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一日,为弘扬书香文化,留住乡村记忆,由梁垛镇牌沟村周祯明先生主编的《董永故里坊间记忆》新书交流赠阅会,在牌沟村村民周祯国家中举行,该书编委会成员、在梁垛镇工作过的老同志、乡贤代表及相关作者齐聚一堂,以书为媒,以台南古村落为题,讴歌新时代,共话乡村振兴,为台南一带的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问计献策。江苏省东台中学校报主编艾雨华老师出席本次活动,并在赠阅会上致词——
张主席、周书记、梁垛和台南镇村领导、各位前辈、乡亲、文友:
大家中午好!
金龙辞旧岁,瑞蛇迎新年。台南热土地,文化谱新篇。今天,2025新年元旦,我们在清朝孝贤名人周郭氏老家、东台梁垛镇老台南乡牌沟村欢聚一堂,出席周祯明先生汇编的《董永故里坊间记忆》的首发赠书仪式。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高兴地看到,这本由周祯明辛勤汇编、张晏斌、朱霆为顾问,周贞宏、章国荣作序,书法家胡炳华题写书名,企业家殷宝群刘岚赞助,徐伯义老师校对,黄智斌先生设计的《董永故里坊间记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面世。这是家乡文化建设的好事,大家聚一起、共同来庆贺。
在台南一方水土上,周祯明书记既是一位带领乡亲脱贫致富、解决温饱、共奔小康的退伍好军人、基层好干部、好党员,又是一位扶危济困、关怀弱势群体,帮助乡亲修公路、建路灯的热心公益者,还是一位董贤故里历史传承、文化传播的优秀代言人。《董永故里坊间记忆》便是很好的证明。
“乡思乡情印脑海”。我是江苏东台梁垛台南人,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鹤伦人。从小到大,有关台南、董贤故里的各种记忆便留在我的脑海里。鹤落伦、艾家墩、七仙女下凡、董永庙、唐代制盐遗址、每年四一交流(台南庙会)、温泉凤凰池、沈炳麟度假村、野三旅抗日救亡、高考恢复家乡走出大学生,王亮、牌沟、丁堡、孔堡、闸南……一个个传说,一个个地名,如珍珠般闪烁。
“致富不忘带头人”。台南、梁垛镇村新老领导周森、高鹤来、周爱东、缪斌、吴仕伦、邓兴俊、吴连洲、张一峰、崔海、许海东、王棣泉、邹锦文、杨怀文、翟怀银、史宏秋、沈平、喻峥尧、孟晨霞……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乡亲摆脱贫穷、发财致富的公仆形象在百姓口中流传。周森老书记在台南搞起家庭承包,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先行者。他编制的农业学大寨口号,印刷在我和邻居老屋后墙上:万众一心学大寨,治水造田面貌改,粮跳棉跃五业旺,两年建成大寨社……
“师恩教导刻心房”。台中、台小是我的母校,伍效安、韩庆甫、张凡、宋涛、顾忠俊、王存山、陈素秋、王惠兰、陈元富、刘紫英等老师们传道授业,谆谆教诲,引领我和台南学子成人成长成才。
“文友佳作留精彩”。张晏斌《老家那面墙》在全国散文大赛中获奖,朱兆龙、赵峰旻、周贞宏、朱霆、章国荣、吴应海的散文、杂文、小说、新闻报道,宣传家乡台南,读者很多……几年前,在我邀请下,一批文友曾聚首鹤落伦,谈天说地、谈笑风声。
“乡村旧貌换新颜”。现在临塔村、鹤伦村、牌沟村、张倪村等地的工商业发展、楼房新居、敬老孝贤等物质、精神文明建设让乡亲们有了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朱兆龙撰写的临塔孝贤故事已登上《人民日报》。
“树高千尺不忘根”。台南在外医师、教授、学者、企业家等乡贤能人徐辉、陈玉根、丁正林、丁正同、林远、殷宝群、丁正才、丁正军、刘岚、郭进东、高燕等为家乡人治病、学子学习工作、老家修路修灯、疫情期间捐口罩等义举实事,令人敬佩。
令人欣慰的,周书记汇编的《董永故里坊间记忆》,把我所讲的有关台南的悠久历史、民间传说,台南乡友能人的家国情怀、脱贫致富、回报桑梓,把乡亲乡贤的乡情乡思,汇集在一起,成为大家的共同记忆。我撰写的拙文《父亲》有幸收录其中。我的父亲艾宝元是老台南人,不久前去世,他是关心时事的老党员、敬业精业的老会计,是育子助侄的好长辈。
《董永故里坊间记忆》这本书,它既是台南的历史书、又是台南的建设记,还是台南的乡思文。值得台南儿女、乡亲、乡贤阅读、惠存、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