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 | 小小的关怀,大大的力量:杭州拱墅区儿童哲学实践联盟第九次研修活动

文摘   2024-11-08 19:36   北京  

小小的关怀

大大的力量

拱墅区“儿童哲学实践联盟”

第九次研修活动

《小小的关怀 大大的力量》

------儿童原创小诗

关怀就是心里觉得热热的又暖暖的。

关怀就是爸爸妈妈抱抱我又亲亲我。

关怀就是你会对我说“加油”!

关怀就是我会给你点个赞! 

关怀就是手拉手,一起走。

关怀就是下雨天,我们一起撑小伞。 

关怀就是爸爸把我举高高。

关怀就是妈妈对我微微笑。 

关怀就是受伤时为你呼呼气。

关怀就是生病时给你倒杯水。 

关怀就是你开心时,我也很开心。

关怀就是你难过时,我会一直陪着你。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2024年11月1日,《小小的关怀 大大的力量》——拱墅区儿童哲学实践联盟第九次研修活动在杭州市大成实验幼儿园举行。


活动嘉宾介绍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授、思考拉儿童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高振宇;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幼儿教育》杂志社主编张明炯;拱墅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俞春晓;拱墅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研究员周飞;杭州市大成实验幼儿园书记、园长高晓璟;拱墅区儿童哲学实践联盟的园长们及骨干教师等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Part  01【哲学活动】

一场关于“英雄”的哲思互动对话


活动伊始,浙江省特级教师俞春晓带来大班哲学活动《大英雄》,以绘本为载体,层层推进式的提问,引发孩子们对于“英雄”新的认知和解读。





在这场哲思对话中,孩子们深入思考、积极表达、相互倾听,观点相互碰撞,同时对“英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仅链接了自身的“英雄”时刻,还能关注到同伴身上的“英雄”光环。


Part 02【哲学漫谈】

一次关于“关怀性思维”的课程探索


杭州市大成实验幼儿园书记、园长高晓璟以一段儿童对于关怀的采访小视频及儿童诗《小小的关怀 大大的力量》开启了大成幼教研团队对于”关怀性思维”的哲学实践。




杭州市大成实验幼儿园副园长陈敏向老师们介绍了幼儿园对于“关怀性思维”的认知和理解,并结合哲学案例分享了对于关怀性思维的哲思实践,明晰了儿童哲学课程实践的四种载体,即圈谈时光,集体教学,主题项目和游戏谈话;儿童哲学课程组织形式,即探究群体;儿童哲学课程教学模式,即对话教学。最后通过建立平等协作、友好互助的探究群体氛围,选择儿童感兴趣且富含关怀哲理的探究内容,教师成为探究群体的一员参与探究三种方式来培养儿童的关怀性思维。



徐瑾老师向大家分享了大班人与人之间的哲学故事《彩虹色的友谊》。从关怀性的思维出发,结合布鲁姆认知层次理论,孩子们共同探讨了友谊的奥秘。在一次次哲学讨论中,孩子们共同创作了多首关于朋友的诗歌中,传递着满满的关爱的力量!最终孩子们发现了友谊不可或缺又十分珍贵的重要特性,逐渐成长为了友爱、宽容的小小社会人!



包嘉老师的哲学故事《人间至味是团圆》,内容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又巧妙地结合了传统节日——中秋节。把“团圆”这一关键词反复品味,深入挖掘,最终指向“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深度。这一哲学命题充满关怀性思维,让孩子们能够在相互观察、关心、陪伴中,给人文情感升温,为孩子们建立了良好的社会情感,成为名副其实的“小暖孩”。


Part  03【哲思圆桌会】

一种对于“关怀”的再次认识

参会老师聆听大成幼教研团队对于“关怀性思维”的实践后,用关键词的方式表达了对“关怀”的再次认知和理解。






专家对于关怀性思维也指明了新的方向:

俞春晓老师:

对于大成幼研修团队在儿童哲思方面的实践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时也提出在实践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让幼儿由内而外,自主自发的产生新想法,提供更多幼儿自我感悟和体验的机会,以关怀性思维为支点,让幼儿不断地去感受爱和包容。


高振宇教授:

建议通过“四式”路径,即进阶式(活动设计有章法,层层推进,不断有新的认知)、挑逗式(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戏剧性对话,不断产生新的矛盾冲突,推动后续的深度对话)、开放式(鼓励每个幼儿都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生活式(孩子的思考能够与他们的生活建立联系)来推进高质量的哲学活动。

通过六个主题,即关心自己、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动物和植物、关心人造的物质世界、关心真善美、关心体验来构建儿童哲学的关怀性思维。

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一种关怀伦理学,结合这种伦理学,我们可以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关怀性思维。从儒家伦理出发,高教授谈到了关心即仁爱、关心即移情、关心即感恩、关心即谦让、关心即反省、关心即行动等六个面向的深刻内涵,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关怀和关怀性思维提供了新的方向。


张明炯主编:

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赞扬,张主编表示看到了老师们在哲思活动中的进步与成长。教师的儿童观和课程观在不断地更新,教师的思辨能力有很大提高,在实践中给予幼儿有效的支架,让思考的种子逐渐萌芽。



儿童哲学联盟实践幼儿园:

    “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基于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我们可通过适宜的哲学素材、独特的探究方法,引导儿童独立思维,帮助儿童逐渐养成乐于交流、善于沉思、涵养性情、充满睿智的一种思想习惯和心灵秩序,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世界。

     各个儿童哲学联盟实践幼儿园也介绍了自己在实践哲学课程中的一些新的路径和尝试,高教授和俞老师也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并鼓励大家继续实践,收获有价值的成果。

小编有话说:

儿童哲学是一种视角一种假设也是一种期待,那就是幼儿具有自己的思想,积极的思考,有自己发展的主动性。

与儿童一起做哲学并不是一件易事,教师如何走进儿童、倾听儿童、对话儿童、读懂儿童,我们还需不断地学习与探索。期待我们的儿童哲学之路有更深入的思维碰撞。



致教师——原创诗《关怀》

关怀是一种温暖。

在一句句简单的问候里,

在一次次深情的拥抱中。

关怀是一种鼓励。

在一个个信任的眼神里,在一声声肯定的话语中。 

关怀是一种支持。

在一轮轮耐心的倾听里,

在一回回温柔的等待中。

关怀是一种力量。

在每一次灿烂的微笑里,

在每一次不放弃的坚持中,

关怀是一种共情。

在每一次耐心的呼吸中,

在每一次温暖的心跳中。

关怀是一种关爱。

在每一次跌倒后的扶持里,

在每一次成功时的欢呼中。





小小的关怀

          大大的力量

【供稿来源】杭州市大成实验幼儿园

【文字编辑】骆晓媛

【图文编辑】胡玉婷

【责任编辑】冯静   周飞

【总     编】俞春晓

【补     充】思考拉



思考拉儿童哲学研究中心
宣传和介绍国内外儿童哲学的最新理论与实践动态,介绍思考拉的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课程开发和教学样例、系列教师培训、哲学空间构建、实践推广资讯和国际合作情况,引领和推动儿童哲学在中国的稳健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