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基因治疗迎来"智能时代":渐冻症患者新福音?

文摘   2024-10-06 22:14   北京  

NeuroWorld

神经世界 报道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称渐冻症是一种可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只在出现病变的神经元中表达治疗基因,会不会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


TDP-43在渐冻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RNA结合蛋白,对维持神经元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在97%的渐冻症病例中,TDP-43会错误定位到细胞质并形成异常聚集体,导致其正常功能丧失。这种功能缺失会引发一系列有害事件,如异常的RNA剪接和关键基因表达失调,从而加速神经元退化。因此,TDP-43的病理变化被认为是渐冻症发病机制中的核心环节之一。

2024年10月3日,伦敦大学学院等研究团队在 Science 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创建新型隐蔽剪接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额颞叶痴呆精准医疗》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名为TDP-REG的新型基因疗法技术,可以精准地在发生TDP-43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表达治疗基因,为治疗渐冻症、额颞叶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希望。


隐蔽剪切是一种特殊的基因表达现象。我们的基因像是一本指导手册,那么通常情况下,细胞会按照特定的章节来阅读和执行指令。但有些"隐藏章节"通常被忽略,因为它们可能包含错误信息。在正常情况下,特殊的"编辑"蛋白(如TDP-43)确保这些隐藏章节不被使用。然而,在某些疾病中,这些"编辑"蛋白可能出现问题,导致隐藏章节被错误使用,从而产生异常蛋白质或无法产生必需蛋白质,引发细胞功能紊乱。

研究团队开发了TDP-REG(TDP-43 Regulated Expression Gene)系统,利用TDP-43功能缺失时特异性出现的隐蔽剪接事件来调控目的基因的表达。他们设计了两种策略:TDP-REGv1将目的基因与上游调控模块融合;TDP-REGv2则将合成的剪接传感器嵌入目的基因序列内。研究人员还开发了SpliceNouveau算法,结合深度学习和理性设计原理来优化载体设计。他们在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TDP-43条件性敲除小鼠、人类胚胎肾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元中进行了验证实验。




TDP-REG载体在体内外的高度特异性




在体外实验中,研究人员在SK-N-BE(2)细胞中测试了27种由SpliceNouveau算法设计的TDP-REGv2载体。结果显示,其中13个载体在TDP-43敲低后表达量显著增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两个构建体实现了100倍以上的表达增加。通过纳米孔测序进一步验证了56个载体的剪接情况,证实了优化程度较高的载体更可能以预期方式剪接。


为了验证TDP-REG在体内的功能,研究人员将TDP-REGv1 mCherry和TDP-REGv2 mScarlet(构建体7)的AAV注射到TDP-43条件性敲除(cKO)小鼠的脊髓中。结果显示,在cKO小鼠的运动神经元中,这两种载体均表现出显著的表达。具体而言,除了一个案例外,每种构建体至少在50%的已识别运动神经元中有明显表达。相比之下,对照小鼠(TDP-43Fl/wt; Chat-Cre+/wt)中只有0-2%的运动神经元检测到mCherry或mScarlet的表达。这一结果强烈证明了TDP-REG载体在体内的高度特异性。




TDP-REG用于监测生物标志物表达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TDP-REGv1和TDP-REGv2的高灵敏度发光生物标志物,使用高斯鹦鹉荧光素酶(Gluc)作为报告基因。在SK-N-BE(2)细胞中,最佳的TDP-REGv2载体实现了>200倍的Gluc表达增加,同时保持了极低的基础泄漏表达。这种高灵敏度的生物标志物有望用于监测类器官和动物模型中的TDP-43功能丧失情况。


在基因组编辑方面,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TDP-REGv2编码的质粒编辑(PE)构建体,其中部分Cas9序列由TDP-REG隐蔽外显子编码。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该隐蔽外显子几乎没有泄漏表达。使用这种构建体在SK-N-BE(2)细胞中进行UNC13A隐蔽供体剪接位点的编辑实验,结果显示仅在TDP-43敲低的细胞中发生编辑,而在正常细胞中几乎不发生编辑。这一结果表明,TDP-REG可以确保基因组编辑仅在有益的细胞中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脱靶效应。



TDP-REG实现自动调节的剪接修复




研究人员设计了编码TDP-43/Raver1融合蛋白的TDP-REGv2载体,这种融合蛋白可以模拟TDP-43的剪接抑制功能。在SK-N-BE(2)细胞中进行的实验显示,这些载体能够抑制85%以上的UNC13A和AARS1隐蔽外显子,以及约40%的STMN2隐蔽外显子。值得注意的是,带有隐蔽外显子的载体(特别是9号载体)在TDP-43敲低后表现出比组成型载体更高的TDP-43/Raver1表达水平和更有效的内源性隐蔽外显子抑制。


研究人员还在iPSC来源的皮层神经元中测试了这些载体的功能。结果显示,TDP-REGv2:Raver1载体能够有效地修复UNC13A隐蔽剪接,并恢复突触处的UNC13A蛋白表达。这一发现对于治疗ALS和FTD具有重要意义,因为UNC13A隐蔽外显子的激活会导致这种关键突触前蛋白的丧失。

此外,研究人员观察到,表达受TDP-REG调控的TDP-43/Raver1的细胞比表达组成型TDP-43/Raver1的细胞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了TDP-REG技术在避免持续表达TDP-43/Raver1所导致的潜在毒性方面的优势。



总结




这项研究开发的TDP-REG系统可以实现TDP-43病理特异性的基因表达,为渐冻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精准治疗策略。它不仅可以用于表达治疗基因,还可以进行病理特异性的基因组编辑。TDP-REG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表现出高度的特异性和有效性,有望降低基因治疗的脱靶风险,提高治疗效果。这种方法可能为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渐冻症基因治疗手段铺平道路,也可能应用于其他TDP-43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k2539

撰文|Coral
责编|Asher
转载、交流、合作

联系我们

NeuroWorld

神经世界
聚焦神经科学领域前沿,报道脑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