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教育手记·课堂改变,学生才能改变

教育   2024-11-21 15:25   江苏  

1

这几天,深入课堂听课,和老师们一起磨课,有一种深切的感受:

课堂学习生活占了学生在校生活的90%的时间,课堂改变了,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改变。

40分钟的时间里,每位学生开展了哪些学习活动?自主学习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实践、练习的时间有多少?

这三个问题,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生活的状态。

2

40分钟的时间里,效率高不高?

效率的问题,主要依靠学习内容的设计。

拿《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学习来讲,学会朗读课文,是一个重要目标。那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呢?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朗读号这段话,关键在于理解并读好短语:朱德同志、毛泽东同志、山下不远处。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常把这类短语读破了,如此朗读,是很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的。

针对这篇课文“短语相对多一些”这一特点,关于朗读的学习内容,就可以具体设计为短语的发现与朗读。

这个过程,有时需要对有一些短语进行理解,例如朱德同志这个短语中的同志进行理解。有时需要对短语的结构进一步明了,例如“朱德同志”这个短语,朱德是姓名,同志是具有特定含义的称呼。

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山下宁冈的茅坪挑粮井冈山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里,就有三个动宾式短语。

“到……去……”这是特定的短语样式。

诸如此类的,还有“从……到……”等。

这样的短语,发现、划出,并练习朗读。这样对于朗读好整段、整篇是极有益处的。

3

学习朗读,一定要有具体的朗读学习内容,这个内容,越是清晰,越是有“举一反三”的可能性,那学习的效率就会越高。

当然,提高效率最关键的是,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是自己去实践。

例如,语文课就要有语言实践的各种情境和活动。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朗读,那怎么将朗读变成具有“语言实践”意味的活动呢?

我进行了两个层次的语言实践活动。

第一层:

学做小解说员:向来参观的人们朗读《朱德的扁担》。

第二层:

学做小解说员:向来参观的人们朗读《朱德的扁担》。同时,回答参观的人们的提问哦。

只有把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让学生自己用起来,才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得以提高。

因为,用过的,会用的,才是学生自己的素养、能力。

点个“在看”,把我们“设为星标

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的推送啦!


彭文峰会
彭文峰会专注分享语文教育、家庭教育的理想信念、实践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