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教育手记·看到孩子“不对”的行为,先想再行动

教育   2024-10-26 19:32   江苏  

1

下午,合肥高铁站候车大厅,我正坐在那儿思考着问题。左边突然传来“啪”的一声,我吓了一跳。这声音就像爆炸,就发生在离我两米的地方。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旅客的玻璃杯摔在地上发出的声音。

这个旅客回头看了一眼,又朝前走去,我以为他是去找保洁阿姨来打扫。

结果,十几秒后这个人消失在人群中,而保洁阿姨也未来。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走来,蹲下身来捡起了一个大的玻璃碎片,正要转身,被她的妈妈跑过来,一把拿过那玻璃碎片扔到地上,随即不断拍打小女孩的手臂,大声责备她,她吓得不敢作声。

这位妈妈的气势,把我也吓住了。

我当然理解这位妈妈这样“制止”,就是怕女儿受伤。

但女儿被理解了吗?

我来不及细想,先跑去找了保洁阿姨,请她来打扫。

这时候,我听到妈妈还在教育女孩:“这个玻璃碎片,怎么可以玩呢?以后不准了啊……”

一顿输出,而小女孩不敢吱声。

我对这位妈妈说:“小女孩真的很不错,她肯定不会去拿玻璃碎片玩的,一定是想捡起来扔掉,以免别人踩到了受伤。你的女儿很善良,很懂事啊。只要和丫头说,这个危险,正确的办法是请保洁阿姨来打扫。”

这时候,小女孩和妈妈说,她不是玩玻璃碎片,而是想捡起来扔掉。

期间,也有一位大哥来劝说妈妈。

妈妈听了我们的,和女儿连说对不起。

这妈妈,是真的疼爱女儿,也真的不太懂女儿。而对于女儿的举动,理解得也不够准确。

这件事,让我想到的是,作为家长,我们是不是常常会“自以为是”地理解孩子的言行?

这种“自以为是”,会伤害孩子。

我们应该好好理解孩子,并指导孩子在各种情境下的具体做法。

一个善良的人,有所行动,值得嘉许。

2

今天小女孩的遭遇,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些事情。

那些被父母“误解”的经历,难受又难忘。记得自己曾经就是一个孩子,记得自己曾经很听老师的话要学习雷锋。但是,一种出于善意的行为别看作是“做坏事”或“瞎玩”,试想,孩子会作何感想?!

孩子纯真,他们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尊重和理解。陶行知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作为家长,最容易轻视孩子。

而家长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先学会重视、理解孩子。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哲学家、语言学家、艺术家……

“幼儿是天生的万物有灵论者,在幼儿眼中,万物都是伙伴,都可以与之交谈,包括小动物、昆虫、玩具、物件,甚至包括肚子里的咕咕声。”

你瞧,孩子是满怀仁爱的。我今天遇到的那个小女孩,就是仁爱的。她是爱的天使。

我们可以举出无数个例子,来说明孩子就是诗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面对孩子“不对”的言行,不妨从这些角度去理解。

3

任何事情,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我要讲,如果家长真看到孩子不好的言行,就应该想清楚究竟如何批评、制止等,然后再行动。

我为什么会话锋一转,讲到这个层面呢?

现在的家长普遍太宠溺孩子,特别是隔代宠溺。

孩子没有礼貌,对亲戚来家里,非但不热情接待,连“喊一声长辈”的习惯都没有了,而家长觉得事情太小,不喊就不喊,将来自然会喊了。真的吗?

孩子明明做了很不好的事情,家长却很容易听信孩子说的理由,而忘掉了不好的言行本身。理由能让不好的言行和结果消失吗?

孩子不懂感恩,家长觉得长大了就好了。真的吗?

孩子现在不学习做家务,家长认为,长大了自然就会做家务了。真的吗?

……

家长看到孩子不对的言行,当然得采取严格而坚定的行动。


彭老师教育手记精选

10月5日教育手记·蹲下来解读《秋天》

10月7日教育手记·假后第一节语文课的四种创意上法

10月8日教育手记·应该怎样运用他人课件

10月12日教育手记·流程图对我们有很大帮助

10月21日教育手记·三个故事带给家庭教育的启示

  10月22日教育手记·听了两节阅读课,听到的是解读
  10月23日教育手记·听了三节习作课,听到的是语文品质
  10月24日教育手记·磨《司马光》一课的“有意思”在哪里

彭文峰会
彭文峰会专注分享语文教育、家庭教育的理想信念、实践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