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大量使用激素等药物,不可避免会对骨质带来不良影响,有的甚至出现骨坏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据报道,在骨髓移植患者中,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为4.3%-10.0%。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恢复正常生活至关重要。
近期,平台特邀知名专家,中日友好医院孙伟教授,围绕血液肿瘤患儿股骨头问题的诊断与防治进行了线上科普,现将内容整理发布,以供学习参考。
骨坏死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在临床上,坏死现象并非仅局限于股骨头,只要有骨骼存在的部位,都有可能出现坏死情况。其中,股骨头坏死无疑是最为常见的。
其次,是膝关节坏死。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这些地方也容易出现骨坏死。
另外,腕关节、踝关节、跟骨、肩关节、肘关节等,同样存在坏死风险。尽管脊柱坏死和骨盆坏死等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我们也不应忽视其潜在威胁。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仍是挑战。相对其他关节,尤其是非负重关节而言,股骨头坏死进展往往更为迅速。曾有一位患者,从确诊股骨头坏死到股骨头完全塌陷,仅20来天,最终不得不进行了置换。
当然,绝大多数患者仍可通过定期(如三个月、半年一次)来监测股骨头的进展情况。而其它关节的坏死,可能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无明显变化。甚至有些骨梗死可能终生都保持原状,不会进一步恶化。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在血液肿瘤患者中尤为常见。这类患者由于使用了大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导致股骨头坏死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病情介绍和治疗方法,患者们往往会感到心理负担沉重。因此,并不建议患者通过网络进行自我诊断或治疗,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
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方面,Mont的诊断标准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Mont的特殊诊断标准
● 股骨头塌陷
● 软骨下骨透X线区(新月征)
● 前外侧死骨
● 骨扫描有冷区
● MRI:T2相双线征
● 骨活检示骨细胞空陷率>50%,且累及邻近多根骨小梁
Mont的非特殊诊断标准
● 股骨头塌陷伴关节间隙变窄
● 股骨头内出现斑点状囊变或骨硬化
● 同位素扫描活性增加
● MRI示骨髓水肿或纤维化
● 髋关节活动疼痛但X线片正常
● 骨活检示骨髓水肿及纤维化
股骨头坏死有什么症状?最主要的是髋关节疼痛,出现跛行,继而出现关节活动受限,这是它的典型表现。
非创伤性ONFH(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与影像认识
■ 早期(ARCO(国际骨循环学会)Ⅰ、Ⅱ期):无临床症状/体征-尚未共识;
■ 髋部一旦出现疼痛,则预示坏死灶骨折(Ⅲ期)(软骨下骨或经坏死骨,或坏死骨与正常骨交界);
■ 多数患者X线片(正位、蛙式位)不能显示骨折;
■ MRI:T2WI抑脂:骨髓水肿,骨髓水肿不是ONFH的早期改变;
■ CT扫描:多数可呈现骨折(冠状,轴位重建)。
激素性骨坏死
对于血液肿瘤患者而言,化疗期间或骨髓移植后使用大剂量激素所引发的股骨头坏死,被称为激素性骨坏死。
髋关节核磁检查是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如果核磁图像上出现了特异性改变,如前文所述的双线征等,一般即可确诊。
而水肿的出现,则往往意味着病情已经进展到了中期。然而,患者们不必过于紧张。
有些患者在使用激素后可能会感到髋关节稍有不适,但去检查时可能会发现一些异常信号。这些信号并不一定意味着骨坏死,而是需要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例如,股骨头、颈部滑膜疝凹、股骨头扩大的圆韧带窝等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性结构,无需过度治疗。而其他如骨髓转换过程中的异常信号也可能与坏死相似,但实则不然。
那么,激素究竟是如何引发骨坏死的呢?对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高危人群而言,他们往往因各种原因而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
当总剂量超过2000mg(以泼尼松龙计);用药时间超过30天;或采用静脉冲击治疗时(相较于口服治疗发病率更高),其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此外,不同种类激素的危险度也存在差异,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甲强龙>氢化可的松(具体排序因研究而异)。
除了激素使用外,长期酗酒也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另一重要因素。
围绕股骨头坏死的研究,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尽可能保留患者自身的关节,延缓甚至避免进行关节置换术(THA)。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确保保留的关节获得较好的功能状态,如无痛或仅有轻度不适、无畸形以及活动范围适中(如屈曲≥90°,适度内收、外展、内外旋活动)。
若无法达到上述功能要求,则宜考虑进行THA手术。
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而言,保留(挽救)关节的疗效取决于多个因素:
首先是早期准确诊断和分期;其次是通过诊断分期分型来预测股骨头是否会塌陷;再者是患者自身的修复能力(如年龄、潜在病变等);最后是科学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如何获得早期的诊断和准确分期?
完善必要检查
● 详细病史与体检(疼痛程度、内旋活动受限);
● X线片(双髋正位、蛙式位);
● CT扫描(冠状、矢状、轴位二维重建);
● MRI(T1W、T2W、T2压脂或STIR)。
确定诊断
● 尽可能获得早期诊断:0-Ⅱ期(ARCO, Steinberg等)。
对于血液病患者而言,在停用激素后三个月内建议做一次核磁共振,有助于我们及早发现潜在的股骨头坏死风险。
如果未排查出异常,建议在六个月、一年、一年半、两年这些关键节点进行定期复查,如果复查结果均显示正常,那么患者以后再出现骨坏死的概率就很低了。
患者若再次使用激素的情况除外。早期诊断后,选择保髋治疗或者手术治疗,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保髋手术:必要性、可能性
保髋治疗的方法及效果:
1.高能量电磁体外震波治疗股骨头坏死:
于上世纪90年代兴起,而我中心则于2012年引入这项技术,目前已积累了2000余髋的治疗经验。其显著优势在于无创、性能稳定、安全性强。
2.浓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与PRP移植:
1992年,法国Hernigou教授首次报告了其在该领域的成功应用,而我中心于2005年1月起开始探索并应用此项技术,已经积累了700余髋的治疗数据。单独应用仅限于少数病例,可作为其他技术的补充。
注:PRP为Platelet-rich plasma的缩写,中文译为“高浓度血小板血浆”,是通过自身血液制作的富含血小板的高浓度血浆。
3.打压植骨术:
1994年由美国Rosenwasser首次报道,我中心则在1997年率先开展,此技术适用于大多数中早期病例的治疗。
4.钽棒植入术:
2005年,Tsao首次报道了钽棒植入术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我中心于2008年开展,目前治疗了168例患者。但近几年发现了较多弊端,比如感染风险等,所以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5.旋转截骨术:
1972年日本九洲大学医学部衫冈洋一(Sugioka)首创,我中心于1992年开展。通过旋转截骨,可以有效改善股骨头的血供和力学环境,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6.其它各种骨移植:
带与不带血管蒂腓骨移植、髂骨移植、肌骨瓣移植以及Trapdoor手术等。这些技术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病情的患者。
保髋手术的疗效主要取决于早期诊断、科学化的治疗以及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的个体化综合方案,来争取保住髋关节。
但是到了晚期,全髋置换仍然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美国,有高达90%以上的骨坏死患者最终都进行了置换,因为美国的患者和医生的理念都和国内有差异。
他们无法接受保髋手术后长时间的卧床静养和修复,而是希望能够尽快得到恢复,得以进行体育锻炼和正常生活。患者在进行全髋置换手术后,基本上当天就可以回家。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手术技术的日益精准以及优质假体和材料的出现,全髋置换手术的效果越来越好,甚至可以实现终身使用。
血液病患者因治疗中使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有导致骨坏死的可能,据文献报道,在骨髓移植患者中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为4.3%-10.0%。
骨坏死诊断的金标准是做核磁,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才能取得好的预后。
早期保髋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到了晚期,关节置换也能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些好的生物材料,好的技术,AI和数字化的应用等,都会提高保髋的成功率
注:专家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主治医生。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END
文字整理 | 雯娟 版编 | 楚楚 审阅 | 七年
延伸阅读
成为月捐人,帮助更多人
*我们忠实服务儿童健康,助力儿童白血病患儿群体,随时欢迎有爱心、有能力、有责任的志愿者无偿加入;愿同公益机构、医疗中心、社会企业等开展爱心合作。本公众号文章和信息仅供参考,涉及治疗请咨询主治为准。原创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个人分享转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授权转载不得用于筹款和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