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改姓为王。
四由北方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五出自赐姓或冒姓。如战国燕王丹玄孙喜被王莽赐姓王。
中原地区王姓多以“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为主流。十五世王翦、十六世王贲、十七世王离祖孙三代为秦朝大将军。二十二世王吉,西汉时举孝廉贤良,任谏议大夫,官至大司空,定居琅琊临沂,为山东琅琊临沂始祖。琅琊王氏鼎盛于魏晋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望族。二十八世王祥、王览兄弟于汉末扶母避乱庐江,司马炎代魏,时年七十七岁的王祥官居司空、太尉,位列“三公”。二十九世王导,为东晋开国丞相,也是江左王氏始祖。
郡望有太原郡、琅琊郡、北海郡、东海郡、高平郡、京兆郡、天水郡、东平郡、新蔡郡、新野郡、山阳郡,中山郡、陈留郡、章武郡、东莱郡、河东郡、金城郡、海汉郡、长沙郡、堂邑郡、河南郡。
1.青箱堂王
出琅琊郡三槐派支下。洪武初,青州派六十二支孙王汝贤从当涂迁庐江东乡王家井(在今白湖金湾)。
明万历三年(1575年)首修宗谱。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二修,嘉庆元年(1796年)三修,道光九年(1829年)四修,光绪七年(1881年)五修,民国十二年(1923年)六修,2015年1七修。
宗祠始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2016年重建,坐落白湖金湾王家井。堂号青箱堂。自十一世启用字派:一上大国,正谊名道,谦尊德光,忠良济美,翰苑传芳,孝和礼信,志远恒昌。
2.牌楼王(铁脚山王)
三世:王谦(1427-1503),字逊之,明天顺三年(1459年)中己卯科举人,任户部郎中、陕西苑马寺少卿,加金紫谏议大夫。
王弼,诰赠文林郎,以子敬赠大理寺评事,定居西门岗上,卒葬冶父山南麓罗岗。
四世:王敬,字惟瞻,明正统年间(1436-1449)贡监生,任大理寺评事,升大理寺副。配荚氏,赠孺人。生一子恒。
五世:王恒(1446-1517),字克昌,号节庵。年幼时随父王敬进京,善楷书,人咸以为神童,十二岁蒙天顺帝召见,御前书“天下太平”敬献,赐翰林院读书,历任中书舍人、太常寺丞、工部主事。
六世:王孙谋,字贻之,号燕麟,恩贡生,纂修崇祯《庐江县志》。
七世:王永年(1599-1667),字鑑悬,号雪壶,廪贡生,考授武英殿中书,升工部主事。明末农民起义,王永年举家从西门岗上迁至县城恺悌街南端,后称王家巷。生二子:凤鼎、凤来。
王其培(1779-1850),字金球,业儒,乡饮大宾,县令李之瑞赐匾“仗国耆英”。
王业鉴,王受四村人,白山民团团长,1932年夏,曾阻击肥西大土匪张大鼻子(名益赞,寿县瓦埠人)抢劫白山街。
3.桃源王(培槐堂)
出自新安王氏。元至元年间(1264-1294),王龙一自徽州婺源迁宛西桃源(在今宣城),十世一能、一标兄弟于明末复迁庐江东乡,筑支祠于裴家岗。堂号培槐堂。字派:廷世一嘉可应兆,守贞待聘国永隆,邦任贤良俊哲士,位显朝中立奇功。人口分布冶山梁岗、白湖裴岗、顺港等。
4.碳埠王(槐庆堂)
出自新安王氏。始祖王福一于元末自徽州婺源迁桐城大宥乡碳埠(在今枞阳)。配李氏,生一子安。卒葬石溪,故称“石溪碳埠王氏”。
清末民初,王天民(1892-1959),字杰,又名念农,胜岗村王墩人,任涡阳及江苏句容县县长。
民国七年(1918年)修谱。堂号槐庆堂。字派:有志文名振,永念叙伦,庭嗣森玉立,克用佐时珍。现有人丁万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