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迈向个体化诊疗

文摘   2024-12-17 12:30   湖南  




随着多种临床技术日趋成熟,基础科研向临床应用不断转化,临床医生学术理念日益更新,血液肿瘤的治疗不再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本期,平台邀请爱心大使、医学顾问,北京高博博仁医院童春容主任围绕“血液肿瘤个体化诊疗”进行科普,以供学习参考。



由形态学诊断到全方位分层诊断


过去血液恶性肿瘤给人们的印象是无法治愈,诊断停留在显微形态学这一层面。
现在我们已从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来细化诊断过程,进行分层诊断,进而采取分层治疗,极大提高了血液恶性肿瘤的治愈率。  
白血病是一种较常见的人体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前医生借助显微镜来诊断白血病,从形态学上判断是急性白血病或者慢性白血病。



如今诊断白血病不能仅仅停留在形态学上,而应该从分子生物学、基因染色体水平、细胞遗传学水平全方位多角度诊断筛选。
尽管这种诊断结果的分型依然还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两类,但毕竟参考资料多了,可以根据这些参数的异质性将白血病作详细的分层,将同一疾病不同类型分门别类,对将来的个性化治疗也大有裨益。


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纵使诊断如此详细也无法治愈,但无法治愈不代表着无法突破。
医学科研中不能太过功利,不能总想一蹴而就,任何疾病都是在漫长阶段中逐步摸索得以攻克的。
对于血液肿瘤现在先分好层、搭好框架,将来才会有突破的机会和可能。


治疗走向“量体裁衣”


精细的分层诊断自然会带来分层治疗,如能发展创新多种治疗手段,就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量体裁衣。
因此,未来血液肿瘤疾病的治疗趋势就是针对相同疾病不同亚型的患者,能够个性化地定制治疗策略,让每一位病人都能够接受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过去患者一旦被诊断为白血病,就意味着等死。随着科技进步出现的联合化疗、骨髓移植、靶向治疗、细胞治疗等多手段,已打破了过去死亡的梦魇。
在精细化的分层诊断基础上,结合多手段多技术分层治疗,会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定制不同的治疗方案。

从统计学上的意义来讲,一种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单一技术(如化疗或骨髓移植)在治愈率上可能短期内难有明显的提升,但如果排列组合多种治疗方式,一种治疗方式不适合即转向其他治疗手段,这种分层治疗会使患者在某一疾病的治愈率上得到显著提高。


例如,儿童白血病经普通化疗有70%~80%得以治愈,剩下的患者可以通过骨髓移植得以治愈,骨髓移植的治愈率为80%。
而综合两种治疗手段,即有90%的儿童白血病可以得到治愈。

再如急性髓性白血病,按照细胞遗传分型可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
低危组化疗50%~60%可治愈,中危组30%左右可治愈,高危组仅10%左右可治愈。
如果对化疗不能治愈的患者做移植,低危组70%~80%可治愈,中危组有60%~70%可治愈,高危组30%~50%可治愈。
总体来讲,如果患者化疗不能治愈,需接受骨髓移植,这一疾病总的治愈率可以达到60%~80%。这种组合的搭配提高了单一技术(如化疗)的治愈率。
当然,上述都是在理想状态以及疾病临床路径明确的前提下。
现实医疗环境中,医生的水平、患者家属的态度、患者的心态和医患配合默契的程度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分层诊疗为最终的目标——个性化治疗埋下伏笔。
所谓个性化治疗,不止是在治疗之初需要基因诊断等手段选择治疗方案,还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其基因水平,并根据监测结果了解治疗效果并预测病情转归。
例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一般建议每3个月监测染色体和基因水平,一年监测后会有95%的把握确认患者治疗后5年内的复发几率,这就实现了个性化治疗的过程。
如果在监测过程中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如考虑基因突变,应及时更换Ⅱ代靶向药物;如果Ⅱ代或者Ⅲ代药物效果依然不好,还可转向骨髓移植,依然能达到70%的疗效。



转化研究有望带来临床突破


探索和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从上世纪60年代即已开始。
长期以来,如何加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降低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  


供体不足一直是骨髓移植治疗血液肿瘤的瓶颈之一。
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所致同胞供者日渐困难。
目前,供者来源主要有三条途径:
非血缘关系供者造血干细胞资料库。
建立脐带/胎盘血库。但脐血干细胞数量有限,一般认为主要适用于儿童。若能通过干细胞扩增技术达到足够成人移植所需的干细胞数,或通过其他方式解决成人移植干细胞数量不足的问题,则是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大贡献。
建立新的免疫耐受方法,促进 HLA 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
免疫耐受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国内外均有许多进展。
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采用以G-CSF为主改变T细胞功能的方法诱导免疫耐受,以及国外CD34阳性细胞筛选,通过阻断共刺激信号传导途径以诱导免疫耐受等,均有可能使HLA 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更为安全有效;
HLA 不合直至单倍型 (亲子之间)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可给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带来更多的治愈机会。

需要加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开展新技术,降低移植相关合并症的发生率。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涉及许多基础研究的相关问题,如异体移植中的免疫耐受、免疫重建、免疫治疗。

加强对临床问题的免疫机制研究,如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物抗白血病分子机制的研究,将有可能完全或部分实现两者的分离,使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获得突破性进展。



创新不能被指南与规范束缚

眼下,众多医生都热衷于指南与规范,将其奉若圣经。
其实,制定指南和规范的初衷是为了规范基层医生,提高整体诊疗水平。
而对于创新科研型的团队如果也亦步亦趋地跟着指南和规范行事,就很难做到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尽管我国与欧美国家医生对很多关键技术都基本掌握熟知,但欧美医生对技术掌握的稳定性和推广力却远远超出中国医生。
究其原因是欧美国家严格遵循指南临床路径,致力于提升实验室监测的规范和医生受训规范化程度。
因此,中国本土化的技术指南需要大范围地在基层医院推广,给予他们明确的指导技术操作守则,借此迅速提高全国范围内医生诊治血液肿瘤的能力,深入贯彻血液肿瘤分层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精神,更多的医生需要做好技术层面上的应用,切实遵循临床路径。
而另一方面,大型的科研机构不应该完全被指南所禁锢,而是要在指南的基础上多创新,多打开思路,将视野放眼于国际平台。
指南的推广应用也需要分层实施,尽管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分层量化指标,但此趋势必能展现学术临床工作的各司其职、百花齐放的局面。我们要把握系统规范化和形成整体思维,多角度合力提高血液肿瘤的治愈率。


注:文章来源【血液病医生童春容】
专家意见仅做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主治医生。


END

     


版编 | 楚楚  编审 | 雨哥  终审 | 童春容

  延伸阅读 


重磅  ||  2023版CSCO儿童及青少年白血病诊疗指南更新

NK细胞抗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有新发现

成为月捐人,帮助更多人


*我们忠实服务儿童健康,助力儿童白血病患儿群体,随时欢迎有爱心、有能力、有责任的志愿者无偿加入;愿同公益机构、医疗中心、社会企业等开展爱心合作。本公众号文章和信息仅供参考,涉及治疗请咨询主治为准。原创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个人分享转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授权转载不得用于筹款和商业用途。



心方向儿童
为了孩子的健康,为了健康的孩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