助达尼埃拉完成了借种生女,安东尼娅说如果她有困难可以来找她,于是莱塔拖着行李箱敲开了安东尼娅的家门。
安东尼娅的孙女泰瑞莎遭到了想要报复安东尼娅的恶霸皮特的侵犯。安东尼娅为了给孙女报仇,拿着猎枪将皮特赶出了村庄。
这个家族以安东尼娅为核心,以女性互助为连接,逐渐建立起了一个小型的母系氏族。
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们共同劳作,承担家庭责任,一起照顾新生儿,她们的伴侣也随她们一起加入这个家族。
女人们靠着爱连接,形成了这个家族的脉络。她们一起劳动、一起写诗、弹奏,一起决定人生大事,一张长长的餐桌见证了每个女角色的人生历程。
女性是安东尼娅家族的支撑,她们不是父权家庭的附属和工具人,她们的需求在这个家族中是被看见的、被重视的,她们是在彼此遇到困难的时候,彼此最有力的依靠。
女性导演特有的细腻的观察角度让一些情节更具有女本位叙事的特点,看起来更为舒适。
比如达尼埃拉想要养育一个孩子,于是安东尼娅带着她去给孩子挑个爸爸。画面中三个女人站在远处看着一个男性,你一言我一语地,评估他是否“好生养”,能否提供一颗基因优良的精子。
联想到现实中女性的生育价值和性价值总是时刻处在男性的审视下,在很多男性眼中甚至盖过个体的特质,成为女性存在意义的唯一评判标准,更让这个情节具有一定的反叛意义。
电影十分注重对女性主体性的刻画。女性们做什么是因为她们想要做,她们看重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拒绝向一切将她们客体化的目光妥协。
农夫巴斯向安东尼娅求婚,只因他刚好丧妻,他的孩子们需要一个母亲,于是安东尼娅果断拒绝了他。
我只接受把我当作独立的人,而非满足你的婚育要求的工具为前提的人际交往,如果你无法平等地对待我,那就拉倒。
影片刻画了几位女性不同的人生选择:
在安东尼娅家族,你可以像安东尼娅一样拒绝步入婚姻,只享受感情。
也可以像达尼埃拉一样,感知艺术,去父留女,追求同性之间的爱情。
可以像泰瑞莎一样,大胆反对以男性为主导的学界的教条主义,深入钻研数学和音乐,追求自我灵魂和精神的升华。
也可以像女主的闺蜜劳拉一样享受友情,保持单身,拒绝生育。
女性不必循规蹈矩,不必按照世界的定式生活。
安东尼娅家族的女性,从来只有“我想要”,而没有“我应该”。
💣本片叙事节奏比较慢且略微跳跃,部分剧情表达得不够清楚
💣角色牵涉的性缘关系比较多
💣不支持女性为传统家庭生育,但鼓励女性有一个归属自己的孩子(自行评判)
💣总体来说是较为温和的女性主义电影,攻击力不够
B站等视频网站可观看
或后台私信”安东尼娅家族“获取网盘
微信公众号
排版|檀九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