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教育手记·主动过有意思的专业生活

教育   2024-10-31 17:10   江苏  

1

下午,我和几位校长进行了一次自发的线上讨论。

起因是有校长发现有些孩子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于是我请大家说说原因。大家说的原因涉及很多层面:学校文化、教师素养、学生学习习惯等。

我也提出一个因素,那就是课程顶层设计,如果课程结构里缺一些东西,那么,学生就会在某些方面先天不足。

我又请教大家:这么多问题中,哪些问题是最根本呢?

有人说,是写字习惯、朗读习惯、默写(积累)习惯等。这是文科学习的一些根本性习惯。

大家还追溯到某年级的习惯差,就是因为在“无纸笔测试”开始的第一年,学校没有很好的方法来替代这种方式,部分班级自然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因此,我们现在要找到更好的“替代方式”。

任重道远,需要集思广益,扎实推进。

下午的讨论,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我们做老师的,要过专业的生活。而过专业的生活,更好的形式是自发、自由的。大家提出自己困惑的问题,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来。

专业的生活,一种重要的事项,就是这样讨论如何解决某个问题。专业生活的质量如何?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大家带着研究的姿态,去看待发生在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用实事求是的方法去证明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2

上午,我们参加了一个研讨。

万博士、张老师对我们的项目进行了指点。我感觉受益匪浅。

围绕报告的撰写,给出了很好的思路,还有结构化、细节性的意见,让我一下子对二十年的教学进行了回顾与梳理,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铭心的喜悦。

在专业生活中,能与专家对话,能听专家指点,能获同行建议,那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体验。

我想起王尚文老先生对我的帮助。

大概十年前,我知道王老写了《语文品质谈》一书,就想办法联系到了他。我向他汇报我正在研究如何提升“语言表达品质”,读到他的语文品质著作,内心十分激动,想请他对自己的课例和论文做一个指导,他让我快递过去。

我很快就把材料快递了过去,也很快忙其他事情了,几乎忘了这件事了。

大约一个月之后,我收到了一个快递,厚厚的。我打开一看,我寄过去的那些论文、课例的打印稿,又寄回来了。没想到他竟然全部看完,而且很多地方都有批注。不仅如此,他还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给我,鼓励我不断探索,同时给了我很真诚的建议和意见。

我如获至宝,至今难以忘怀,也常常从中受益。

过专业生活,如果有幸得到专家指点,那是生长的契机,值得加倍珍惜。当然,这样的契机,有时还需要自己争取。

3

如果说一般老师很难遇到专家,那同事总是时刻在你身边吧。

每当学校想做一些尝试时,每当我上研究课、写论文时,总要请同事帮忙看看,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闭门造车,肯定不行。

旁观者清,倒是真理。

今天我就请教了一位老师,问她我上次的课,让她有怎样的印象,她说了一点想法。我又问她还有什么地方需要完善、调整,她只说三年级的孩子还是要加强直观教学,例如图片、视频、音乐等。她没有说具体的,不过这个概括的说话,倒是提醒我们,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直观教学的确需要有所考虑,不能一下子把直观教学的方法“丢掉”。

与同事研讨,只要你足够真诚,总能收获真诚的建议和肯定。

过专业生活,需要自己主动积极,需要寻找一切可以运用的机会。不要担心别人说你怪,如果是这种怪,那也是非常“专业的怪”。美哉!

很多年前,我在乡镇工作,除了上课批作业之外,就喜欢到学校图书馆去,那些没人看的书,在我眼里都是宝贝。他们看我读书、写东西,都觉得我怪,就缪老师不仅不觉得我怪,还觉得我很勤奋。她欣赏这种勤奋。于是,那几年,我读了一些书。我对缪老师很感激。

这样的专业生活经历和体验,后来对我的工作、生活帮助都挺大。

过专业的生活,是老师应该且值得做的正确之事。根本不需要考虑会不会让别人觉得怪。我们享受我们的,他们觉得他们的。如此就行。

(今天是写教育手记的第45天,本篇用时30分钟)


彭老师教育手记精选

10月5日教育手记·蹲下来解读《秋天》

10月7日教育手记·假后第一节语文课的四种创意上法

10月8日教育手记·应该怎样运用他人课件

10月12日教育手记·流程图对我们有很大帮助

10月21日教育手记·三个故事带给家庭教育的启示

10月22日教育手记·听了两节阅读课,听到的是解读

10月23日教育手记·听了三节习作课,听到的是语文品质

10月24日教育手记·磨《司马光》一课的“有意思”在哪里

10月26日教育手记·看到孩子“不对”的行为,先想再行动

10月27日教育手记·聚焦孩子“习惯”的显著进步

10月28日教育手记·积极主动是孩子一生受用的第一个习惯

10月29日教育手记·参加了三天活动,感受到思维的品质

10月30日教育手记·木桩被踩坏了怎么办

彭文峰会
彭文峰会专注分享语文教育、家庭教育的理想信念、实践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