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状体核硬度不断发生变化,同时伴随颜色改变,而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年龄与核硬度也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初发白内障的年龄与核硬度关系更大,有相同颜色的白内障,年龄大患者的白内障核硬度显然比年龄小的要硬得多。
参照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根据裂隙灯检查结果,对其核颜色进行判断而进行分级。
Emery分级标准
Ⅰ度:透明,无核,软性;
Ⅱ度:核呈黄白色或黄色,软核;
Ⅲ度:核呈深黄色,中等硬度核;
Ⅳ度:核呈棕色或琥珀色,硬核;
Ⅴ度:核呈棕褐色或黑色,极硬核。
Nuclear grades 0, 1, 2, 3 and 4 are shown from left to right.
裂隙灯下为透明或淡灰白色,一般为皮质型或后囊下混浊型白内障的特点;某些与代谢有关的白内障类型,其核硬度亦为I级。这种类型的白内障,因为核质特别软,比较容易被乳化。因此,只需很小的能量即可将其吸除。
晶状体核呈灰白或灰黄色。主要出现在后囊下混浊型白内障中晚期及年龄较轻的皮质型老年性白内障中。因核硬度稍大,对乳化针头及辅助器械均有阻抗,便于刻出一定形状的沟槽。
大多数老年性白内障的核硬度为Ⅲ级,核呈黄色或淡棕黄色。这种白内障以核混浊为主,裂隙灯下光学切面可清晰勾勒出核界线,核心部颜色最深,渐渐向较淡的皮质过渡。这种核硬度的白内障是超声乳化手术最主要适应证。
晶状体核呈深黄色或淡琥珀色。多见于老年性白内障晚期或病史较长、视力极差的老年患者。这种白内障由于核较硬,往往需要较高的超声能量,并需要较复杂的劈核手法相配合,因此不适合于初学者。
临床上比较少见。晶状体核呈深棕褐色或黑色,是典型的所谓“迁延性”白内障类型,整个晶状体呈现高密度团块外观。这类白内障,无论从操作难度方面,还是从安全性方面考虑,都不是超声乳化手术的最佳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