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与感悟人物品质相融——二上《八角楼上》教学叙事

教育   教育培训   2024-10-28 17:50   江苏  


第一课时

1

【课堂妙招】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新课的预习不再停留在扫清字词障碍这一浅层次的目标。充分有效的预习,往往能为感知课文大意打下扎实的基础。

由于突发的疫情停课,这篇课文孩子们在家已经预习好几天了。上课前,我决定和他们聊一聊自己预习的收货。

“大家通过预习,你了解了课文的哪些信息呢?”这个问题有点宽泛,孩子们可以畅所欲言,毕竟碎片化的感知也是一种反馈。

出乎意料的是,很多孩子积极举手,很想分享。

“课文写的是战争年代的故事。”这是第一个孩子的发言,我赞许他读懂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其实课文中就有个形容那个年代的词语,谁能说得更准确?”孩子们反应很快,我请他们一起说出了“艰苦斗争的年代”这个短语,我随机写在了黑板上:时间——艰苦斗争的年代。

另一个女生迫不及待举手,我请她继续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课文写了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写文章的故事。”我被这句话震惊了,仅仅通过预习,她居然就能用一句话概括了,而且概括地如此精炼又完整。我建议大家一起给她鼓鼓掌。

“谁知道,为什么我要特别表扬她的发言?”我引导孩子们思考,这句话说到了几个重要信息。很多孩子听出了这句发言的精彩,我相机板书:人物——毛主席;地点——八角楼;事情——写文章。

如果每次预习都能像今天一样,尝试找出关键信息,甚至读出了课文的大致内容,那该多让人惊喜呀!

【好课细节】走近伟人,就从观察伟人插图开始,形象具体了,孩子和主人公的距离就近了。

我出示课题,请小朋友一起读,再请小朋友看课题下的插图,他们都知道图画上的人物便是毛主席。“你对毛主席有什么了解吗?”孩子们说到了毛主席的姓名,有一位男生还知道:“毛主席还有一个名字,叫毛润之。”我忍不住为他点赞。我出示课件,小朋友一起读了毛主席的相关简介,还算了下毛主席的年龄,这让语文课别有一番数学趣味。借助图片和资料,孩子知道了“八角楼”名字的由来,接着学习生字“楼”,进行组词和换部首的拓展。

2

小朋友按照自读要求,初步梳理文中生字词,做到识字通文。检查环节,我出示了四组词语,并以小老师带读的方式,读准“争、凝”的后鼻音,“临”的前鼻音,学习多音字“薄”的组词,感知每组词语的特点:

井冈山      茅坪村      八角楼  (地点)    

艰苦斗争   夜幕降临   寒冬腊月  (环境)

披着薄毯子  握着笔      拨灯芯  (动作)

凝视         察觉        胜利   (状态)

【好课细节】扫清了字词障碍,接下来的课文朗读就顺畅得多,感知文章大意也更水到渠成。选择词语集中交流时,对词语进行分类学习,更能训练小朋友的归类意识。

 

3

第一自然段,字音没问题,只要注意标点的停顿。

“井冈山”和“茅坪村”这两个地点虽然距离孩子生活较远,但一年级学过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就接触过,我引导小朋友回忆,理清了井冈山、茅坪村、八角楼的地理关系。再借助几张井冈山上革命斗争的图片,让孩子初步感知了“艰苦斗争的年代”这个词语的意思,并学习生字“年”,读好第一句话。

“夜幕降临”是重点要理解的词语。我出示了几张傍晚时分天色渐暗的图片,让孩子说说图上的情景,猜猜大概是什么时间。再告诉他们“幕”和“临”的意思,孩子基本就能自己说出词语的意思。

“每当……就……”是第一小节中需要学习运用的一个句式。“每当是什么意思呢?”孩子找到了近义词“每次、每回、只要”,我请他们用替换词语的方式送回句子再读这句话。在朗读中,小朋友不但理解了这个关联词的意思,甚至有孩子还说到了“毛主席天天坚持去八角楼”,他们已经在读中能隐约感知人物的品质了。

我鼓励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这个关联词和大家分享:“每当……我就……”小朋友表现得十分积极,有孩子说道:“每当妈妈回家,爸爸就放下手机,乖乖干家务。”大家听了哈哈大笑。看来,当语用练习和孩子的体验结合在一起时,孩子都是很爱分享的。

【课堂妙招】第一自然段,字音没问题,但理解词语存在难度,如“艰苦斗争、夜幕降临”,我借助图片,给孩子建立形象画面,这样的理解就有了扶手,更加直观。句式的学习也要建立在孩子生活经验上,这样的表达更加鲜活。

 

4

“谁去到了八角楼上?灯亮后又在做什么呢?”

小朋友再次朗读第二自然段,我请四个小朋友接力,分别读好这段的四句话。

小朋友齐读第一句话,交流“寒冬腊月”是什么时候。“寒冬”很好理解,大家说是寒冷的冬天。我告诉他们,“腊月”就是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另外补充了描写寒冬的两个词语“数九寒天、残冬腊月”,小朋友边读边积累。

“这么冷的深夜,毛主席在做什么呢?”课件标红了描写毛主席的几个短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我请小朋友边读边圈出里面的动词“穿、披、坐、写”,相机学习了生字“披”。我引导他们结合插图,关注毛主席的穿着,并联系现在11月份自己的穿着,谈谈感受。他们基本能感受到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带着这种感受大家再读这句话,似乎有了几分对毛主席的敬意。

“毛主席是怎么写文章的?”女生齐读第二句话。

 这句话孩子主要不理解什么是“灯芯”,我出示了“油灯”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当时条件下,人们用油灯照明,轻轻拨动灯芯,可以使灯光更加明亮。相机学习生字“轻”,读准后鼻音,思考还能换哪些部首。

男生齐读第三句话,重点理解“凝视、察觉”的意思。借助图片,小朋友说说毛主席在看什么?是怎么看的?理解“凝视”是聚精会神地看,拓展“鄙视、监视、傲视、仰视、俯视”等“视”的不同组词。小朋友用替换近义词的方法知道了“察觉”就是“发觉、发现、感觉”的意思。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我引导小朋友用“凝视”和“察觉”说话,在语言表达中加深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并用“因为……所以……“这一关联词理清了“因为凝视着星星之火,在沉思,所以没有察觉到滑落的毯子”之间的关系。

【课堂妙招】我们理解了“凝视、察觉”的意思,我们还特别拓展了“视”的不同组词,积累了不同意思的“视”的组词。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小朋友生活经验,练习说话,达到语用的训练。

第四句话中学习了生字“利”,我向小朋友介绍了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写出的几本著作,小朋友初步感受了这些著作对革命取得胜利的重大作用。

5

用填空题,让小朋友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在井冈山(  )的年代里,(  )在一个(  )的深夜,在(  )写文章的情景。

剩下的两三分钟,我让小朋友认读下生词,再让他们写“楼”和“年”两个字。

【课堂妙招】课堂中,要增加读、写、说的时间,只有让他们静静地去读,去写,去说,他们才会真感悟。

第二课时

1

这篇描写伟人的文章,第二课时教什么?我想练习朗读是必要的,感知人物品质是必要的。

【好课细节】针对不同文体,应该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作为教师,必须因材施教。

深入品读文本之前,我带领孩子回顾了上节课所学:“你还记得文中这几个重要信息吗?”我课件出示:主要人物、时间背景、活动地点、主要事件,我请全班一起回忆。孩子们说得很准确,关于“时间背景”,有的孩子说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我引导他们理解这里是指一个时代的大环境,连续很多年都是在斗争,“夜幕降临”是一天中的具体时间,不算大环境背景,孩子们基本都能区分了。

【洞悉儿童心理】我带孩子回顾的过程就是检查上节课所学效果的过程,一起回顾的时候,孩子们会很有成就感,更能激发本节课师生互动的热情。在他们有疑惑处加以点拨,区分,孩子会有新的收获。

2

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数数有几句话,并用“____”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然后读一读。

【课堂妙招】有了之前的回顾环节,这个问题便水到渠成,降低学习难度。

练读完毕,我们交流时间和地点,聚焦到第一句话。先集体读流畅,我再用红线标出“艰苦斗争的年代、茅坪村的八角楼”这两个短语,学生校对,并在旁边标注“时间、地点”。

【课堂妙招】二年级的孩子,课堂上需要有些笔记,这能让理解更加具象。

朗读第二句话,重点是品味“每当”这个词。第一课时中,孩子已经知道“每当”就是“每到”的意思。我出示去掉“每当”后的新句子,请学生和原句进行对比朗读,感受有什么不同。学生读得很认真,所以交流的时候也非常积极。

一个孩子说:“加上每当,就感觉毛主席是天天在这个时候去八角楼写文章的,去掉每当,就没有天天的意思了。”很明显,他读懂了每当的意思。另一个孩子补充:“不加每当,好像毛主席难得去一趟八角楼,偶尔才去,可能一个月去一次。”这个发言引发了其他人的共鸣,大家纷纷猜测多久才去一次。

【洞悉儿童心理】当一个人猜测不加“每当”,毛主席可能一个月去一次时,我及时评价这个猜测很合理,这能启发其他学生继续合理猜测,引发共鸣。

我相机总结:“加上每当,就能感受到毛主席是天天如此,从不间断。”我顺势创设情境:冬天夜幕降临时,毛主席怎么做?夏天夜幕降临时,毛主席怎么做?身体特别疲惫呢?甚至感冒发烧时呢?受伤期间呢?每创设一种情境,便引导孩子想象场景读好这句话,这样的朗读更有画面感,感受也更加真实深入。

我范读第一自然段,请学生边听边结合插图想象画面,毛主席在怎样工作呢?大家说到了坚持不懈,不怕困难,认真,甚至还有学生讲到坚持奋斗,这些感悟都是通过一次次投入的朗读达成的。在此基础上,我和学生一起交流毛主席的人物形象,我总结并板书:夜以继日,忘我工作。

【课堂妙招】通过创设不同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深化对毛主席“夜以继日,忘我工作”这一人物形象的感受,这便是练朗读中促感知。

3

这节课我打算让学生第一次尝试默读课文。在品读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以下读书要求:默读第2自然段,对照插图,找出描写毛主席外貌及动作、神态的句子,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然后读一读。

学生开始安静默读,有个别孩子不大习惯,还是会发出轻微读书声,我走过去微笑着看着他,他不再出声,看得出来,他在努力。

【洞悉儿童心理】第一次课堂中练习默读,我们要允许个别孩子有困难,不强制要求他,但可以无声鼓励他。

我们先交流第一句话。指名读完后,我请大家说说这是个怎样的夜晚。

【课堂妙招】聚焦当时的自然环境,这往往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

孩子们大胆猜测“深夜”大概的时间,再联系“寒冬腊月”,很容易理解当时天气严寒,环境恶劣。我再请学生找找这句是怎么描写毛主席的样子的。我们聚焦了“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这几个关键词,不难理解“单、薄”都是“单薄”的意思。

为了更加直观地让孩子知道当时条件的艰苦,我请学生看看自己现在穿的衣服,才11月份便是加绒加厚的小棉袄。薄毯子大概多薄呢?我以教室的窗帘对比,差不多厚度,再请有经验的孩子分享竹椅子坐上去的感受。这样直观感受后,我请他们想象自己就是毛主席,会有什么感觉。有孩子说会冻得发抖,有的说脸都冻红冻僵了,有的说估计会变成冰雕,有的说手指都要冻断了,更别提还要写文章了。

孩子已经和毛主席共情,此时我再引导他们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孩子自然能感悟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带着这样的感悟,孩子再次朗读第一句话,很多人脸上都有了些痛苦难耐的表情。为了让学生知道这是对毛主席的外貌描写,我请一名学生描述我的穿着,发型,然后板书:外貌描写。

【好课细节】从孩子的着装出发,利用教室里的现有资源,再让学生设身处地展开想象,体会革命条件的艰苦就有了对比和参照,便能拉近学生与主人公的距离。对老师的外貌进行描写,在表达迁移中掌握外貌描写的方法。

4

毛主席是怎样写文章的?男生齐读第二句话。结合插图,我请学生观察毛主席的手部动作,然后聚焦两个动词“握、拨”。“毛主席是怎样拨灯芯的?”我启发学生思考:毛主席为什么要“轻轻地拨了拨灯芯”?这里的发言特别精彩,孩子们似乎真的已经走进文本,理解了艰苦条件下的毛主席。

“毛主席很细心,他怕把灯油拨到写好的文章上。”“灯芯上有黑的灰,火苗本来就快灭了,拨的太重会把火弄灭。”“动作太快的话,手上会带到风,把火苗熄灭。”这些发言很让我惊喜,没有仔细地观察图画和认真深入地朗读,是说不出来的。

“第一句是对毛主席的外貌进行描写,这句呢?抓住的是什么?”孩子反应很快,我板书:动作描写。在理解“灯光更加明亮了”时,我启发学生思考,除了照亮八角楼,看得更清楚,还照亮了什么?有学生已经能说道“照亮中国大地”,我顺势引导当时正在革命最关键的时刻,有孩子就理解到“照亮中国革命的道路”,我相机总结:预示着中国革命前途光明。

【好课细节】我请男女生分别再读这句话,学生读到“灯光更加明亮”时很是激昂,充满力量,似乎也有一道光照亮了我们的教室。我想,这便是朗读的力量。

5

除了描写毛主席的外貌和动作,这一小节还描写了什么呢?我请学生再次观察插图。有学生注意到了毛主席的眼睛,我问他:“毛主席是怎样看灯火的?”学生说到了“目不转睛、很认真、一直盯着看,好像边看还边在思考着什么”,我带领学生关注并理解“凝视、沉思”两个词。“寒冬腊月的深夜,如果你的毯子滑落,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展开想象,表现出瑟瑟发抖的样子。“毛主席本就穿得单薄,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进一步感受了毛主席沉思时全神贯注的形象。

“神态描写”这个概念孩子理解起来相对有难度,我启发孩子:这句话主要描写了毛主席的表情和当时沉思的状态。这时有孩子说道:“状态描写。”我请全班给予她掌声,她的领悟能力非常高。我板书:神态描写。

【洞悉儿童心理】对于孩子高质量的发言,教师必须隆重地肯定并赞扬,这能让当事人获得印象深刻的美好感受,也能让其他学生将这个回答铭记于心。

关于“星星之火”,我借助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并辅助相应的图片,孩子不难理解背后表达的深意:“星星之火”也指革命红军的力量不断壮大,革命终将取得胜利。正是有了对“星星之火”的理解,在交流“毛主席凝神沉思时会想什么呢?”这个问题时,学生都联系到了革命斗争,有的还说到了革命胜利,民族解放。我为这群会品读关键词句,会联系时代背景,会走进人物心理的孩子感到无比骄傲。

对照板书,我们再次回顾了描写毛主席的三种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并分小组再次朗读前三句话,在朗读中加深对毛主席”不畏艰苦,忘我工作”形象的感悟。

6

最后齐读第四句话。主要理解“光辉著作”的意思,结合“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感知“光辉”即为成就巨大。我请小朋友谈谈毛主席写的书对革命胜利有哪些作用:有的说可以指导战士们怎么打胜仗;有的说当士兵想要放弃的时候读一读,可以获得坚持的力量;有的说这些著作就是毛主席对战士们的鼓励......孩子们说的出乎我意料的好,结合革命胜利的图片,我总结:这些著作传递的就是毛主席精神,一种坚持不懈的品质,一种革命必胜的信仰。

7

我请学生再次齐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这次朗读,孩子明显情绪更饱满,尤其在读“灯光更加明亮了、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这两处时,我听出了他们对毛主席的敬佩与赞扬,还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的脸上浮现,在他们的朗读声中飘荡。

最后,我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毛主席在八角楼上的故事,并齐读整篇课文,再次感受毛主席为了中国革命,艰苦奋斗、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的精神。

【课堂妙招】小朋友们自己练习说说毛主席的故事。可以自己一个人说,也可以和同桌合作,每个人说一部分。

【课堂妙招】带着学生一起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字词的同时也是深化对毛主席人物品质的感悟。

彭老师专著简介:
张文质|俯下身来仰视儿童——彭峰的儿童主题教学研究

我们低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难度
他让我们知道:六年决定一生|何捷
拉长你的一节节课|高子阳
那人那课那文|顾文艳
统编课文怎么教?看彭老师一篇一篇地为您细说


统编一上教学叙事:

在难点处想办法——统编一上《dtnl》教学叙事
统编二上教学叙事:

美是动力,体验是神器——二上写话课程开发《3校园的秋天》教学叙事
统编三上教学叙事:

聚焦“命令” ——统编三上《11一块奶酪》教学叙事

预测之趣——统编三上《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叙事

统编四上教学叙事:

修建如此伟大工程,让人惊叹——统编四上《蟋蟀的住宅》教学叙事

观察并写出事物的变化——统编四上《习作3写观察日记》教学叙事

统编五上教学叙事:

抓要点复述,更进一步——统编五上《11牛郎织女(二)》教学叙事

悲从何来,因何而“醉”,劝的是谁——五上《12古诗三首》教学叙事

统编六上教学叙事:
激活生活记忆,表达美好体验——统编六上《习作3 ( )让生活更美好》教学叙事
小说不小,人物不凡——统编六上《13桥》教学叙事

统编语文课文配乐朗读:

1-6年级所有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来啦


尊敬的一、二、三、四、五、六年级语文老师
您好!
如果您需要与教学叙事配套的原创课件,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课件”两个字,您就能看到上册课件的购买链接。

彭文峰会

2024年8月20日

彭文峰会
彭文峰会专注分享语文教育、家庭教育的理想信念、实践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