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QSF 专家齐聚,共探罕见病与儿科用药研发前沿

学术   2024-11-08 20:41   北京  

点击上方DIA发布关注我们

作者:闫世家 凤博

近年来,罕见病和儿科用药的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罕见病和儿科患者药物的临床开发面临许多挑战和痛点。因为患者人数有限、招募缓慢、对疾病自然历史的理解不足等困难存在,罕见病往往缺乏可靠的临床终点,同时也缺乏实施充分对照临床试验的可行性。

1.大咖云集

2024年10月17-19日,第十二届药物研发定量科学论坛(QSF)成功召开。10月19日上午,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生物统计与数据科学部门负责人邓红洁博士和强生创新制药研发中国区统计决策部负责人潘国华博士共同主持了“如何有效优化儿科和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分会场的分享和讨论,此分会场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I期临床研究室主任张菁教授联合策划,与会嘉宾阵容强大,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艺院长、圣方医药研发董事长及首席科学家陈杰博士、阿斯利康高级统计师张冠林先生、粹羽咨询创始人戴鲁燕博士、强生创新制药研发统计决策部统计师袁朝慧博士、勃林格殷格翰亚洲数字试验负责人程书彦先生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林洁女士。


2.会议亮点

专题报告1:罕见病药物研发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探索前行的道路

陈杰博士深入地从研究设计、临床试验实施、数据分析三个维度,揭示了罕见病药物研发的重重困难。由于罕见病患者人群有限、疾病病程了解不足、诊断困难、疾病进展缓慢且复杂等原因,我们在研究设计时往往面临很大的挑战,难以推广到其他人群;临床试验实施方面,由于患者分布偏远、经济支持不足等原因,患者招募困难;数据分析也面临着准确性难以保证的困境。陈杰博士基于自己在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Real-World Evidence       Scientific Working Group的工作内容,也提出了不同类型的解决方案和对应策略。他还特别提到了 RWD 和 RWE 在罕见病中的应用以及 DCT 相关的研究方法,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专题报告2:贝叶斯加速罕见病开发:创新方法的力量

戴鲁燕博士:指出罕见病研发面临着病人少、研究少、信息少、决策困难等诸多挑战。然而,近年来比起其它药物,罕见病药物开发成功率相对较高。从定量科学的独特视角,她详细介绍了贝叶斯方法在罕见病开发中的应用。这一方法开启了多维度数据收集的大门,涵盖医疗信息系统、医保支付、基因组学等各个方面。同时,她还分享了针对罕见病的一些特殊考量,如医患矛盾突出时的应对方法等。戴鲁燕博士还特别强调了合作共享的重要性,如同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在罕见病研发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专题报告3:真实世界数据在Nulibry治疗罕见病MoCD A型患者中的临床开发案例:实践出真知

张冠林先生以 Nuliibry治疗 MoCD Type A 为例,详细阐述了该研究罕见疾病的特点、药物作用机制,试验的设计以及注册策略。案例着重分享了如何利用疾病自然史的真实世界数据作为外部对照来评估疗效,并强调了对照人群之间可比性评估的重要性以降低潜在的疗效评估偏移问题,和与监管机构的紧密沟通协作的重要性。该案例成功最终获得了多国监管批准。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与监管沟通以及科学利用真实数据的重要性,为其他类似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专题报告4:神经系统罕见病的精准治疗:科技点亮希望之光

王艺院长首先为我们介绍了罕见病的定义、特点及现状,并强调了儿童是罕见病的主战场。接着,她详细阐述了神经系统罕见病的精准治疗进展,包括从对症处理到基因治疗的发展过程,如 ASO、SMO、基因替代、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应用,同时也提及了基因治疗的体内和体外方法以及相关技术瓶颈(如基因编辑和递送技术)。通过多个生动的案例,我们看到了神经系统罕见病治疗的不同方向和希望的曙光。


专题报告5:创新性贝叶斯方法结合成人数据用于儿童药物研发:跨界融合的智慧

袁朝慧博士介绍了儿科药物研发的严格监管要求,这就像一道坚固的防线,确保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后,她讲解了贝叶斯方法在儿科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了结合先验知识和收集的数据得到后验,将成人数据外推到儿童。通过具体的试验模型和步骤,她介绍了在没有儿童药物对照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贝叶斯方法建立起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体系,这为儿童药物研发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路。


专题报告6:DCT 助力罕见病临床试验:科技与人文的结合

程书彦先生为我们介绍了 DCT 在罕见病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和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盲目激进推进,到后来以患者为中心、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等原则的确立,这一过程就像船只在大海中航行,逐渐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他详细阐述了 DCT 的各个要素,如远程招募、电子知情同意、远程反射和评估、医患交流互动和教育、受试者安全监测、药物直达和回收、就近医疗资源等方面的应用和注意事项。这些要素就像一艘大船的各个零部件,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同时,他还强调了只有明确各方职责、与监管保持积极沟通才能确保 DCT 在罕见病临床试验中顺利航行。


3.圆桌讨论

  • DCT 相关问题探讨:从医生角度,林洁博士肯定了 DCT 在罕见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也指出了在DCT实施过程中,软件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程书彦先生则从实际操作出发,对软件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了补充说明,也建议多方合作努力,分享成功案例,从而推进DCT的发展。

  • 罕见病终点评价指标的选择:张冠林、林洁、戴鲁燕等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案例和见解。他们强调了在中国更多的参与到全球临床试验的背景下,评价指标的选择需要考虑中国中心的特点;另外,他们还强调了评价指标选择与药物机制建立联系的重要性,这就像在建筑一座高楼大厦时,需要考虑当地的地质条件和建筑的功能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的稳固和实用。

  • 因果性相关问题研究:陈杰博士不仅强调了真实世界数据对于临床试验设计和实施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分享了 RWD 和 RWE 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林洁博士从临床医生角度提出了关于 RCT 和真实世界研究价值的问题,陈杰、戴鲁燕等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4.结语

本分会场就像一场知识的盛宴,为罕见病和儿科用药研发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让我们看到了医药研发人员在这一领域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精神。我们期待未来在这一领域能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点击了解详情

 

关于DIA

DIA是一个全球化、跨学科的国际性学术平台,在中立的环境中,融合医药研发领域全行业的意见领袖,探讨当前研发的技术问题,提升专业能力,以及催化行业共识,在全球医药研发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DIA发布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即可关注

我们努力为你提供有内容的内容。

DIA发布
分享新药研发新知识,提升能力 ,促进共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