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从2008年开始参加“教海探航”征文活动,我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我感觉好处很多:我把“教海探航”当作一次教学“检阅”——在这一年中,我收获了吗?学生进步了吗?我一把“教海探航”当作一次特殊体验——围绕目标慢慢做,全神贯注认真写,请人指点反复改,众里寻它苦苦等。我还一直把“教海探航”看成一次精神盛宴——专家们语重心长地将教育的真谛演绎得深入浅出;青年教师的激情和睿智将各自的教育实践展现得多姿多彩。
2008年、2009年两次获奖,让我对“教海探航”征文的认识凝聚成三句话:“做自己认同的”、“写自己做过的”、“问自己尖锐的”。下面我就结合我那两年参赛的文章具体地来阐释这三句话。
2
做自己认同的。
《与麦田融通:乡村习作教学的新境界》这篇文章是2004年11月完成的。
2002年,我在村小开始教语文。
2002年10月,我选择了习作教学的课题,当时选择这个课题,理由非常简单,因为当时新课程改革开始不久,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很流行,同时,我一个人在村小做课题研究,于是我想通乡村习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合理运用,提高乡村学生习作兴趣和水平。就这样我开始了研究。因为这个课题是我心里最想做的研究,于是,我不断去发现相关的课程资源。
还记得,好几个早上,在教室门口的脏水池旁,我和学生一起钓龙虾。
还记得,我带着孩子走进田野,观察老百姓们打菜籽。
还记得,带着学生一起去才茶叶。
还记得,在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绕草结,指导学生写活动作文。
这样的事情,真的很多,每一件,我都感觉恍如昨日。我喜欢和孩子这样玩,这样写,这样过属于我们的每一个日子。
对这个课题,我是由衷地喜欢,我相信它的价值。正是因为我从心底是认同的,所以我一个人将这个课题做了两年。2004年10月,我完成了这篇文章。
2008年我写的《一心向着儿童》获了二等奖,这也是我2006年-2008年一年半的研究总结。从儿童的需求出发来寻求语文教学的出路,这也是我心中所追求的。
3
写自己做过的。
为写而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文风,多年来一直被“教海探航”征文所摒弃,记得L校长常说:“好文章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做’是‘写’的前提。”这句话让我感同身受,在《与麦田融通:乡村习作教学的新境界》这篇参赛文章中,所有的案例都是我亲自做出来的。
因为是“做”出来的,所以鲜活无比;因为是“做”出来的,所以我可以说得真真切切,写得有声有色;因为是“做”出来的,所以文章是由个性的,是独特的。
在“做”文章的过程中,我充满收获的喜悦,我获得了自信的力量,因而,我会欣喜地看待众多同行的质疑;因而我会把这篇文章当作自己个人的成长史。
它是我两年的教学生活的一个缩影。
可以说这篇文就是一个人行动的轨迹,就是我心灵的地图,就是一个完整的我。
4
问自己尖锐的。
一篇文章写成后,只是一个人支持的独立世界,你可以自我欣赏,但决不可以洋洋自得,你可以自我沉醉,但决不可以固步自封,因为好文章是“千磨万击还坚劲”地“炼”出来。
怎么改呢?我认为必须狠狠地问自己几个尖锐的问题:
第一,我做得有价值吗?
一篇文章要走向优秀,首先它必须对教育教学有价值,能对别人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启发作用,同时对当前的教育教学问题有建设意义。
这些可能末必是你一个人的眼光所能判别的,这时就需要引入别人的见解。
《与麦田融通》在2004年写好后,到参加比赛已有5年,这5年中,我得到了好多教研室唐金平主任、海门实验学校“童化作文”倡导者吴勇校长的指导,我得到了很多网友和很多同事的建议,因此,可以讲,这篇文章是慢慢长大、长成熟的。
2008年写的《一心向着儿童》我则求助于L校、G校、Q主任等多位专家,在他们的指点下,我明确了文章所要表述的重点以及价值所在。
第二,我做得精彩吗?
合情合理是每篇文章的生命之所在,是一篇文章在“面”上的尺度,而浓浓的乡村气息、个人的生命气息则是一篇文章在“点”上的尺。
写作不是要说“普通话”,而是要说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方言”——即一家之言,个性之语,这是一篇文章的精彩之所在,我“做”故我在,我“特”故我在,同一个话题同一种理念,我可以对它进行充满个性演绎,这就是一篇优秀文章诞生的标志。
关于《与麦田融通》一文,它呈现的是乡村习作教学的老话题,但是它的出发点不是“作文”,而是丰富多彩、充满特色的乡村生活,“乡村气息”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尽管有些稚嫩,但是它肯定是一些强势话语的必要延伸,也必定是对主流话语的有益补充,如果没有这些置于探索之中的稚嫩话语,就不会有教育教学百花园中的万紫千红。
要说出自己的话是必须有的价值取向,也是一篇文章成长为优秀必由之路,一篇文章可以改一千次,但决不可改掉自我,一篇文章可以引用一百句大师的话语,但决不能让大师的光环遮挡自己的闪光思想。
第三,我做得简练吗?
从2009年开始,“教海探航”征文有了字数限制,如果你的文章超过了6000字,就连入选的资格也没有了。
于是我将1万多字的文章改到了5999个字。在修改过程中,我体会到其实很多地方可以有更简练的表达,其实有些地方可以删掉案例,有些语句可以变得更为精彩生动。
经过这一次“操练”,我后来写文章就尽量让自己的文字简练、准确、生动。
5
多年来,我一直“做自己认同的”、“写自己做过的”、“问自己尖锐的”,同时,我会“照自己规划的”,逐步去实现我现在做的研究专题——让儿童的个体语言经验走向丰富。
这个规划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第一,我是怎么做的?
第二,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三,怎样做才更合理?
第四,怎样才能更简单?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让儿童的个体语言经验走向丰富”这一研究主题的内在逻辑。
这四个问题可以形成四篇甚至更多篇文章,每一篇文章围绕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凸显了“让儿童个体语言经验走向丰富”的一个视角,这些问题环环相扣,从而形成了“让儿童的个体语言经验走向丰富”的语文教学的产生缘由、本体特征、教学策略、运作机制、局限突破、思想辩证等一系列的学理体系,最终将完成自己的一整套东西。
以上是我的一点体悟,这些都是属于我“自己的思路”,对诸位读者朋友未必有适用性,因为教育写作的路上没有复制,更没有重复。“做自己认同的”、“写自己做过的”、“问自己尖锐的”、“照自己规划的”,这些都是为了我们每一个人能成为自己、做出最精彩的自己!
点个“在看”,把我们“设为星标⭐”!
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的推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