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化敌为友,原位树突状细胞重编程开创癌症免疫治疗新纪元

文摘   2024-10-19 23:15   浙江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够将癌症的"内鬼"转变为我们的盟友,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正是科学家们在这项突破性研究中探索的可能性


在癌症治疗的漫长战役中,我们一直在寻找更智慧、更精准的武器。传统的化疗就像是一场"地毯式轰炸",虽然能杀死癌细胞,但也会伤及无辜。免疫疗法则像是训练我们的"特种部队",但有时这些"精英士兵"难以突破肿瘤的重重防线。

而现在,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我们能够将肿瘤细胞本身改造成"双面间谍",让它们不再为敌人服务,反而成为激活我们免疫系统的关键"线人"呢?这种方法不仅巧妙地避开了传统疗法的诸多限制,还有望从内部瓦解肿瘤的防御工事,为我们的免疫系统大军开辟一条直达腹地的通道。

2024年10月18日,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Science 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原位树突状细胞重编程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开创了一种新型癌症免疫疗法,通过在体内将肿瘤细胞重编程为树突状细胞,成功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并抑制肿瘤生长。


研究团队使用转录因子PU.1、IRF8和BATF3(PIB)对肿瘤细胞进行重编程,将其转化为cDC1样细胞。他们在多种小鼠肿瘤模型和人源肿瘤类器官中进行了实验,评估了重编程细胞的表型和功能,以及对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影响。此外,他们还开发了一种基于腺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方法,用于在体内递送重编程因子。




原位重编程诱导强效抗肿瘤免疫




研究团队首先评估了PIB重编程的肿瘤细胞在体内的免疫原性。在多个小鼠黑色素瘤模型中,PIB处理组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效果。如图1B所示,在B16模型中,PIB处理将中位生存期从17天延长到31天。更令人鼓舞的是,在YUMM1.7模型中,PIB处理组实现了100%的完全缓解(CR)。在B2905模型中,PIB单药治疗就达到了80%的CR率。值得注意的是,PIB重编程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抗PD-1或抗CTLA-4抗体)联用时,效果更为显著。例如,在B16模型中,联合治疗组的CR率明显高于单药组。这种协同效应体现在外周血中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显著增加上。研究者还发现,PIB重编程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不依赖于内源性cDC1细胞。在缺乏内源性cDC1的BATF3敲除小鼠中,PIB处理仍能将BRAFV600ECOX1/2KO黑色素瘤的中位生存期从19.5天延长到96.5天。此外,PIB重编程还能诱导系统性抗肿瘤免疫和免疫记忆。在双侧肿瘤模型中,局部治疗能抑制远端未处理肿瘤的生长。而在再次攻击实验中,治愈的小鼠对再次接种的肿瘤细胞表现出完全的抵抗力。




重塑肿瘤微环境




PIB重编程显著改变了肿瘤微环境的免疫学特征。如图2A-B所示,在处理后的肿瘤中观察到类似三级淋巴结构(TLS)的致密淋巴细胞簇。这些结构包含B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区,以及特征性的podoplanin阳性基质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组分的显著变化。CD45+细胞浸润增加了2.7倍,B细胞比例增加了24.4倍,NK细胞增加了2.2倍,CD4+ T细胞增加了2.4倍。虽然CD8+ T细胞的总比例没有显著变化,但其亚群构成发生了明显改变,包括PD-1+CD8+耗竭T细胞减少了4倍,CD62L+CD44+CD8+中央记忆T细胞增加了4.3倍,Ki-67+CD8+增殖性T细胞增加了2.3倍,以及TCF-1+CD8+ T细胞增加了1.7倍。此外,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比例也显著下降,CD8+ Tregs减少了10.5倍,CD4+ Tregs减少了1.5倍。在骨髓细胞群中,研究者观察到XCR1+ cDC1、SIRPα+ cDC2、Siglec-H+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Ly6C+单核细胞的比例均有显著增加。




诱导多克隆T细胞反应




单细胞RNA测序结果揭示了PIB重编程对肿瘤浸润T细胞的深远影响。在CD8+ T细胞中,效应和效应记忆亚群比例增加,而耗竭和终末耗竭亚群减少。当与抗PD-1治疗联用时,干细胞样CD8+ T细胞比例进一步增加。对于CD4+ T细胞,研究者观察到出现了一个大的细胞毒性CD4+ T细胞簇。与抗PD-1联用时,T辅助前体、Th1和干细胞样CD4+ T细胞比例增加,而耗竭和调节性CD4+ T细胞比例下降。TCR分析显示,PIB处理导致肿瘤内CD4+ T细胞克隆的显著扩增,从对照组的57个增加到160个独特克隆。这些扩增的克隆中,59.6%为细胞毒性CD4+ T细胞,32.9%为Th1细胞。




人源肿瘤中的高效重编程




在人源黑色素瘤(A375和A2058)和胶质母细胞瘤(T98G)异种移植模型中,PIB处理9天后,约70-77%的肿瘤细胞表达CD45和HLA-DR。重编程细胞还表达cDC1特异性标志物如XCR1(8-12%)和CLEC9A,以及共刺激分子CD40。此外,重编程细胞的HLA-I表达水平比对照组高2-4倍。在人源肿瘤类器官中,PIB重编程的效率与2D培养相当或更高。单细胞RNA测序结果显示,3D环境下的重编程过程更快,cDC1相关基因的表达更早。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存在免疫抑制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髓源抑制细胞(MDSCs)或周细胞的情况下,重编程效率也没有受到显著影响。





腺病毒载体递送的基因治疗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腺病毒的基因治疗方法来递送PIB因子。在体内转导实验中,腺病毒载体显示出优于慢病毒和腺相关病毒的转导效率。在B16黑色素瘤模型中,仅0.15%的重编程细胞就足以延长生存期并实现10%的CR率。当重编程细胞比例达到2.2%时,CR率升至100%。在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方案中,该基因治疗方法实现了50%的CR率(图7B)。治愈的小鼠对再次接种的肿瘤细胞表现出完全的抵抗力,并能抵抗静脉注射导致的肺转移(图7J-L)。此外,在外周血中检测到针对多种黑色素瘤抗原的中央记忆和效应记忆T细胞(图7K),证实了该方法能诱导长期的抗肿瘤免疫记忆。





总结




这项研究证明了原位肿瘤细胞重编程为cDC1样细胞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种新型免疫疗法能重塑肿瘤微环境,激活多克隆T细胞反应,并诱导系统性和持久的抗肿瘤免疫。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细胞疗法的局限性,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有望应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n9083

撰文|Coral
责编|Asher
转载、交流、合作

联系我们

NeuroWorld

神经世界
聚焦神经科学领域前沿,报道脑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