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前几天,有朋友问我,记得几年前看过你的一篇文章,是说的有位文化人,因为看过东台鱼汤面的介绍,而喜欢上鱼汤面,特意从北京千里迢迢赶到东台,想吃你亲手做的一碗鱼汤面,着实让人感动,不过那篇文章现在找不到了,能否再看到那篇文章,应朋友之问,今天翻出了该文——
几天前,手机微信上发现有人要加我,备注栏写道:“中国报告文学编辑周武峰”。看到这备注,我心里感到有些纳闷,虽说我平时喜欢涂涂写写,也经常向一些杂志社投稿,但我可从来没有向《中国报告文学》杂志投过稿啊,这人加我干什么?想到网络上的骗子多,会不会加我有什么目的,不过带着好奇心,想来想去我还是加了这位为好友。
刚刚加了好友,对方就开始说话了:“久仰,多次在网上看到关于你的报道,获悉你不光是精通厨艺的大师,而且擅长中医、摄影、文学,多才多艺。”咦,怎么对我这么了解的?对方又发话了:“我现居北京,前几年在上海吃过东台鱼汤面,那鲜美的味道,浓如牛奶的汤底,让我至今难忘。”通过聊天,终于了解到,对方是《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社编辑部的主任叫周武峰,老家是湖北洪湖人,平常喜爱美食,也许洪湖与东台同是鱼米之乡的缘故,喜欢河鲜的他也爱上了我们东台的鱼汤面,自己在家做过多次,可感觉总好像差点什么。后来,他就在网上搜索“东台鱼汤面”,看到我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的有关东台鱼汤面的文章,又了解到我作为鱼汤面传人之一,接受过南京电视台等媒体现场制作专题采访。于是,就动了能学习最正宗的东台鱼汤面的念头,他就通过盐城的文友找到了我的电话和微信,想进一步的了解鱼汤面。得知这样一位对美食痴迷的文化人,喜欢我们家乡的鱼汤面,我真的很开心,因为美食无疆界,也就自然对他有着一种认同感,在微信里我把传统鱼汤面的历史渊源以及整个制作过程都详细的讲给他听,他对鱼汤面的每一个细节都很关注,对不理解的地方,他都逐条的仔细询问。星期五的晚上,他打电话给我,说明天就到东台,来实地探源东台鱼汤面,并且想请我能详实的演示一下鱼汤面的整个制作过程。
第二天中午,周武峰先生如约而至,看到周先生的那一霎,我真的肃然起敬,一个爱好美食的文化人,为了一道美食,不远千里前来学习,这是一种对美食的挚爱,更是一种对美食的敬畏!与周先生虽然才刚刚接触,但因为共同的美食爱好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有着许多共同的话题,能聚到一起最想到的就是能好好的叙叙,但看到周先生那迫切想一探鱼汤面美味的心情,我收起了话匣,立即投入到熬制鱼汤的工作中来,我用提前准备好的野生鲫鱼、猪筒骨、鳝鱼骨现场为周先生制作鱼汤面,周先生拿出笔记本和笔,详细的记录下鱼汤面的整个流程,当我将汤浓似乳、滴点成珠的鱼汤面制作完毕,给周先生品尝时,看到他啜一口鲜美的鱼汤,叉一小筷面条,品一根香酥的脆鳝,满脸都荡漾着一种幸福感,连连夸赞东台鱼汤面名不虚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于周先生的这次寻访东台鱼汤面在开心之余,我更有着对他的一份敬重,吃完面条,我想带周先生到东台海滨去看看,毕竟人家大老远的第一次到东台,可周先生连连摆手,告诉我,这次就不在东台玩了,杂志社还有好多工作要做,今晚就乘火车回北京,并一再感谢我对鱼汤面的不吝赐教。
看着周武峰先生远去的身影,我的眼睛润湿了,千里寻味一碗面,先生是一位真正的美食家,不仅对美食有着欣赏的心态,更有着对美食探索的不懈追求!
“国有史,邑有志”,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从“诚意、正心、修身”开始,到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东亭庖人天厨星》力求让更多的乡友留住乡愁,记住乡音,忘不了对家乡东台的乡思,从公众号里一篇篇的文章里能寻觅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文化保护。随着现代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如果再不做好文化血脉的传承。不及时对一些城市文化历史进行整理、记录,那么很可能在若干年后这些重要的历史资料将散佚殆尽,那样对我们的地方文化的损失是无可弥补的。
要了解更多东台方言请直接点击:
本公众号原创文章未经同意,请勿转载,谢谢合作!
如果你喜欢听一个厨子趣侃家乡的民间文化,请关注“东亭庖人天星”公众号,这里将第一时间为你提供我的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