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详谈如何分析动机?动机识人©认知自我 读懂他人!
文摘
职场
2024-07-02 21:31
北京
本文共计4252字
如果您对动机分析/人际关系经营/管理激励等感兴趣,欢迎+琢哥V信,成为一位终身成长者
其实我本不愿意写这篇文章,因为在自媒体领域“越是专业”“越是干货“的内容,也就越没什么流量,但仔细想想,又抱着
“每天多一个人了解”的布道者心态,深吸一口气,专注的写出了下边的内容,当然,这些内容也都源自于我的版权课程里面,未来也会出现在我的书中,哈哈
首先,什么是动机?动机(motivation)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行为产生的原因。推动人们去做事情的动力。人们就像物体一样,需要克服一定的惯性才能移动。 就像这张简易版的冰山模型一样,冰山下层影响着上层,不难看出动机是一个人的底层本质。 通常一个人12岁左右的时候动机逐步形成且相对稳定,价值观是16岁左右。但是成型≠定型,只是相对稳定不易改变,当一个人重复经历了强大的刺激事件后,无论是动机还是价值观,也都有改变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说“人教人百言无用,事教人一次入心“(虽有些夸张,但却是这个道理)。 我们不仅可以对他人进行动机分析,也可以分析自己的动机,这也是为什么我的Slogan叫做“动机识人©认知自我,读懂他人“: 读懂他人包含:理解他人的意图,价值观,需求,关注点等 认知自我与读懂他人,恰恰是与自己和解,接纳自我,经营关系,促进人际交往的核心所在!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动机不是一个个排列整齐的木棍,而是套箱,A动机里面可能套着B动机和C动机,B动机里面可能还包含着,DEF动机,也就是说,动机是有深浅层的! 这也是为什么,你谈论的“动机”可能与我说到的“动机”,不是一回事,因为就像下边我这页课件的内容所说的,有的动机是手段/阶段(浅层/深层动机),有的动机是终极目的(底层动机) 人类自200万年前,进化为智人,DNA中就一直保留着四大底层动机,这四大底层动机影响着我们大多数的外在行为,每种底层动机都有不同的心理学家进行着深入的研究(如下图),在上百年的研究历史进程中,不断地迭代,因为科学本就没有最终答案,动机也不是某一个人的研究成果,再次向这些心理学先驱们致敬~ 作为“关系经营与动机领域的终身研究者”,我通过持续且大量的“元分析研究”(研究者对某一议题的所有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的整合)以及结合落地实践后,经过无数的迭代,原创出了“动机图谱©”这一成果,每一种底层动机包含着九大特质。(橘色的动机特质相对于蓝色的而言,更能直接体现/反应出对应的底层动机,也就是先去理解橘色的动机特质,有助于我们更快的识别一个人) 再次强调,仅管“动机图谱©”是我的个人原创成果,但是底层的理论依据均来自于那些“心理学先驱们”所以再次向他们致敬,我只是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如:人际沟通/关系经营/管理激励/知人识人等领域,将其工具化流程化。总结/提炼/解构/型成相应的方法论来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这个世间上的人是形形色色的,所以我们对人的理解不应该只停留在浅层的共性维度(什么趋利避害,安全尊重,社交归属等)我们更应该关注到每个人内在的异同点,这就是“动机图谱©”的价值,看到个体的“优势/不足/过当”“内在需求/内心关注”,从而实现“自我认知的清晰”“自我接纳”以及“因人而异”的沟通/相处/管理/激励等。点击→:动机识人©动机图谱-简洁版
点击→:动机识人©动机图谱-完整版-详解
能看到这里的人,已并非“凡人”了,哈哈,相信你对这方面的内容也是感兴趣的,不知道你有没有过一个疑问,就是“需要和动机是什么关系”,很多年前我刚开始研究的时候,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许久,因为就像冰山模型中的内容一样,动机是一个人的底层本质,动机上边是一个人的个性特质与价值观,不同个性特质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所以动机→需要….这个逻辑推导看似没啥问题,但实则问题大大的,因为我们对一个概念的理解太表面了,你去问问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们,动机与需要的关系,相信他们会说“需要引发动机”….这个回答看似标准,实则解释起来,不知道有几位教授能解释清楚。虽然从Title上,远不及各位教授,但我斗胆基于我对此领域的热爱与研究,尝试解答一下。 就像我下边的这页课件一样,首先公认的是“需要是动机的基础” 其次上文提到过动机是分层的(浅层动机/深层动机/底层动机),那也就是说,其实“需要”也是分层的,简单分为: 利益诉求:表面的想要(我想喝咖啡,我想要你陪我旅游,我想要换新手机) 内在需求:内心的需要(与动机特质息息相关,我崇尚地位与威望,我向往安宁的生活,我希望别人可以接纳我,获得归属感) 底层需要:四大底层动机的产生基础(成就需要,权利需要,亲和需要,探索需要) 与此同时,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当人们因为需要而产生了行为,需要就成为了动机。 这句话一语惊醒梦中人,对应关系就一目了然了,如上图: 利益诉求→浅层动机,内在需求→深层动机,底层需要→底层动机 所以当我们在谈论“需要/动机”这些词汇时,也许我们的理解都不一致,这也是作为一名研究者,对每一个专业名词的严谨理解的要求,对知识的敬畏,毕竟“走窄门,行远路,见微光”! 来来来,为了让你更好的理解,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我想挣钱,想挣钱的原因是我想买辆车,买车就是我的浅层动机,也是我的利益诉求(当人们因为需要而产生了行为,需要就成为了动机),但是如果我们想更好的读懂一个人,就要看到他更为深层的动机,也就是内在需求。 就是我为什么要买车,买车这件事我内心的关注是什么! 如果我是权利动机中,威望,地位这两个特质相对较高的人,那买车对于我来说是为了凸显我的社会地位,因为这两个特质相对高的人更加关注自己在所在领域中的话语权,以及在人际关系中的主导性 那如果我是亲和动机中和谐这个特质相对较高的人,那我买车更加追求的是舒适度,放松状态,自由的感受 但如果我是成就动机中完美和秩序这两个特质相对较高的人,对于出行来说,我可能就不太考虑买车了,因为这两个特质相对较高的人,对细节,对秩序感有极强的关注,他们不喜欢VUCA,不喜欢不确定性,模糊性,他们就喜欢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来,所以他们害怕,万一堵车,无法准时到怎么办,后边的事情会不会Delay,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他们即使买车也会看重安全性和质量,别总有小毛病,三天一小修,两天一大修的。 当然,下面这三点可以更好的帮我们理解,人的多样性: 1、四种底层动机与生俱来,且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只是占比不同 2、有的人,一种动机主导,有的人两种主导,甚至四种动机占比均衡 3、除了判断出他人的主导动机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分析出每个动机下具备的动机特质的占比情况,形成完整的动机图谱,帮助我们更好的看清自我,读懂他人,如下图:来自一个学员的动机测量表-动机图谱测评 所以说每个人的动机图谱都是独一无二的!透过动机,分析需求,认知自我,读懂他人,动机识人! 综上所述,分析一个人的动机,如下图,就三步:在与他人相处/交往的过程,通过提问/沟通/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判断出对方动机图谱中的动机特质分布,从而推导出对方内在的需求与关注点,这是在读懂他人方面的体现,在认知自我方面,我们更多的是需要运用“动机测量表”来进行测评,这样更为精准。 TIPS:我们在“动机识人”的过程中,对方越放松,就越安全,越安全就越真实,所以要特别注意两点: 1、谈话内容:谈生活,谈兴趣,谈他人(第三方评鉴) 同时,切记不要标签化,并且要关注安全状态下的行为频次,不能说对方出现了这样一个行为就是认定对方是XXX,给对方贴标签。 因此,如果我们通过分析动机做到精准识人,那不是3-5分钟的事情,起码要一对一在安全状态下,有30分钟以上的沟通相处时间。 同时,在识人方面我和《陌生人效应》这本书的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有着一致的观点,就是受到不同的环境/文化/个体差异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微表情”并不总是能反映出他人真实的情感与意图,所以动机识人是一个通过“沟通,提问,观察”等综合手段的分析过程,这也是为什么我个人不相信3-5分钟这种快速识人,快速与精准本就互斥。 好了,关于动机识人的过程就说这么多吧,毕竟放开了讲,光提问技术,就能聊大半天,下面再说说用途吧。 即然这是一个“认知自我,读懂他人”的工具,应用场景自然丰富,无论是对工作中的管理激励,人际关系,沟通协作,还是对生活中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都是有巨大帮助的! 前不久我辅导过一位管理者,过程中我们就聊到了他在管理团队的时候常用的激励手段。 他说我很爱表扬别人,我说那很好,表扬是性价比最高的激励手段。他说每周在开周例会的时候都会公开表扬之前业绩进步的员工。 我当时听了以后,问了他一个问题,我说“你觉得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表扬吗?” 他突然就愣住了,我说确实有很多老师会讲到,要经常表扬员工,好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员工也一样! 但是激励就是要洞察人性的,所以要做到因人而异!一提到“因人而异”,就离不开动机识人。 比如说:一个员工是权利动机中,“控制”或“地位”这个特质很高的人,他们是很要面子的,他们不希望让别人知道,他们是一个进步生….你还公开表扬,对他们来说这简直就是嘲讽。 那针对地位这个特质很高的人,适合他们的激励手段是什么呢?比如说赋予他们一个身份“销售达人”,通过赋予他们身份,给到他一些特权,比如免打卡,比如说流程的减免,本质上地位这个特质很高的人,他们很关注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享受特权或在自己领域独树一帜的感觉。 本质上是因为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标准,需求与关注点。这就是以人为本,因人而异,也只有这样,你与他人的关系才会良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