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 侯博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本期要点
1. 孩子有这些症状要当心
2. 抽动的表现有哪些呢?
3. 是不是孩子出现眨眼、清嗓就是抽动障碍呢?
4. 如果真的患有抽动障碍,能治疗吗?
5. 抽动障碍能预防吗?
前几天陪孩子在上体能课时,看见一个男孩挤眉弄眼做鬼脸、肢体乱动、清嗓、频繁干咳。
很多家长认为,男孩子生性活泼好动,有些顽皮、淘气,如果周围朋友提醒是否该去医院看看时,通常会被认为小题大做,那么,这样的做鬼脸、发怪声、所谓的活泼好动,到底是坏习惯,还是另有隐情?接下来这篇文章将为您揭开谜底。
▍孩子有这些症状要当心
您周围是否存在这一类孩子,不仅有上述的那些表现,甚至吐口水,被老师、被长辈严厉批评“没礼貌、没规矩、没家教”,有些还会伴有头部、颈部的不自主摆动,常常引来周遭同学异样的目光,一旦被周围人关注,便更是无法控制自己频繁发出声调高、分贝大的怪声。
如果询问孩子,很多孩子会告诉你“我控制不了”其内心的悲伤及恐惧无人诉说,无人理解。
其实这一类孩子很可能患有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不自主、反复、快速、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或发声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通常共患各种精神和/或行为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行为/障碍(OCB/OCD)、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和睡眠障碍等。
目前我国有20%以上的人群处于0~18岁年龄段,估算近1000万儿童和青少年患TD,其中患TS者高达200万。
抽动大多起病年龄在18岁之前,4~8岁最多见,平均年龄约为6岁,在10~12岁最严重,然后逐渐减少,有些在青春后期和成年早期消退。男童较女童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4∶1。
抽动是指突然、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运动抽动指手指、面部、颈、肩、躯干和四肢的快速收缩运动;发声抽动指口鼻、咽喉及呼吸机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
常见的运动抽动有:
面部:眨眼、皱眉、皱鼻子、张口、伸舌 、舔嘴唇
头颈部:甩头、点头、头后仰
四肢:搓手、耸肩、抬手或脚、手指/脚趾动
其他:鼓肚子、不自主地摸某些部位/身体部位
常见的发声抽动有:
清嗓子、咳嗽、尖叫、呼噜声、吐口水、吹口哨……
抽动障碍的孩子不仅自卑、情绪低落焦虑、甚至抑郁,还会出现社会适应性困难,比如因长期发声抽动影响课堂纪律,面对来自老师及同学的压力,容易导致社会退缩、社交孤立等。
长期抽动导致抽动部位疼痛难受,使患儿烦躁易怒,甚至会有孩子自我伤害控制自己抽动。抽动也会影响睡眠,导致夜间入睡困难或睡眠质量差导致白天低觉醒状态,无法专心上课,影响学业。
部分抽动障碍患儿会同时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如学业困难、社交障碍、多动、冲动等;强迫症: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学习障碍:如阅读障碍、计算和书写困难
睡眠障碍:梦魇、夜惊、梦游、入睡困难、早醒等
大部分抽动症在早期主要表现为频繁眨眼,需要与眼疲劳、结膜炎、视力问题等鉴别,可以先到眼科就诊完善检查。
也有不少患者表现为揉鼻子、皱鼻子,需要到耳鼻咽喉科就诊,鉴别是否有过敏性鼻炎等问题。以清嗓、频繁咳嗽为表现的孩子,需要明确是否有慢性咽炎、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如果以上症状频繁出现,时间较久,并且通过专科医生检查并未查出原因,需要高度警惕抽动障碍的可能,需要进一步到小儿神经内科或心理行为科就诊。
▍如果真的患有抽动障碍,能治疗吗?
抽动障碍的确会影响孩子的生活及学习,更会牵涉到整个家庭的幸福,但它并不是“不治之症”。
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用药,心理行为的治疗,如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学校干预、行为治疗等。
▍抽动障碍能预防吗?
抽动障碍的病因不明,遗传、神经递质、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与抽动障碍发生有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
1. 社会心理因素
家庭暴力、突发变故、父母离异等与抽动障碍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遇到的各种紧张、焦虑的因素均可诱发。避免观看恐怖电视和刺激性强的动画片,消除精神紧张的因素。
具有遗传易感性的儿童,遭遇心理应激时易诱发抽动障碍。所以,健康的生活环境对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2. 疏导不良情绪
加强个性塑造,及时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培养乐观积极的性格及处事态度,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加强父母的心理健康教育,父母情绪稳定,对于孩子良好的情绪及性格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影响。
3. 改善教养方式
避免“传统”打骂式的教育方式,很多抽动障碍患儿的家长会经常批评指责孩子,长期如此会打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加重抽动障碍的症状,应多鼓励,温柔对待孩子的不足及过错,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医脉通宝妈育儿俱乐部成立啦!
<加入社群、获得帮助、相互支持>
群内公益活动包括:专科医生答疑、营养师饮食指导、免费线上问诊,每日健康科普更新;
进群方式:扫码添加下方小助手,报疾病名称,小助手拉您进相应社群;
和医脉通一起守护健康,欢迎您的加入!
欢迎扫码进群
4. 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
很多抽动障碍的孩子在玩手机、平板或看电视时出现眨眼、皱鼻子、清嗓等症状的频率更高,这可能与大脑过度兴奋、神经紧张、视疲劳有关。
虽然电子产品与抽动障碍的关系还不明确,但从孩子的视力健康来讲,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也是很有必要的,建议每天共计不超过1小时,且分段观看,比如观看15~20分钟休息一会,眺望远处,缓解视疲劳。
5.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很多抽动障碍的患儿白天的时候很好,到了晚上尤其是快睡觉的时候症状特别明显。儿童日间活动量过大,如果作息时间不规律,可能会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就会出现夜间症状明显的情况。
所以,规律作息,协调好孩子的活动与休息,劳逸结合,保证睡眠时间,对于稳定孩子的神经功能也有很大的益处。
6. 健康的饮食习惯
避免不健康食品的摄入,比如油炸类、膨化食品、高盐、高糖的食物。
一些研究显示,抽动障碍的发生与营养素(尤其是锌、铁)的不足可能有关,过多食用含多种添加剂的加工食物可能会抑制某些营养素的吸收。
尽管未必需要额外补充这些营养素,但进食新鲜蔬果、未经过多处理的新鲜肉类、无添加食品更利于身体健康。
7.围产期因素及药物影响
围产期异常如孕期承受较大压力、吸烟、饮酒等,胎儿或新生儿疾病、低出生体重等可能是抽动障碍的危险因素。长期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雄激素,吗啡等可引起抽动。
愿我们每一位孩子都能身心健康,茁长成长,在未来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时可以勇敢面对,不畏险阻,勇往直前。
这里提醒一下,想了解更多健康养生的知识,和同好们交流心得?马上扫码加入吧↓
医脉通抽奖福利来了!
欢迎扫码
奖品示例
▍往期文章
◇ 吃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这12类人千万要注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