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长林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赵长林教授
国家三级教授 肿瘤学博士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主任医师
大连结肠与直肠癌诊疗基地负责人
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研究会副会长
大连市卫生服务研究会 肿瘤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第四届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辽宁省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学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委会辽宁基地常务委员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第三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特邀审稿专家
引言
2024年4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美国癌症协会: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发布了2022年全球恶性肿瘤统计报告。2022年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996.5万,死亡973.7万。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总数的24.2%(482.5万/1996.5万)和26.4%(257.4万/973.7万)%。
根据全球癌症流行病学数据库(GLOBOCAN)2022发布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新发病例193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病例90万,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预计到2040年,全球结直肠癌负担将增加到每年320万例新发病例及160万例死亡病例,与2020年相比,将分别增加63%和73.4%。
早发性结直肠癌(EOCRC)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关注,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得到全球研究的验证。据美国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监测的数据库(1975-2010年)关键分析,预计到2030年,EOCRC中20-30岁队列的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将分别增加90%和124.2%,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总数的24.2%(482.5万/1996.5万)和26.4%(257.4万/973.7万)%。2022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例数增加至51.71万例,位居中国恶性肿瘤第二位;中国结直肠癌死亡例数为24万。其中男性位居中国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第四位、女性位居第二位。结直肠癌的疾病负担越来越重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癌症。
2024年6月,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在《癌症科学进展》期刊发布了2019-2021年中国所有癌症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43.7%。癌症防治,任重道远。
久坐行为和久坐不动的定义
近三十年来,中国人的饮食模式和饮食习惯及膳食结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包括动物源性食品、油炸食品、精制谷物、含糖饮料、高度加工的高糖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量增加,而富含蔬菜、高纤维的传统饮食摄入量减少。自21世纪初以来,由于职业结构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城市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大幅度提升,人们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变,网上购物,手机订餐、外卖送货(餐)较为盛行。交通工具便捷,自驾车数量大幅度增多。人们到户外活动大幅度减少,具有久坐行为和久坐不动的人群骤增,体力活动水平下降。据报道全球超过25%的成年人体力活动不足,超过80%的青少年未达到推荐的体力活动水平。
截止到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据文献报道,久坐指在清醒状态下坐着、斜躺着或者躺着的低能量消耗行为超过50分钟均属于久坐。每天久坐时间超过6小时则视为久坐不动。久坐已经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行为习惯。长时间工作或学习可能导致久坐不动和熬夜人群增加。久坐行为和久坐不动可使人体对能量的需求下降或能量消耗降低,不利于控制体重,是导致肥胖和胰岛素受体敏感性降低的重要原因。另外,长期久坐不动能使细胞内促进线粒体代谢的信号衰减,不仅能使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减少,还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退化,其能量代谢(氧化磷酸化)能力减弱,进而危害健康,引发疾病。
久坐不动和肥胖与癌症相关吗?
久坐不动与肥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增加癌症风险
全球肥胖率的增加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受遗传、环境因素的影响。久坐行为和久坐不动是导致肥胖率上升的重要环境因素。那么,久坐不动与肥胖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随着多个领域在人体代谢方面的研究不断推进,发现人们久坐行为和久坐不动已成为不能忽视的一种高风险因素。单次坐着的时间如果超过30分钟,人体代谢就已经出现轻度的异常改变。当能量摄入增加时,久坐不动可减少能量消耗,使脂肪在体内过度蓄积或异常分布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肥胖者一般都具有久坐行为,其共同特征是厌恶活动,成为久坐不动的主体。这样一来,久坐不动与肥胖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负面循环。近年来,中国久坐不动和超重、肥胖者逐年增多,儿童、青少年和成人肥胖人群的肥胖症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成为超重、肥胖大国。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18岁社区居民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严重危害了全民健康,不仅给国家财政、医保基金账户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也给全社会和经济发展添加了较为沉重的负担。由此可见,体重管理和肥胖防控并非个人私事,而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已有证据表明,肥胖即是独立的慢性疾病,又与久坐不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引发多种慢性疾病。久坐不动和肥胖人群发生癌症的风险较其他人群高。
2023年1月,《癌症》(cancers)杂志发表题为《肥胖与癌症: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预后和治疗的概述》(IF:6.866)研究报告。
图1. cancers杂志发表概述
研究显示,约4-8%的癌症归因于肥胖。与肥胖有关的癌症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食道癌、胆囊癌、胰腺癌、肝癌和子宫癌等。前期对204项系统评论和荟萃分析发现,体重指数(BMI)每增加5kg/m2,男性直肠癌风险增加9%;成年女性体重每增加5kg,绝经后乳腺癌的风险增加11%。
另一项涉及630万癌症患者的203项研究的综述和荟萃分析显示,肥胖与总体死亡率和癌症特异性死亡率增加有关。其中肥胖与总体死亡风险增加14%,与癌症特异性死亡风险增加17%,与癌症复发风险增加13%相关。
研究表明,在久坐不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一些癌症发病率显著增高。BMI异常增高与结直肠癌、食管腺癌、肾癌和胰腺癌风险呈强正相关。肥胖会负面影响肿瘤微环境中表达表面抗原CD8+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 T)的数量和功能,并促进癌细胞生长。根据目前趋势,久坐不动和肥胖即将成为癌症重要的风险因素。那么,为什么久坐不动和肥胖能成为癌症重要的风险因素?
久坐不动和肥胖引发代谢紊乱与癌症相关
2021年7月,美国杜克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癌症协会: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发表了题为《肿瘤研究中的代谢组学及其在临床肿瘤学中的应用》(lF:507.8)引用文献379篇的长篇综述。
图2.: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发表长篇综述
研究团队重点介绍了在细胞、组织和系统水平上癌症与代谢组学间的相互作用,目前的代谢组学技术在临床和转化研究中的应用。系统论述了癌症能够改变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代谢,通过与体内、体外因素相互结合的方式,导致系统代谢受到影响,揭示了癌症作为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体内代谢物水平的改变与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癌症源于人体代谢紊乱,没有代谢紊乱就不会有基因突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高脂高糖饮食习惯的情况下,久坐不动、长期熬夜、肥胖是引发人体代谢紊乱的主要风险因素。
2024年6月,《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发表题为《结直肠癌》(IF:98.4)文章。Eng C的研究团队通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NCCN官网,搜集和分析了1976年至2022年的文献资料,从多学科视角对结直肠癌临床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者对代谢综合征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代谢综合征受遗传和环境(长期熬夜、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方式、营养能量过剩、肥胖等)的双重影响,是导致人体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是一组由腹型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等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风险因素集成的临床症候群,有共同的病理基础。目前认为,代谢综合征的共同原因就是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代谢综合征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代谢综合征使男性和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均增加25%,男性癌症死亡率增加15%。EOCRC与存在一种、两种或≥三种代谢紊乱发生结直肠癌风险分别增加9%、12%和31%。代谢综合征与EOCRC呈正相关。
另有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可引起人体微环境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此类人群不仅容易患癌症,而且患癌症后治疗难度明显增加,能严重影响癌症治疗效果,在治疗后容易复发和转移。
久坐不动和肥胖引发肠道菌群失调与癌症相关
久坐不动和肥胖引发肠道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sbiosis)与癌症有何关联?
2024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科研团队在《细胞宿主&微生物》(Cell Host Microbe)杂志发表了《富含肥胖的肠道微生物降解肌醇,促进脂质吸收》(IF20.6)论文。
图3. Cell Host Microbe杂志发表论文
科研团队收集了631名肥胖者和374名正常体重者的粪便样本,进行了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等研究发现:1.肥胖者肠道中富集“致胖菌”-巨单胞菌(Megamonas)与肥胖和代谢紊乱有关联;2.肥胖者肠道菌群组成与正常体重者不同。肥胖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拟杆菌(bacteroides)等菌属减少,而巨单胞菌属显著增加,与肥胖和肠道菌群失调及代谢紊乱密切相关;3.进一步挖掘发现单胞菌属显著增加与BMl增高呈强正相关。肥胖者肠道菌群失调伴随BMl增高而加重,在重度肥胖受试者中肠道菌群失调更为明显;4.证实了单胞菌属能降解抑制脂肪酸转运的肌醇增加肠道脂质吸收,促进肥胖及导致代谢紊乱。
2024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10余个专家团队跨学科领域合作,在《创新医学》(The Innovation Medicine)杂志发表题为《 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并发症和管理策略》(IF:32.1)综述文章。
图4. The Innovation Medicine杂志发表综述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59717/j.xinn-med.2024.100090.
该综述文章分析了久坐不动和肥胖对肠道菌群的负面影响。肠道菌群在免疫调节中占据重要位置,担负调控超过人体约70%的免疫细胞。肠道菌群能够处理有害菌的抗原,激发免疫应答,维护体内稳定的微生态环境。肠道菌群还承担着生物屏障的重任,通过占位性保护、营养竞争及产生抗菌物质。有益菌能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抵御外来致病菌的侵害,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维护肠道微环境的稳定和人体健康。大量证据表明,肥胖作为一种持续的代谢紊乱,与人体脂质代谢异常、肠道菌群失调、肠道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等疾病及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多种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证实,与健康个体相比,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中细菌多样性降低,有益菌: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菌群比例降低;而有害菌:变形菌门和口腔厌氧菌(包括链球菌属、厌氧球菌属等)及核梭杆菌在结直肠癌患者肠道中富集。
久坐不动会影响肠道血液循环,使肠道处于供血不足,缺血乏氧状态。乏氧的微环境对某些有益菌的生存不利,进而使有益菌数量减少,同时为有害菌提供生长的机会,使其数量增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久坐不动会影响肠壁肌肉节律性的收缩和松驰,使肠蠕动功能减弱,进而影响食物在肠道中的运动、消化和吸收,容易引发便秘和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平衡和肠道屏障一旦被来自体内的因素或环境因素所破坏,使致病菌和致“癌”菌占据优势,有益菌数量和功能下降,肠道免疫功能就会明显减弱,人就会患多种疾病或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多种癌症。
久坐不动与结直肠癌发生有关有何证据?
2022年6月,《亚太癌症防治杂志》(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发表了题为《摩洛哥成年人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与结直肠癌风险的相关性:基于人群的规模病例对照研究》(IF:2.3)的文章。
图5. 亚洲太平洋预防癌症杂志发表论文
在该项病例对照研究中,共纳入了1516对参与者,研究者对参与者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了匹配。研究者使用调查问卷,收集了参与者的各种信息,比如生活习惯、结直肠癌家族史、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使用情况等信息,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参与者在生活中普遍久坐不动。对于每项活动,如工作、家庭和娱乐活动,研究者都计算了身体活动量。最后用逻辑回归模型,评估参与者的身体活动、久坐行为与整体结肠癌和直肠癌风险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发现,高水平的身体活动与较低的直肠癌、结肠癌和总体结直肠癌风险相关。与活动量最低的参与者相比,活动量最高的参与者发生直肠癌的风险减少33%,发生结肠癌的风险减少23%,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减少28%。与没有久坐行为的人相比,有久坐行为的参与者发生直肠癌的风险增加19%,久坐行为与直肠癌发生风险呈正相关。文章在总结中指出,已知肥胖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而久坐不动是导致肥胖率上升的环境因素。该项研究结果显示,久坐行为与直肠癌的风险呈正相关,而身体活动与结直肠癌风险呈负相关,为久坐不动与结直肠癌发生有关联提供了佐证,可能适用于改进相应的公共卫生策略。
2023年7月,悉尼大学、哈佛大学等研究团队在《美国医学会肿瘤学期刊》(JAMA Oncology)发表了题为《活跃间歇性生活方式、体力活动与不运动成年人的癌症发病率》(IF:28.4)研究论文。研究纳入了22398名参与者,其中男性10122例(45.2%),女性12276例(54.8%)。平均年龄为62岁。追踪参与者的日常活动6.7年。
图6. JAMA Oncology杂志发表论文
研究结果表明,与不进行运动的人相比,每天进行3.4分钟短暂剧烈间歇性运动,与运动相关的总体癌症风险降低 17%;每天进行3.7分钟短暂剧烈间歇性运动,与运动相关的癌症风险降低 28%;每天进行4.5分钟短暂剧烈间歇性运动,与运动相关的癌症风险降低32%,总体癌症风险降低20%。
2024年10月,《美国医学会网络》(JAMA Network)发表了题为《亚洲的体重指数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IF:10.5)队列研究论文。该研究是国际合作项目,研究数据来自亚洲队列联盟(ACC)的17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汇总数据,涵盖亚洲各地区超过100万参与者,探讨亚洲地区BMI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联。
图7.JAMA Network杂志发表论文
研究者对619981名参与者进行了结直肠癌发病率评估;对650195例受试者进行了结直肠癌死亡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与BMI正常(即 >23-25)的受试者相比,BMI>25的受试者结直肠癌发生风险持续从9%增加至32%,且随BMI的增加而递增。BMI>27.5的受试者结直肠癌相关死亡风险随BMI的增加而递增,与结直肠癌相关死亡风险呈正相关。在BMI>30的男性中,结直肠癌相关死亡风险高于女性。与BMI相关的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风险在结肠癌患者中更为突出。研究结论为亚洲的BMI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
中国研究团队在中国24.5万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和13.9万死亡病例中,发现115578例的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和63102例的结直肠癌死亡病例可归因于缺乏身体活动、超重肥胖、熬夜、长期大量吸烟和饮酒。
久坐不动不仅可使胃肠道平滑肌力降低,肠蠕动功能减弱,还可使臀部与腿部核心肌群的肌力逐渐衰减,使有久坐行为的人群不得不采取久坐不动的习惯,进一步影响了人的活动能力及消化与代谢功能,致使人的运动量更加减少,超重和肥胖及代谢异常加剧,肠道菌群失调和免疫系统的活性持续下降,增加了结直肠癌发生风险。
为了防病防癌应如何面对久坐不动和肥胖的危害?
久坐行为危害健康的道理可能每人都懂,但对久坐不动和肥胖与癌症相关并非人人都明白,如何应对久坐不动和肥胖对健康的危害,防病防癌症也未必都能讲清楚。以上谈了多种与癌症相关风险,那么你了解人生最大的风险是什么?答案有3个:(1)不知道;(2)不相信;(3)不改变。不知道久坐行为和肥胖对人体健康和肠道有危害;不相信久坐不动和肥胖与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癌症相关联,科学运动可防病防癌;不改变久坐行为,不减重减肥,仍然我行我素,不撞南墙不回头,将会遗憾终生。
2024年9月,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在《循环》(Circulation)杂志发表了题为《“周末勇士”体育活动与突发性疾病和心脏代谢健康的关系》(IF:35.5)的研究论文。
图8. Circulation杂志论文链接: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4.068669.
该研究考察了将一周的运动量集中到周末两天的周末运动模式对678种不同疾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论是周末集中运动还是每天运动,只要达到指南推荐的运动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度至高强度体力活动都与降低264种疾病风险相关(11%-65%)。
IARC指出,全球约25%的癌症与久坐行为和肥胖有关,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是既经济又有效的预防手段。近期,一项由IARC参与的研究结果显示,久坐行为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增加相关,而高水平的身体活动与降低结直肠癌的总体发生风险相关。对于久坐不动和肥胖的癌症风险,同样需要着力推动对其进行预防和干预。
2024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体育总局、国家中医药局等16个部门启动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印发《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2024年版)》;2024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制定一系列措施,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提高全民的体重管理和肥胖防治意识,提高体重精准管理和肥胖症诊疗水平。
为了远离癌症,首先应远离久坐行为和肥胖,减少久坐不动对健康和肠道的危害,防病防癌最好的应对措施之一是科学运动。那么,面对久坐不动究竟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好呢?
对于不得不久坐人群的应对措施
如果不得不久坐人群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久坐不动对健康的伤害,规避癌症风险呢?除了规避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熬夜;长期不健康饮食、不健康生活习惯之外,对于不得不久坐人群,如企业流水线坐着工作的员工、长期从事长途货运和客运的司机、从事微机软件的工作人员、常坐服务窗口和办公室的职员等,应如何最大限度降低久坐对健康的危害?建议在采取健康饮食习惯、戒烟控酒、避免长期熬夜,劳逸结合,跟上运动,最好达到中等运动强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需花费过多时间,也不用特意去户外活动或健身房运动,可以尝试多样化运动方式,把生活、工作与运动锻炼相结合,例如,上下班短途通勤选择快速步行,或骑车代替乘车,或提前1-2站下车步行到单位;平时不乘或少乘电梯快速爬楼梯;工作期间见缝插针时常做伸展运动、或做5分钟左右的工间操,减少久坐时间等。晚饭后在小区路上快速步行,可缓解工作时久坐对身体的伤害;双休日相约朋友参加徒步运动,互相鼓励快速步行,或因地制宜地进行短暂和零星(长达1-2分钟)的高强度体力活动(高强度: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快)等。上述方式都强调了所谓“碎片化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因此,要鼓励那些因工作和学习不得不久坐的人群,见缝插针,挤时间多做些“碎片化运动“,即使每周已经有规律运动,养成“碎片化运动“的习惯也有益于健康,可将久坐不动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对于非不得不久坐人群的应对措施
非不得不久坐人群,如有久坐行为,不爱运动,没时间运动的上班族、学生以及40岁以上没有定期锻炼或运动习惯的成年人,爱打麻将、打牌和下棋等人群,要想最大限度地降低久坐不动对健康的伤害,应改掉久坐行为、不健康饮食和熬夜习惯,戒烟控酒。建议静坐尽量不要超过50-60分钟。养成爱好运动习惯,每坐1小时就应起身活动5-10分钟,进行简单的拉伸活动或走动。
为便于有久坐行为和缺乏运动人群了解应对措施的具体内容,综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运动的推荐内容和《2023版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推荐以下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性实施:
1. 运动前应做热身或准备活动,运动后应做整理活动和拉伸练习。运动前身体不适,如急性疾病期间,如严重感冒、发烧、严重腹泻等,暂停运动,缓解后再恢复运动。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运动前、中、后进行补水和适当调整运动强度。
2. 在运动最初,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运动,或向运动专家咨询运动处方。
3. 有氧运动主要有快速步行(>100步/分钟)、慢跑、快跑、骑自行车、上下台阶、登山、游泳、滑冰、打乒乓球等非竞赛性的球牌运动;打太极拳、八段锦等。有氧运动不少于3天/周。
4. 抗阻运动可选择重量适合自己哑铃、壶铃、杠铃等,也可选择弹力绳、弹力带、阻力带等。同一肌肉群的力量、耐力运动频率为隔天一次为佳,2-3天/周。
5. 柔韧性运动(关节活动的最大范围,同时肌肉可以伸展到的最大长度,帮助关节最大活动范围)频率最好每天都进行;每周只运动1-2次仍获益。
6. 核心肌群(腹部肌群、腰背肌群、臀部和盆部肌群)肌力锻炼是运动的重点,应多花一点时间进行核心肌群肌力锻炼。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悬垂举腿等锻炼可延缓核心肌群肌力衰减,防止肌力下降。借助核心肌群的锻炼达到为上下肢力量传递和维持身体重心稳定,平衡姿势创造条件的目标。
7. 成年人每周至少累计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75-150分钟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2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相当于1分钟较大强度有氧运动。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每周的运动时间可分散在3-5天完成。对于超重和肥胖或体力活动不足人群,在初始阶段应该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开始,并循序渐进地达到每天60分钟的目标。
8. 可获益的最低运动量7000-8000步/天,其中至少应该有3000步是快速步行。要达到中等强度运动,至少每分钟应走100步。
9. 对于上班族来说,运动的时间确实有限。建议采取周末运动模式:把一周的运动量集中到周末两天,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至高强度体力活动。
10. 老年人应重视运动安全,科学评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老年人抗阻、平衡、柔韧性运动的综合锻炼很重要。要根据运动专家的评估意见,鼓励老年人积极进行强度合理、适度、适量的有氧、抗阻、柔韧性运动和简而易行的核心肌群肌力锻炼。年龄≥65岁的人群每周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2次抗阻运动,但要特别注意避免憋气,以免缺氧或血压波动幅度过大,预防跌倒。
11. 在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头晕、心悸、异常的呼吸困难和/或疲劳、关节肌肉明显疼痛等情况时,应立即降低运动强度或停止运动,并应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就医。
12. 孕后和产后女性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运动方式和强度。健康孕妇每周不少于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将每周的运动量均匀地分布在5-7天完成,分段累计完成每天的运动量;可进行各种有氧和抗阻运动,轻柔的拉伸活动也有益。
13. 6-17岁青少年应避免久坐,每天应进行≥6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次较大强度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
14. 儿童应尽量减少久坐时间(如看电视、上网和玩视频游戏),2-5岁儿童静坐观屏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天;6-11岁儿童静坐观屏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天。
15. 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不动不行,动则有益,动静结合,量力而行。推荐在确保所有基础疾病都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专业人员指导合理分配静坐和活动时间,或按运动专家开的运动处方进行适度适量的运动,或选择最低强度的运动处方。
科学运动均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核心肌群肌力,促进胃肠蠕动,增进消化与代谢功能,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久坐不动带来的危害,预防超重和肥胖,降低癌症风险的作用。
结 语
久坐行为危害健康,久坐不动和肥胖是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癌症高危因素。久坐不动和肥胖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证据越来越充分,应积极应对。对于不得不久坐的人群应采取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久坐不动对健康的伤害;非不得不久坐的人群,包括不同年龄段的成年人、少年和儿童都应自觉改掉久坐行为,避免久坐不动,养成爱好运动的习惯,通过科学、合理、适度、有效的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已经超重和肥胖人群更应积极行动,远离久坐不动,科学运动,减重减肥,防病防癌,毋庸置疑。