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事缓则圆,人缓则安,言缓则贵。生活中,学会慢下来,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智慧。今天这位紫薯就充分体验到了慢生活带来的幸福与美好,慢慢来,比较快。让我们一起来看她的分享~
行止之德~慢德
过去,我是一个脾气急的人,看不顺眼的,不合我意的,就容易发脾气。口快,说话不经大脑思考,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结果话说出来了,容易伤人。
做事也是急于求成,连吃饭也不好好吃,不去细细品尝食物的美味,别人十分钟,半小时才吃完一顿饭,我三下两下,不用五分钟搞定。
我就是这种状态的人,急性子,求快,想快落实,快速完成。连观赏美景也是匆匆忙忙的,只顾走路,快点到达终点,舍不得停下脚步用心观赏。结果出现:旅游回来,家人问,去哪了,那里有什么风景,有什么文化?自己说不出来,很尴尬。
每当我在线上线下看阁主老师的《师者》的访谈视频时,阁主老师说:很多人从中医一种慢生活、慢状态、慢思维和慢兴趣之中逐渐把自己超脱了出来,必然也就造成了文化的割裂,土壤的衰败。
用这段话对照自己,这说的不就是我吗?反思自己,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慢半拍已经脱离了自己,所以身和心就有了病的土壤,疾的根基。
好险啊!好在自己有福气,祖宗的福德深厚,让我在中国文化复兴时代遇见阁主老师,在他的引领下,走出快的魔障。做人做事学着慢一点,缓一点,停下来修正自己的行为与情绪,拥抱慢节奏的生活,尽情享受当下的幸福。
践行慢生活,体验到幸福与美好
我是一个不怎么进厨房的女人,自从学习了三衡中医,就开始想为家人做健康的饮食。比如:每年做点醋泡姜,做点桃子酵素,还多进厨房做小面汤,熬米油粥,熬黄芪大米粥等等,干这些活来克制自己的快节奏。
这样的活是要磨时间的,就说熬米油粥吧,你最少得熬两个半小时,米粒才开花,逐渐消融,才有米油。
特别是前年冬天,我还成功地做成了龙肝凤髓汤,哎哟喂,那个时候,真的好有成就感,看着家人美美地喝下这个汤,那种幸福感远远地盖过了一天的辛苦。
做龙肝凤髓汤要先准备食材,浸泡食材。之后开始剥核桃仁皮、杏仁皮,再经过捣核桃仁3000下,捣松子仁2600下,捣杏仁又2400下。
然后,统统捣成浆糊后,下一个程序是:把核桃仁浆糊搅拌3000下,加入松子仁浆糊再搅拌2600下,最后加入杏仁浆糊又搅拌2400下。
你看先是捣8000下,再搅8000下,这真的是磨人磨时间的活,从上午七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差不多七点才做成。
去年入冬后也做了两次龙肝凤髓汤,在做的过程中沉醉于慢的兴趣里,享受慢的生活节奏,原来是如此的快乐幸福!
这是磨心性、磨意志、磨耐力的一件体力活,这要是以前我真做不了。因为我急呀,求快呀,不肯慢下来呀,更不想这样去消磨时间呀,总说自己忙呀。
其实,在2022年国庆节三衡中医初级线下课程中,听阁主老师说了做龙肝凤髓汤的方法后,就一直想做来尝尝,给家人养养身体。但每当想到单是捣8000下,搅8000下,就吓倒自己了,就一直没做。
直到前年三九养生雅道传承人致淳老师做了龙肝凤髓汤直播后,心想着:我应该慢下来了,是时候为家人多做点美食饮品了。后来就下决心去采购食材,开始做起来。想不到真的做成功了。
通过做龙肝凤髓汤这件事,让我体会到了过程是最重要的,感受到慢工出细活的真实意义。就像阁主老师说的:煲汤看似是最浅显的,但也是中医之中,文化底蕴最深的地方。
一个有爱的人,他肯定是深谙(ān)煲汤之道。一道上好的汤,是一定要经过小火慢炖,才能让所有原材料的营养都进入汤里。这需要一分准备,九分付出,十分精力来完成的,这就要用心了,这就是慢中出精诚心。
安住当下,慢即是快
一个人是什么状态,阁主老师听你说话就知道,一把脉就知道。我是因为病,所以有福参加阁主老师的面对面活动,去年,几次面对面活动中,有一次把脉,阁主老师说:你还是急。
还有一次把完脉,阁主老师说:你要慢下来。再有一次把完脉,阁主老师说:你要学会养护自己,做事有时要缓一缓。
阁主还跟我说了他母亲擦地的例子,他说:我家很小,但我母亲擦地要用一个多小时,发现出汗了,她要稍微缓一缓,休息一会,喝一杯茶,小憩一会儿,再继续擦地,我妈妈身体一直很好。
通过几次阁主老师爱的引领和耐心的教诲,自己深刻地反省自己。以前,因为自己急,伤害了自己,伤害了家人;因为自己求快,做事老是出错;因为……
所以,我开始学会做人做事缓一缓,慢一步。比如说:用慢思维来相克快,说话时思考一下,这句话说出去会不会伤人,伤人的话不说。
做事又或是开车时,觉察自我局限,有没有思维误区,识别自己心理状态,转个念,不急于求成,思维尽可能做到“不着急,慢下来,慢一点决定”,慢一点情绪爆发,觉察到慢才有了快,也就是快即是慢,慢才是快。
就拿开车来说,以前开车总想超车,一味地求速度,不安住当下,不顾及前后左右的车距。为此,爱车常受伤,不是倒车碰车尾,就是左右被磕损,又或是车头被撞伤,哎!害得爱车满是伤痕。
每次被孩子他爹说:开车要开慢点,保持车距,开好人生五部车。曾有两次与别人的车相吻,造成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快成了慢。
慢下来后,我专注开车,安住当下,只求稳,不求快,顺利到达,慢就是快。
又比如,以前读经典,也是求快,想快点读完,把读经典当作一种任务式来完成,不去领略经典的内涵,没读完这一本又去翻另一本,结果啥也没学到。阁主老师说:读经典慢一分,慈一分,沉一分,悲一分,这才有深度。现在我读经典字字句句读,慢慢读,细细品。
背诵《伤寒论》这条没背熟,就不读下一条,太阳篇没背熟,就不背阳明篇,这样一条一条,一篇一篇慢慢背,天天诵,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发愿一定要把《伤寒论》这本书背熟,结果在《伤寒论》精英赛道上,顺利通关了。《伤寒论》这本书太重要了,我还得继续念诵背,直至烙印于胸,纳于心。
现在也不爱发脾气了,反正遇见美好的去赞美它,看见不好的觉得也不错,状态慢一点,脾气就少一点。与家人,与万事万物共融共存共振。这是一种频律,这也是福德。
因为慢,所以柔,心变得越来越柔软,不再坚硬,冷漠。
因为慢,所以弱,就能降低自己,低下头,弯下腰,不再自傲,好强。
慢与快是一对矛盾体,相生相克,有些事情必须慢,但有的事要快。比如说:“闻道不可急,修道不可缓”,所以我学习三衡中医,站桩,百日筑颜术,凌波微步等功法的修炼不敢缓,利益他人的事不敢等,也不敢停,只要能利他,我就快速进入状态。
我已进入紫尘阁,就应该快点进入阁主老师的频律,就要快点“坐进此道”,不能拖拉等明天,不能懈怠停一停,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但在站桩时,呼吸吐纳,又要遵循深长慢匀,神态安定祥和,心情愉悦轻松。这是静养之术,其核心在一个"慢"字,就是节奏慢,包括呼吸慢,心跳慢,动作慢……只有慢,才能够绵绵若存,生生不息。生活中,也以慢节奏,慢状态,慢思维,慢兴趣去待人处事。
快与慢是两种不同的处事方式,慢是快的前提,快是慢的沉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没有慢就没有快,很多时候,只有慢才能够更快。
平日里该慢则慢,该快则快,在快与慢中去孕育,去呵护,去滋润,达到无伤,就是一种善。默默地去奉行,利己又利他,健康你我他,这何常不是一种阴德,一种福德呢。
记得下方点“赞”、“在看”送我一朵小黄花哦
文|傅运娟
编辑|灵灵
排版校对|小佳、张灵仙
紫薯福利!打开公众号对话框输入关键词:感冒、发烧、痛经、失眠、抑郁、高血压、腹泻、祛湿、口臭、视力、颈椎......更多关键字期待你的触发。
推荐阅读
为了亿万家庭的健康
关注紫尘阁
让健康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